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ECFA进一步释放闽台两地农业合作动力,通过描述福建与台湾农业产业合作现状,分析ECFA对闽台农业的机遇与挑战,以提出ECFA下闽台农业合作模式与原则,建议在ECFA下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合作机制、发展现代农业等措施,深化闽台农业合作和交流,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造福两地人民.  相似文献   

2.
就加强黑龙江省和台湾省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两地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过两地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之比较,阐明了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又能够共同发展提高、互利互惠,并且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提出了一要创造机会,增进两地的互相了解和友谊;二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三要实行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四要注意互相尊重、平等互利;五要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等加强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中并未提出针对竞争性市场中实力不对称的经济实体之间如何实现“双赢”发展的解决方法。鉴于此,本文将在对两地代表性的重要城市上海(沪)和重庆(渝)的经济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用合作竞争战略实现两地经济双赢发展的目标,并提出影响这个战略成功的关键机制和环境要求,为东西部经济发展战略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经济安全是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ECFA的签署是我国大陆和我国台湾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在给两岸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给区域经济带来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金融安全、人才安全、产业安全、资源和环境安全等方面.闽台为了在深入合作的同时保证两地的经济安全,需要共同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安全体系.采取建立闽台“风险共存”的经济秩序,加深与珠三角、长三角、中西部等地的合作,建立区域经济安全预警机制和控制模型等措施来支持此安全体系的正常、有效运转,确保在ECFA框架下闽台合作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刘用明 《软科学》2001,15(2):42-46
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四川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除了要加大四川对外开放的力度外,还必须有效充分利用四川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强同国内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本文从四川和深圳两地不同的比较优势出发,寻找出两地开展经济合作的基础,并对两地开展合作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11日,由北京市科委和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共同开展的京蒙两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技合作对接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相似文献   

7.
ECFA为闽台第二产业的战略合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描述福建与台湾第二产业合作现状,分析ECFA对闽台第二产业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提出ECFA下闽台第二产业合作遵循的原则与框架,建议在ECFA下闽台通过产业合作规划、加强管理部门的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等措施,深化第二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于珠港两地经济结构具有互补性、金融存在梯度空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向内地的扩散冲动,珠三角作为香港的金融腹地具有接受扩散的强烈欲望,珠港金融合作是市场自发演进的结果,中央政府和粤港两地政府形成了共同推进合作的合力,珠港必须继续加强金融合作,可分三步走,力求在构建合作平台、建立良性的合作运行机制、推进金融安全合作、加强金融人才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正> “九七”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内地与香港的科技经济合作将揭开新的一页。贯彻实施《基本法》,根据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大力发展山东与香港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使香港成为山东参与国际科技、经贸活动的重要窗口,成为山科技经贸走向世界的桥梁,使两地科技经济关系发展到休戚与共、互相促进的密切程度。这对于两地的科技经济发展,实现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我省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省泰宁县,旅游业对当地农村经济起主要推动作用,而在江苏省泗洪县,农业则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作用。两地以广大农村为载体的农业、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结构经济迅速成长,农业、旅游业形成“双动力”并驾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增长,第一、第三产业成为“双动力”并行磨合而相互促进发展,共同推动两地蓰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江苏省城市网络空间功能提升、区域经济优化和一体化发展,通过构建创新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城市综合能力代替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创新空间关联实证分析,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QAP回归分析法对江苏省城市创新空间关联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网络结构中扮演主动者角色的是处于创新网络中心位置的城市,其以自身资源和优势带动其他城市创新发展;(2)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可以采取强强联合的方式形成合作圈,充分发挥创新主体间的统筹协调作用,促进技术、知识和信息等创新资源在城市之间流动,积极引导其他城市进行自主创新;(3)位于创新空间结构的非中心位置的城市应加强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不断完善创新环境.并对江苏省创新发展提出对非中心位置城市实行创新帮扶和人才政策上的倾斜、推动创新中心城市与其合作,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交通通信等合作,以及加速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标准是重要的软联通形式。立足标准合作实现城市间联动,是促进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路径。以长三角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联合制定标准数量和经济联系强度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2016—2020年标准合作网络和经济一体化网络,揭示其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及城市角色的演变规律,并运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探讨长三角区域内两者空间协同演进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标准合作和经济联系拥有大致相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间地理区隔被突破,大范围共享融合得以实现,但经济一体化领先于标准合作;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出空间分异状态,网络东密西疏,中心城市以自身优势展示出较强的辐射溢出能力,核心—边缘结构显著。QAP检验显示空间中标准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格兰杰检验进一步验证两者彼此促进,互为因果。研究发现验证了标准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互促关系,拓展了标准治理研究,也启发政策层面以标准合作牵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形式,如何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促进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本文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一区域合作机制视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建立实证模型考察区域一体化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对其异质性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区域一体化提高了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稳健性检验同样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检验表明,区域一体化促进了长三角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且这种促进效应在原位城市要大于新进城市。机制检验表明,区域一体化可以通过市场整合机制、产业结构升级机制促进整体城市、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但经济联系机制的作用则存在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科技与管理》2007,9(4):26-28
在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研究了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领域和范围,分析了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圆  施永莉 《科研管理》2021,42(3):131-138
本文以11个城市群规划的颁布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从创新视角考察城市群的经济效应。结果显示:(1)城市群规划的实施对城市群的区域创新活动具有正向推动作用。(2)原先集群程度和一体化程度越高、内部技术水平越接近的城市群收益越大;相比较大城市和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市和规模越小的城市在城市群规划实施后创新活动的增长更明显。(3)这其中的作用机制在于城市群规划能够引导地方政府积极合作,打破物理边界,寻求区域创新合作,促进内部一体化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为中度协调耦合,区域差异明显;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由2009年的“一极两强”空间格局发展为2014年的“一极多强”空间格局,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增强。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共同体是一个超越一般性区域创新府际合作机制的新提法,是综合政府与市场两种机制的模式探索,对于深化府际合作和区域创新理论具有积极意义。从府际合作理论出发,提出区域创新共同体的概念界定,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分析了区域创新共同体的生成机制,搭建了区域创新共同体理念下的府际合作框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从府际间政策协议和专利合作两个维度进行了区域创新共同体的府际合作研究,发现在政策合作方面参与度较广但合作紧密度不高,专利合作呈现极核效应,域内外专利合作不平衡,行政层面的合作机制还需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创新研发合作中。最后,从共同体意识、合作网络、府际创新合作“多核”模式和一体化的创新政策支撑四方面提出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鹏  董锁成  李泽红  李宇  程昊  袁靓 《资源科学》2014,36(12):2459-2467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江苏  孙威  余建辉 《资源科学》2020,42(12):2285-2299
黄河流域是中国生态脆弱性较典型的国土空间范围,流域内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差异大,研究两者三生空间的演变与区域差异,对认知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很重要。在三生空间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自相关、泰尔指数,测度了流域内两类城市三生空间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①两类城市三生空间均变化较大,生活空间上升显著,资源型城市生态空间被生活、生产空间挤压的时段更长;非资源型城市生产空间被生活、生态空间挤压的时段更长。②两类城市三生空间具有空间聚集特征,三生空间的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较稳定。③对于影响两类城市三生空间区域差异的要素(经济和人口)而言,经济发展更易扰动三生空间变化。在经济和人口要素的影响下,非资源型城市三生空间的区域差异较大,而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差异较小,其可能的原因与非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多样而资源型城市相对单一有关。黄河流域所有城市三生空间的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两类城市内部。资源型城市生产、生态空间的区域差异,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生活空间的区域差异,对黄河流域所有城市三生空间的区域差异产生主要影响。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管控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段德忠  杨凡  胡璇 《科研管理》2020,41(6):90-97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2001-2015年专利转移记录,本文对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2001-2015年,中国技术转移在城市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由多极格局向一超多强格局演进,长三角是中国技术转移最为活跃和频繁的区域;(2)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技术转移服务于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突显,2001-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经济发展路径经历了由集聚经济向扩散经济转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