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是江苏省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江苏的必然要求。在江苏经济不断增长,社会全面开放的今天,城乡相互作用日益加强,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了“五个一体化”战略,同时,苏南城乡一体化的成功探索又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借鉴,这就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的目标提供了要求。只有通过城乡一体化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解决好由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最突出问题,从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设计要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传统城市化不同,新型城市化是“坚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达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之路”。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系统分析中国新型城市化对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与意义,提出了未来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设计的7大原则,建议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环渤海3大组团式城市群、9大城市带、50余个城市中心作为中国新型城市化的最佳载体,在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消除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公平的内涵中,成为获取新一轮“发展红利”的高端平台。  相似文献   

3.
合理划分城乡部门是研究二元经济结构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改变了城乡部门构成,这对研究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提出了挑战。本文综合利用产业和空间两种方法划分城乡部门,在此基础上通过城乡部门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标来测度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趋向,并且分析了城乡资本产出率差异和资本劳动比差异对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的相对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而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则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起到了阻碍作用;资本劳动比差异是影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资本产出率差异的影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朱志萍 《软科学》2008,22(6):104-108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内生于农业全面支持工业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和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体制,体现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则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结合制度变迁的强制力和诱导力,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才能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  相似文献   

5.
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内生于农业全面支持工业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和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体制,体现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则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结合制度变迁的强制力和诱导力,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才能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  相似文献   

6.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目标,作为基础的城乡交通一体化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进程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促进城乡一体化,解决城乡二元的经济社会结构和"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民富村美"的美丽乡村,必须首先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稳定,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传统农民"的旧有陋习已不符合城镇化后对"现代市民"的要求,这就需要全面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城乡景观的一体化和生态化设计,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城镇化持续、深入推进下,城乡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生态破坏问题。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也制约了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城乡景观的生态化设计方法,通过改善城乡景观面貌和塑造城乡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融合。从城乡景观生态化设计理论、原则和方法三个方面展开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城乡分离和社会分化,已成为影响未来全局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的核心问题。城市与乡村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其地理空间、经济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协同发展与否,是整合行政区划、产业布局和社会结构要素禀赋以及制定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框架路线图的关键。本文以探索城市间、城乡间多维尺度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宏观演化机制及微观要素特征为着眼点,全面考虑和谐城市"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的整体协同与"社会、经济、科技、资源和环境"的时空耦合。该研究对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进行战略审视,系统剖析城乡一体化的区域格局、理论模式和战略体系,并以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城市为战略支点,结合区位优势的代表性、发展前景的带动性和示范价值的全局性,初步建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城市"的规范标识,为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城市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经济关联强度和协调系数的测度,考察了城市互动发展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域分异现象,并尝试通过寻找市场化、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来解释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关系的转型及其空间差异,揭示城乡互动发展的空间变化规律.显然,这种分析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新型城乡关系的本质,探索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结合当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表现,现阶段应采取打破城乡二元公共服务结构,增加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合理划分政府间公共服务事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对于 推进城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标体系,以2009-2019 年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标数据为基础,结合熵值法、灰色预测模型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 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进而为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 依据。【结果/结论】研究表明:2009-2019年全国整体以及四大板块地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持续增加,但距离 高水平融合仍有较大差距。为此,针对不同地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建议,旨在为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创新/局限】构建了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丰富了城乡 信息化融合发展研究内容;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没有展开空间计量分析,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13.
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本文在综述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对其特征进行了重新归纳,并提出正确理解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需走出的6个误区.  相似文献   

14.
张力文  李宁秀 《软科学》2011,25(12):81-85
通过层次分析(AHP)和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建立了城乡卫生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16.0和yaahp0.5.2软件,通过专家赋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的综合计算。运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城乡卫生一体化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城乡卫生一体化的综合指数为1.2108,说明成都市城乡卫生一体化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在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上已经逐步实现了城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
张涛 《科教文汇》2013,(10):206-206,208
本文主要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与白银地区城镇化的实际紧密联系,深入思考白银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白银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条件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提出后,建设用地供给更趋紧张。同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新农村的发展等问题急需解决。在成都市拆院并院创新模式下,通过各项改革同步推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各保障体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均衡一体化和城乡协调一体化三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出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宝鸡市2007—2011年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及宝鸡市各区县2011年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较快,但各区县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仍十分不均衡,进而结合实际提出相关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究城乡发展现状中,城乡统筹视野下的"人才-智力"资源的存在与流动状况,解读高校与地方基层"人才-智力"资源互动的现存方式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剖析造成"人才-智力"资源流动率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以高校作为核心纽带,以基地共建作为主要途径,实行"人才-智力"资源互动,突破城乡二元体系的束缚,以实现城乡之间的有效互补和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19.
产业信息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克逸 《软科学》2003,17(1):27-30,38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和市场的一体化,我国已经加入WTO,面对开放的市场条件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如何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由于信息技术可以低成本扩散,而且具有边际收益递增和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产业信息化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