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刍议大中型水库的生态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悦  张鹏  张承斌  许云磊 《今日科苑》2009,(13):118-118
现行水库调度方式以防洪调度与兴利调度为主,没有考虑生态因素。本文分析了现行水库调度方法的不足,指出水库调度应兼顾河流生态系统需求,实现水库生态调度。分析介绍了生态调度所包含的水量调度、泥沙调度、水质调度、控制因子调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一维和二维嵌套耦合的湖泊河流水质水量综合模型,模拟水力调度城市湖泊及其连通沟渠水量、水质等的变换过程。以长江、东湖水力调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调水条件下城市湖泊水质的改善效果,数值模拟结果反映了水力调度改善城市湖泊水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曾秀华 《大众科技》2021,23(2):20-23
从东江流域枯水期水资源调度水环境监测工作成果入手,分析了东江水资源调度的水质现状,对东江中上游龙川—博罗河段主要污染源,选择氨氮作为主要污染因子,对实施调水前后历史同期水质状况变化趋势进行重点分析,认为枯水期调水对改善东江中下游枯水期水质状况有显著效果,并提出进一步改善枯水期水量调度水环境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0)
根据2014年建湖县乡镇主要河流以及行政村主要支流水质监测指标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的监测结果对农村河流的水体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流经乡镇主要河流的水质指标看,溶解氧变化范围较宽,存在劣Ⅴ类水的严重缺氧情况,也有达到Ⅱ类水情况,其浓度受河流有机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影响;高锰酸盐指数为Ⅲ类、Ⅳ类,以Ⅲ类水为主。(2)从流经乡镇主要行政村主要支流的水质指标看,溶解氧变化范围较宽,从Ⅱ类到劣Ⅴ类水,河流有机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更为严重;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为Ⅲ类、Ⅳ类,以Ⅲ类水为主。(3)全县西南恒济镇、九龙口镇、沿河镇和颜单镇四镇河流水质相对较好,其他镇水质较差,普遍存在溶解氧劣Ⅴ类水情况,说明河流水质污染与经济活动有关,经济发达乡镇污染情况更为突出;行政村主要支流水质普遍比乡镇主要河流污染更为严重。分析了农村河流污染的主要成因。必须从源头控制、环境管理和宣传报道等方面同时着手来改善和提高农村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
由于气候变化、上游拦蓄等原因,永定河流域于1980年后出现了水资源匮乏、水质恶化、河道断流等生态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为提升永定河生态功能,复苏永定河生态环境,共同制定了永定河生态调度计划。文章以永定河流域桑干河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冬季生态补水水量损失成因,计算桑干河天然河道生态输水损失系数,初步掌握生态补水水量损失规律,为永定河冬季生态补水水量调度计划制定和水库调水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环保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因此对河流水环境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相应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河流污染会对水质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水质监测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水质监测控制断面对河流水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对其加以科学化的设置以及按照相应控制断面的原则进行设置是很有必要的一项工作,所以本文重点对这一问题加以研究,探讨河流水质在控制断面设置时的一些新看法,并且提出了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对于今后河流水质的进一步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在本文的论述下能够对今后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郑宾 《科学生活》2007,(5):35-35
主要威胁:气候变化其他威胁:抽水过度,农业污染和6座申请中的大坝水资源对于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降水、蒸发、冰川融化、洪水和干旱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印度河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印度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冰川的融水。全球气候变暖加快了喜马拉雅冰川的融化速度,虽然在短时间里会引起河流水位上升,但在未来几十年内,河流水量会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8.
洗车行废水回用设备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洗车行废水具有水量大、水量变化大及污染物严重特点。本文根据对哈尔滨某洗车行的原水水质、水量分析及实验室小试研究进行了处理工艺的设计,并对设备运行效果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对洗车行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并达到回用于洗车的水质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玉环湖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环县在台州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漩门二期工程形成的玉环湖蓄淡水库是玉环县宝贵的淡水资源。为提高和改善玉环湖水库水质,调研小组对玉环湖不同库区及支流的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通过采集该水库主库区、盲肠段、支流共15个底泥柱状样品,测定了浮泥层及不同深度底泥层的Pb、Cr、Cu、Zn四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库区内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浓度水平空间上呈较大差异,部分区域存在一定的表层富集现象。其中,盲肠段由于水体更新较弱,整体重金属污染水平高于主库区。同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别对底泥重金属进行了累积性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通过地累积指数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可知,玉环湖整体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生态风险危害较轻,但各测点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和7号监测点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尤其是Cu达到了极强的程度,生态危害风险则到了重度级别,说明库区部分位置已存在重金属污染和富集现象,需引起重视,加大入库支流的水质治理。  相似文献   

10.
洗车行废水具有水量大、水量变化大及污染物严重特点。本文根据对哈尔滨某洗车行的原水水质、水量分析及实验室小试研究进行了处理工艺的设计,并对设备运行效果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对洗车行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并达到回用于洗车的水质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冉大川 《资源科学》2006,28(1):93-101
本文对黄河中游河口至龙门区间以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保存面积以及水土保持坡面措施和淤地坝减水减沙作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用之于实际计算。结果表明:1970年~1996年,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少径流5.456×10.8m3,年均减沙2.238108t,分别占对应区间及流域多年平均来水来沙量总和的4.6%和22.9%;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量依时序递增;每年可为黄河下游减少淤积1.57×108t,减少冲沙用水45×108m3。1970~1996年河龙区间淤地坝年均减水减沙量分别占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水减沙总量的59.3%和64.7%;河龙区间淤地坝的减水减沙作用随着时间的延续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具有时限性及非持续性,据此提出黄河中游地区生态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子奇  夏军  左其亭  张永勇 《资源科学》2009,31(7):1150-1157
本文介绍了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系统的总体设计、承载力数学模型的建立、软件系统的结构及应用。研究中通过计算在维系“良好水环境状况”目标下流域所能承载的社会经济规模上限来得到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在耦合了社会经济系统模型、水资源转化关系模型、水环境系统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编程技术将“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系统模型、生态需水量计算模型、以及水环境承载能力计量模型中众多的边界条件、控制条件、可变参数及成果分析进行系统集成。所建立的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系统可有效地实现流域现状水环境承载能力的计算以及对未来不同时刻、不同频率来水条件下的承载力进行情景分析计算,为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猫跳河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效应区域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亦秋  鲁春霞  邓欧  杨广斌 《资源科学》2011,33(8):1454-1461
研究水利工程生态效应区域响应,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弱化水利工程的负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提出猫跳河流域梯级开发生态效应区域响应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从时间尺度和生态空间尺度上,把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河流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系统,按照生态效应区域响应的层次顺序进行分析和概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猫跳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中水文情势与水量、水质与水环境、水生生物群落等非生态和生态变量的区域响应;陆地生态系统中大气环境质量、区域气候变化、陆地植被与野生动物等非生态和生态变量的区域响应;人类生产生活系统中土地资源、耕地面积、人群健康等方面的区域响应。结果表明:猫跳河流域开发在带来流域人口增长、产业集聚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猫跳河流域应该积极实现产业转型,从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转化为其它的产业,提高资源附加值,弱化其生态负效应。文章同时对于即将上马和将要进行梯级开发的流域提出建议:流域梯级开发应当综合全流域状况进行开发模式选择,并通过建立合理的河流生态补偿机制,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以确保流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裴厦  谢高地  鲁春霞  章予舒  陈龙 《资源科学》2011,33(8):1469-1474
水库的梯级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累积作用,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在提供产品方面,水利工程梯级开发提高了猫跳河的供水、供电能力。随着人类的调整,不同时间提供的产品种类有所侧重。在休闲娱乐方面,红枫湖和百花湖建设初期,旅游业大肆发展,但是随着污染的加剧和水库功能的调整,两大湖的旅游业已经凋败。调节环境方面,水库在调蓄洪水和调节大气组成方面有重大的正面效应,但是由于河流径流的改变,水库的建设大大减弱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在支持生命方面,水库的梯级修建,改变了天然河道,使得猫跳河流域丧失了一些物种的生境,生物多样性较同等条件天然生境低  相似文献   

15.
张晓红  陈兴  罗连升  靳莉莉  王皓 《资源科学》2015,37(10):2051-2058
利用淮河流域1960-2008年141个气象站的日降水资料,以及王家坝和吴家渡水文站的日实测流量资料,分析研究时段内淮河流域面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水文站实测径流量的响应,初步探讨实测径流量与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60-2008年淮河流域面雨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显著。淮河流域面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且年际变幅大,区域差异明显。与面雨量相对应,淮河中上游主要水文站实测径流量存在明显年际震荡,这种年际差异在淮河中游更为显著,水资源更加不稳定。近50年来淮河中上游径流量变化趋势和其汇水区域面雨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降水是影响该区域实测径流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类活动对实测径流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其可能影响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研究发现,全国主要的粮食调出区已由1970年代初的松辽河区、长江区、珠江区和东南诸河区转移、集中到2000年代初的松辽河区和淮河区,传统的“南粮北运"的粮食生产格局已为“北粮南运"所取代。90年代松辽河区成为全国粮食增产中心的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的增加导致粮食播种面积扩大,淮河区则是由于灌溉面积扩大、化肥使用量增加导致其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全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北移"加剧了北方天然草地资源的大规模开垦和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可能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应对策略是充分挖掘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潜力,提高其满足自身粮食需求的自给能力,从而减轻“北粮南运"带来的北方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PSR模型的东阳江流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与乡镇结合的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将遥感影像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相结合,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生态安全度模型和RS与GIS技术,结合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选取18项评价指标,建立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揭示流域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东阳江流域生态安全状态优秀区域面积占8%,良好区域面积占81%,一般区域面积占11%,流域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2流域上游部分评价单元设有自然保护区(东阳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生态安全处于优秀状态;流域中游评价单元(马宅,画水等)河流流经丘陵低山地带,主要流域环境处于自然-半自然状态,整体生态安全状态良好;流域下游评价单元,河流干流流经东阳和义乌主城区地带,由于建设用地比例过大,人类干扰活动强烈,生态结构和功能遭受破坏,生态安全状态一般;3东阳江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城区人为干扰剧烈,非环境压力较大;干流水质状况较差,部分流域单元生态组织和服务功能较差;湿地退化较快,消落带受损较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开都河和玛纳斯河流域1950年代末以来的气象和水文资料,本文应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了近50年积温(〉0℃)、降水量和径流深在年和季节尺度上的变化趋势以及日积温和降水对出山口日径流深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分析表明近50年玛纳斯河流域仅年积温和秋季积温显著增加,而开都河流域除冬季外其他季节积温和年积温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除开都河流域冬季降水量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外,两流域年降水量和其他季节降水量变化均不显著。两流域出山口年径流深增加趋势显著。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显示两流域日积温和日降水对出山口年、春季、夏季和秋季日径流深均有极显著直接影响。两流域日积温对年、春季和秋季日径流深的直接影响大于日降水。积温和降水是出山口径流产生的重要驱动因子,但积温的驱动能力要大于降水的驱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60 年黄河中游水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广举  穆兴民  田鹏  王飞  高鹏 《资源科学》2012,34(6):1070-1078
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双累积曲线及小波变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黄河中游干流及支流渭河、汾河和无定河的6个主要水文站(头道拐、龙门、花园口、华县、河津、白家川)1950s-2009年的水沙序列。在系统搜集流域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流域水沙变化的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表明:黄河中游流量和输沙量呈现急剧减少趋势,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减少更加显著,其中,汾河的水沙减少幅度最为显著,2000年-2009年的年均流量与输沙量相当于1950年-1959年约20%。干流龙门站流量和输沙量的小波变换在1980年代前表现出0.5~1.0a显著周期,且达到95%的置信度水平,之后周期特征减弱甚至消失。气候变化、降雨、水土保持措施(如退耕还林、草,梯田建设,水库淤地坝等工程)等人类活动是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干流的头道拐和花园口水沙变化受干流水库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资源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发展态势十分严峻。切实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水资源安全保障的科技支撑体系,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建议尽快制定21世纪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国家规划;加强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科技基础平台与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重大水问题的科学研究和重大水利工程的科学论证;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开展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实施黄淮海区域节水试验示范区建设计划,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