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上醒来的时候,听得卖豆腐的哨子在窗外呜呜地吹。每次这哨子声引起了我不少的怅惘。并不是它那低叹暗泣似的声调在诱发我的漂泊者的乡愁:不是呢,像我这样的漂泊者,  相似文献   

2.
我似乎已经从这单调的呜呜中读出了无数文字早上醒来的时候,听得卖豆腐的哨子在窗外呜呜地吹。每次这哨子声引起了我不少的怅惘。并不是它那低叹暗泣似的声调在诱发我的漂泊者的乡愁;不是  相似文献   

3.
茅盾先生20年代末流亡日本期间,曾写过一批散文,其中发表于1929年2月10日《小说月报》第20卷的是一篇不足700字的随笔《卖豆腐的哨子》。文章写“听得卖豆腐的哨子在窗外呜呜地吹”后引发的巨大而又“难言”的怅惘忧愁。那么,作者具体又因何而愁呢?文章表现得“难言”而隐晦。但我们可以随着作者对自己情感的四次“排除”,进一步明确其心理历程。第一不是乡愁。“像我这样的outcast,没有了故乡,也没有了祖国,所谓‘乡愁’之类的优雅的情绪,轻易不会兜上我的心头”。茅盾先生早年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以修改英文函授生课卷为工作,所以文中常夹…  相似文献   

4.
那时,我是个七岁的孩子。我瞧见别的孩子手里拿着哨子,哨子吹出的声音把我迷住了。于是,我把口袋里的铜板统统掏出来,换了一只哨子。回到家里,我一蹦三跳地吹着哨子跑遍全屋,为此颇感得  相似文献   

5.
哨子富兰克林我七岁的时候,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我的衣袋里塞满了铜币(为买哨子做铺垫)。我立刻向一家卖儿童玩具的店铺跑去(不直接写用铜币换哨子,略作曲笔)。半路上,我却被  相似文献   

6.
“回想起来那只哨子给我带来的悔恨远远超过了给我的快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四册《哨子》一课课后练习第二题里的例句(见课本102页)。题旨是练习“先抓主干,再清理枝叶”,能帮助我们理清长句的层次,迅速而准确理解丰富的句意。给的答案是“主干:悔恨超过了快乐”。按答案的理解例句前“回想”是枝叶,并且练习里扩展示范也是按枝叶处理的,“回想”加趋向动问“起来”是“悔恨”的定语。实际是不是枝叶呢?笔者有以下看法: 一、抓主干是为了准确而迅速地分析句子,这有个前提,必须抓准,如抓不准,就会把句子分析错,扭曲作者原意。例句是《哨子》一课第一段的结尾句,是作者对小时候所经历的一件事的总结句。这里不单单想起哨子给他带来的悔恨,也想起哨子给他带来的快乐。买到可心的哨子,得意地吹着这是快乐的,可是不知买价昂贵,大伙笑话他傻,懊恼得哭了,这是悔恨,两下比较,悔恨超过了快乐。“悔恨”和“快乐”都是回想起来的,从表意角度看,“回想”不是枝叶。 二、即或不结合课文内容,就句论句,说“回想”是枝叶也不妥当。例句出现两次介宾短语“给我”,指的都是那只哨子给我带来的什么?即那只哨子给我带来的悔恨,那只哨子给我(带来)的快乐。不能认为,回想起  相似文献   

7.
脚印     
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我的乡愁是浪漫而略近颓废的,带着像感冒一样的温柔。  相似文献   

8.
哨子     
当我还是个七岁孩子的时候,有一次过节,朋友们给我的衣袋里塞满了铜币。我立刻向一家卖儿童玩具的店铺跑去。半路上,我却被另一个男孩手中的哨子叫声吸引住了,于是就主动要求用我所有的铜币换了他这个哨子。然后我回到家里,吹着哨子满屋子转,非常得意,却打扰了全家人。我的哥哥、姐姐和表姐们知道了我所做的这个交易,便告诉我,为这个哨子我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他们还使我懂得,用那些多  相似文献   

9.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深刻的主题。余光中的《乡愁》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的,此诗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乡愁     
正席慕蓉的《乡愁》,让我百读不厌,越读越有味,在心中经常朗诵,"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朗诵,让我挥泪,因为,这美丽的乡愁,使我想起我的美丽乡愁。我在城市读书,教书,生活,写作,已经30年,也就是说,我离开我的乡村故土已经30  相似文献   

11.
<正>多年前,我是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女,不懂诗、不读诗,只晓得看些小说。然而少男少女们都在读诗。挑了泰戈尔和余光中。第一首便是大名鼎鼎的《乡愁》。他讲的乡愁、母亲,我不懂,全然不懂。少小没有离过家,不懂乡愁,我晓得爱妈妈,妈妈那时充满着生命活力,我不愁。  相似文献   

12.
沉默的乡愁     
席慕容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我说,乡愁是一种深沉的爱,永远沉默,永不磨灭。  相似文献   

13.
哨子     
7岁时,有一次放假,朋友们给了我很多铜币,塞了满满一口袋。于是,我便直奔一家儿童玩具专卖店。路上,我被一个男孩手中哨子的哨音吸引住了,于是,我主动提出用我所有的铜币换他的哨子。我很得意,  相似文献   

14.
我是祁智叔叔。小朋友们的稿件像哨子一样,哨子一响,我就来了。我这次要对小朋友们说的是,要写好这样的稿件,第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话题。话题,也就是谈话的中心。我们很可能在一个上午能想到一千个、一万个话题,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可能一次只能用一个或者两个话题。因此,要从中选择最好的。什么是最好的?首先,是最有话可以说的。自己对这个话题没有成熟的想法,面对采访对象的时候没有话问,被采访的人也没有话回答,那这个话题再好也没有用。比如,我从没有看过NBA,我的采访对象也没有看过NBA,那还谈什么NBA呢?第二,是…  相似文献   

15.
哨子     
小猪的哨子不知什么时候弄丢了,它在路上找了半天也没找着,急得哭了起来。小花狗关心地问“:你怎么哭了?”“我的哨子丢了,呜……”“你的哨子是什么颜色的?”“是绿色的。”小猪边擦眼泪边说。“你别哭,我帮你去找。”小花狗说着往树林里走去。小麻鸭一摇一摆地走了过来。“怎么了,小猪?谁欺负你了?”“我的哨子丢了。”小猪抽噎着说。“什么样的哨子?”“绿绿的,有个洞洞能吹出好听的声音。”“你别急,我给你找去。”小麻鸭说着朝池塘走去。不一会儿,小花狗摘了一大把树叶回来了,小麻鸭拿着几截短短的芦苇秆走来了,它们问小花狗,“是这个…  相似文献   

16.
现存杜诗中是否确有"乡愁"两字尚是一个需待考证辨析的存疑问题,在杜甫之前,唐代诗人张子容、岑参、钱起等人就已将乡愁二字引入诗中,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不是述"乡愁"的首创之作;杜甫一生并不是单用愁字就能概括,他蜀中时期的诗歌并非"愁字满眼","诗必言愁",也不是着重为乡愁。我国古代的"乡愁"诗源远流长,代不乏人,名篇很多。杜甫不是中国乡愁诗人的鼻祖,也不是以乡愁诗名世。  相似文献   

17.
当我还是个七岁孩子的时候,有一个假日,我的朋友们在我衣袋里塞满了铜币。我立刻到一家卖儿童玩具的店铺去。我在路上看到一个男孩手里的哨子,那哨音真迷人,于是我就拿出所有的钱买了一只。然后我回到家里,走到哪里吹到哪里,对哨子非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哨子》一文中讲述自己儿时因用许多钱换来了一个男孩的哨子而哥姐们笑话,以致于懊悔不已的故事。其实,富兰克林不必懊悔,因为孩童的心是纯真无邪,当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时,那种欣喜大人们难以体会到的,因为它不受任何物质的缚。你看,小富兰克林得到了哨子之后是“非高兴,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因此应该高兴才,而不必因哥姐们的话而懊恼。作者在文中还把哨子比作一些不必要的东,并劝告人们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我认为这种想法不对,因为这是把“理想”当作“哨子”了。既然你经过思考之后希望得到那些东西,就应…  相似文献   

19.
昂贵的哨子     
有一次度假,朋友们在我的口袋里塞满了铜板。那时,我还是一个七岁的小孩,拿着钱就朝一家专售儿童玩具的商店跑去。突然,一阵哨音把我迷住了——一个男孩手里拿着只哨子正在吹呢。于是,我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也买了一只。回到家里,我扬扬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乱窜,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乡愁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