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武术走向奥运会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嬗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育文化的价值观是客观的,又是历史性的,同时又离不开人们的社会实践基础。武术走向奥林匹克的社会实践,就是人们根据现代社会发展条件下对武术体育文化价值观嬗变的一个历史过程,它也是武术继承和创新发展的社会需要。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也是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高度发展条件下形成的新的价值观。武术与奥林匹克共有的教育价值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通过对武术走向奥林匹克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嬗变的研究,来进一步认识其中价值观嬗变的历史现象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审视中国武术传统的现代传承,研究认为武术在“生命之维”中,表现为“原生态”与“现代化变异”;在“历史之维”中表现为“入世”与“入史”.武术传统在原生态与现代变异的角力中,众多武术形态寻求时间维度的继承与空间维度的吸收,彰显中国武术传统的现代传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3.
从科学和人文精神看武术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马剑  邱丕相 《体育学刊》2004,11(5):65-68
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遵循的必然规律,然而武术界诸多人士紧抱“嫡传”、“正宗”,使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数字化时代,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视角对武术的生存发展进行新的诠释与构建,应是武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武术当前面临尴尬的处境:武术具有健身益寿价值,但适合人群较窄,且缺乏理论支撑;武术具有娱乐欣赏价值,但在套路竞技比赛中,观众廖若晨星;武术具有技击价值,但在套路竞赛场中缺乏“章法”,在实际搏斗中缺乏应用性。建构武术发展之路是:体现东方文化的人文精神是武术生存发展的思想内核;皈依“纯朴”,打造数字化时代的武术“儒雅”之身是武术生存发展的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武术体育化“文化空巢”现象的解读,从近年来武术体育化时代视角下对中国武术历史留存的空间、标准化竞技武术的导向和武术教育薄弱所引起的武术“文化空巢”现象给予客观地分析;并从传统武术需要文化创新、竞技武术需要文化传承以及学校武术教育兴趣培养的需要中唤醒中国武术文化的理性发展与思考。由此得出,中国武术在体育化时代需要加强自身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使中国武术文化在现代传承中担负起自身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于志钧 《武当》2008,(5):4-7
解放后,中同武术发展战略失误的集中表现是,由有关部门组织编纂的二都垄断性武术大典——《中国武术史》和《中国武术百科全书》。前者严重歪曲中国武术发展历史,千方百计在历史资料中为今天的“现代武术”寻找历史根据;后者用所谓西方科学系统即解剖学的原理肢解中国武术。  相似文献   

6.
因包含着同一性和异质性的两个面向,西方体育的全球化对中国武术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武术需要在对自身的检视中确立传统再造的基本思路。中国武术现代危机成因有三:其一,作为“传统”的中国武术遭遇“有机团结”的现代社会必然不适;其二,武术非游戏的特质以及突出的底层性决定了它的“非现代性”;其三,民族主义的文化保守及机械附庸西方的标准化使其陷入两个极端。为此,正视武术不可化约为外来体育的独特性,继而在武术文化认同的形塑中,正确处理武术发展社会模式构成多元角色的关系,同时在新型城乡关系中厚植武术文化生态根基,是中国武术传统再造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7.
图腾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被冠以中华文化全息缩影的武术也同样会受其影响。文章通过对动物图腾、自然物图腾、神话人物图腾这三个方面如何影响武术文化生产进行初探,认为:动物图腾生产了武术的技术、拳种、门户、理论,自然物图腾生产了武术套路的雏形,对神话人物图腾生产了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和具体化的武德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和方法,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角度分析了中华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社会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武术随着人类需求层次的不同而发展变化。人们对武术的需求是武术发展的内部动因。武术随着人们需要的发展而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我们必须在武术发展过程中赋予其新的内涵,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武术的发展必须符合人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系统模式:中国武术传承与发展模式的回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当前武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遇到难题:在西方体育竞技化思潮的影响下,武术由一种有机的文化整体被逐渐从不同维度横向的分离,主要表现为技术体系的横向分离和武术文化的横向分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系统论的观点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中国武术可持续发展之路——传承与发展的“系统模式”。同时,对“系统模式”的操作路径进行探讨,旨在为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古代职业武术称谓主要存在于民间武术、行业武术和官方武术中;近现代武术职业称谓数量减少,且集中在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等行业领域;当代武术职业称谓等级观念淡化和轻蔑色彩和军旅色彩消失、口语化称谓减少、江湖神秘称谓消失、体育文化色彩增加,称谓中“侠”字消失并出现体育服务标签.未来武术的发展应面向其社会价值取向,职业身份认同化、职业名称国际化和职业生存空间扩大化等是武术职业称谓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武术概念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历代与武术相关的各种称谓以及近现代以来武术概念的嬗变.从不同角度对武术展开剖析,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侧重提出技能的武术、体育的武术、文化的武术等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总结武术的总概念;同时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探析武术的各类子概念.  相似文献   

12.
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体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竞技体育的;中击和影响,武术以一种新的形式和状态出现在历史“武”台,即现代武术。现代武术源于传统武术,但又不完全与之相同。故文章通过武术资料的查阅,以及对一些专家的采访,经过研究分析相关内容,将从技术体系的角度对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在技术体系方面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传统武术没有国家的统一的训练目的,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中庸式”的平衡,在由训练过程中侧重于实战意识的培养,套路的创编则处处以技击、实用为指导思想。而现代武术的训练有明确的目的,即为夺得锦标、获取功利,对实战意识并不重视,套路的创编则以“高”、“难”、“新”、“美”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直观的形体表演美。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必然引发文化的转型,传统文化的现代角色转换是转型社会的历史必然.体育全球化给武术文化带来的不仅是挑战还有现代角色转型的机遇,武术文化的异化与失范现象是武术文化现代角色转换滞后的主要表征.武术文化的现代角色转换是寻找武术国际话语权的平台,社会转型期武术文化现代角色转换的两条基本路径是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文化认同是武术国际话语权重拾的象征和武术形象重塑以及国际化发展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武术作为竞技运动项目,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尤其是在近百年的改良与变革中,其技术表现、功能作用等特征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武术在近代发展过程中,在内因、外因的影响下,必定会产生异化.研究着重分析武术异化的历史进程,探讨武术异化的原因,阐述当代异化的武术存在的必然性,同时提出在现代社会武术存在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阮纪正 《武当》2009,(2):30-33
从互联网上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检索到几百万到上千万条跟武术相关的信息,这表明“中华武术”在人们心目中的繁荣和庞杂。然而在官方主导的“现代武术”推进中,又老是引不起人们真正的兴趣,这强烈的反差应该说是能反映问题的。笔者以为,跟“传统武术”不同性质和领域的“现代武术”,并非没有其客观的存在理由,它也完全是为满足“一定社会需要”而产生出来的(没有社会需要的东西根本不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6.
针对武术进入学校的历史进行回顾.指出虽然武术运动进入学校的历史悠长,但是在学校教育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武术课程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精神实质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并由此分析出现阶段中学武术教学存在的各种棘手离题。对此,针对中学生这个学习群体,提油政策支持与坚决落实相结合、改变传统武术技术教学、武术技术与武术文化相结合、爱国主义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以上教学理念的贯彻来提高中学武乘教学质量、弘扬民族精神.真正使武术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广大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全面继承、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7.
传统武术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承、发展传统武术,必须重视研究历史。因为历史是今天更好发展的一面镜子。我们研究传统武术的源流,是为了借鉴前人的经验更好地发展现代武术。因此,在研究时不能把“传统”与“现代”截然分离开来,认为武术越古远越正宗,是现代文明使武术不“武”而走了样。如果是这样,就会把传统武术囿于一个封闭的狭窄圈子里,因得不到发展而不能融入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之中。以现代人们评价武术的技击性为例,可以肯定地认为,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点。技击过程是朴实无华的,历史上中国许多武术家曾凭借中华武术的技击威力,扬我国威,使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18.
张华  温搏 《体育与科学》2023,(4):53-59+75
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整合武术技术原理的研究成果,概括出武术技术原理的抽象、意象、具象等三个层次,旨在助力人们对武术技术原理的整体把握,为武术技术的新时代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认为:在抽象层面,攻防技击之“道”表征了武术技术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理想指向、“阴阳平衡”的指导思想、“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并具有主体性推动、统摄引领、“美美与共”等多元作用;在意象层面,攻防技击之“意”是指融合在武术技术之中的武术拳家们的主体情意、情感或意蕴,表现为武术拳种、流派的技术体系在不同的拳家、地域、领域之间分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具象层面,攻防技击之“法”是武术技术动作的基本规范,在“目标-行为-结果”动态过程中以“变”与“合”为需求前提,以“和谐共生”为平衡发展,以“生生”与“自由”为生命指向,本文以实现人与武术互构的重新表达与叙述为旨归。  相似文献   

19.
传统武术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传统武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认为武术价值功能的实现与其相对应的具体历史中的政治、军事、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对武术的不同影响决定武术价值定位的实现.传统武术应重视文化的保存;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之争是历史的必然;应理性看待传统武术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武侠电影作为最具艺术魅力的武术传播途径,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及具有可重复播放等特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的发展.文章聚焦武侠电影,从武术场域入手,阐释武侠电影的武术文化的生产.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回应武侠电影现代化话语关于“假之又假”、“玄乎其玄”的习惯认识;另一方面,将武侠电影的宏大话语微观化,凸显武术在武侠电影中的独特地位.电影《一代宗师》影视武术新空间的生产,以“专长文艺,涉足武艺、演绎历史,彰显现代、个体英雄,集体英雄”的三元对立生产方式,或深化导演解译武林,或拓展武术传人口述武林;以电影导演者还原历史真实的创作宗旨,电影演绎者先“破”后“立”的职业精神.从对一代宗师“叶问”的追溯,衍生出民国的整个武林轶事,诞生依托历史事实创作的新武术类型电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