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韶青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4):91-93,97
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明代注释律学有了新的发展。私家注律文献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注律家不但用新的制律理论对明律新增条款和修订条款作出诠释,而且遵循律例关系理论对刑例进行新的阐发,并进一步注重理论诠释和司法应用的结合,注律文献所采用的编纂体例和注释方法较之前代也有了新的进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注律者的特殊身份、律例关系理论的形成以及统治者的重视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汉魏之际思想与文化蜕变尤烈,学术分野甚剧,各方学问得以突破经学框限而独立发展。期间史学之昌、史注之盛,促使学人以己身所学为《汉书》训章释句,曹魏人如淳凭其律学功底,征采大量的律令、律说等内容以注释《汉书》,既广征博引、解制明典,又彰显了引律注史的注释体例与风格。如淳《汉书》注引律注史的意义,已超出文献学上训诂注疏之功用,更为后世研究汉魏典章制度,特若汉魏律说提供了最直接的文献材料,同时也为后人窥视曹魏律章句学的研习与传承提供了视角,实堪称"史之功臣,古之益友"。  相似文献   

3.
律学理论付诸于实践的研究具有实际与现实意义。然而当今出版的中国音乐史著作中,大多只对律学理论作以介绍,而对律学理论是如何转化为音乐实践的史实讲述甚少,从而形成律学理论与音乐实践严重脱节。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律学世家,同魏晋南北朝的律学世家一样,在立法、司法领域肩负着重要使命,起过重要作用。但唐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同魏晋南北朝有较大变化,因此唐代的律学世家又有不同的身份特征。该文考证出唐代五个律学世家,通过分析,知其已是儒家化的律学世家,他们不仅长于律,同时也精通礼,常据礼断案,又引礼入法.为唐律的儒家化贡献了力量。但唐代的律学世家,已不可能有魏晋南北朝律学大族的成就和表现。  相似文献   

5.
琴律就是古琴音乐所用的律制,律制的产生总是与生律法联系在一起的。古琴在乐器构造上具有七弦十三徽的形制,而它所用的律制既有三分损益律也有纯律。本文对多年来音乐家对琴律的研究加以综述,对作者与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旨在对古琴音乐的发展和乐律学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十二律内自由旋宫转调”问题曾困扰中国的律学家长达两千余年,朱载熟悉中国传统数学并痴迷于律学研究,1584年在其《律学新书》中,他用122为等比给出了“十二平均律”所有各“律”的计算公式,略早于西方音乐史上第一次提出相同理论的比利时数学家斯蒂文.朱载没有对“平均律”作出更深入的数学或理论解说,这与中国的数学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解释什么是“律学”以及“律学”的分类着手,进而笼统地介绍各种律制在音乐实践中的运用,后又结合“合唱”实践进一步探询几种律制在这一环节运用上的差异,最后谈了一些对我国民族乐制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在清末法制改革的背景下,为培养法科人才,佐理新政,修律大臣奏请设立了法科学校,“大清律例”为这些学校开设的课程之一。身兼律学馆、大理院讲习所、京师法律学堂、京师法政学堂四处讲习的吉同钧以笔代舌,作《大清律讲义》,以备教学之用,并付梓印行,广为流传。从该讲义的内容,我们可窥探法制近代化背景下,律学教育秉承法制改革、培养实用人才的宗旨,一方面继承传统注释律学的传统,另一方面也融合了西方法制文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乐律学课程的学习中,需要掌握三分损益律、纯律、十二平均律等律制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笔者将尝试设计制作出一个具有便携性、精密刻度、可清楚根据弦长判断出律制的弦准,这可以让学生在下乡采风中直接使用它测量所采集音乐的精确音高,并由此判断出所属的律制。一方面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一方面能更好的认识所调查民间音乐的音乐形态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与佛教律宗学人有较为广泛地接触,也留下大量有关律学的材料。他提出“律为大乘”命题,强调戒律在整个佛法体系中的理论意义,又大力宣扬戒律“仪范后学”之实践功能,还论证了佛教之“律”与儒家之“礼”的相通相合性。柳宗元律学观的意义在于,扭转当时僧众以修“大乘”为名“小律而去经”的局面,从而规范佛教、统合儒释,使其更好地担当起“佐世”之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11.
法律控制是明代打击邪教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明朝国家大典《大明律》及修订的条例的"礼律"、"刑律"等篇目中,有着惩治邪教的多款法律规范。而且,明代皇帝还通过颁发敕令、谕旨等特别规范,加重对邪教的打击力度。从而形成了以《大明律》为基础,各种法律形式加以补充、完善的关于惩治邪教的严密的法律网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以马克思刑法理论为主线,集中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刑法哲学中的刑法价值,刑法功能,刑法的两个基本原则:罪行法定和罪行相适应原则,同时介绍孟德斯鸠与贝塔里亚的刑法理论,将它们与马克思主义刑法理论做比较,揭示马克思主义刑法理论在现代生活的所占据的重要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元代的流刑与传统流刑虽有形似之处,却是来源于不同文化传统的新的流刑,它脱胎于蒙古法的流远、出军等惩治方式,而披上了传统流刑的外衣。仁宗、英宗以后,流远、出军、迁徙等被整合到新流刑之内,反映了在日益汉化的历史背景下,流刑在一定程度上向传统流刑的靠拢或回归。与传统流刑相比,元代新流刑具有适用范围广,惩治力度大,且渗透利用民族差别进行统治的精神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服制刍议     
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制度,是指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制度,由于封建法律以伦常关系为重要依据,因此它又成为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刑事法律中判罪定刑的一个标准,在晋代就已经按服制定罪,明、清时将其置于法典的篇首,足见其在封建法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服制刍议     
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制度,是指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制度,由于封建法律以伦常关系为重要依据,因此它又成为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刑事法律中判罪定刑的一个标准,在晋代就已经按服制定罪,明、清时将其置于法典的篇首,足见其在封建法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刑罚轻缓化已成为世界发展趋势,我国实行刑罚轻缓化有其现实可能性。然而,在我国传统的重刑化、泛刑化思想积淀很深。为此,树立刑罚新观念、倡导刑罚轻缓化的价值意蕴理应首当其冲。文章从刑法的人道性、节制性两个层面阐释了刑罚轻缓化的价值意蕴,并在此价值理念下探讨贯彻实现之路径,从而逐步实现刑罚轻缓化。  相似文献   

17.
论美国妇女选举权实现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国会通过第19条宪法修正案后,美国妇女获得了和男人一样的选举权。但是,美国妇女选举权的获得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她们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妇女的“黄金时代”并未到来。她们在选举、就业和工资待遇等方面仍受到严重的歧视,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18.
罪刑法定原则的全部精神是通过消极地限制刑罚权,积极地保障人权,核心意义是人权保障。试从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实质、罪刑法定原则的刑法意义、罪刑法定原则的解释方法三个方面,阐释人权保障理念之光照耀下的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9.
保护投资者的法律与资本市场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中国证券法律缺陷主要表现在法制理念和立法技术两方面。前者是因为对证券市场的认识与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存在时滞、证券立法不可能与证券市场的需要完全一致,后者是因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设计导致法律的惩戒机制与吓阻功能失灵。国有资产保全与法律惩戒机制存在冲突是我国证券法律一直未能规定民事赔偿责任的原因,也是国家在证券法律制定中不得不做出的逆向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