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浅谈学法指导中的“三导”郭花章在学法指导中,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导向”、“导路”、“导法”三个方面。以下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①导向。导向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即明确学习方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学习,让学笠在实现目标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所以实现“主导”与“主体”的统一,主要在于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信息反馈和学生思维的调控能力。一、目标调控目标在教学中起指向、激励和检测的作用。课堂上有了准确、具体、可操作的训练目标,教师才能围绕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教师的“导”导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甚至导一点带全面。“准确”的依据是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总要求和年段目标,教师再按本册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参考课后提示,突出重点、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训练目标。“具体”是要明确课文中选的是哪几…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包括“训”和“练”两个方面 ,“训”是指教师的指导、点化 ,“练”是指学生的操作、练习。“训”以“练”为目的 ,“练”以“训”为前提 ,只“训”不“练” ,其“训”就失去意义 ,结果必然是空中楼阁 ;只“练”不“训” ,其“练”就失去方向 ,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因此 ,为强化语言训练 ,必须坚持训与练的结合。一、以目标导学生去明确成功的课堂教学须有明确、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一篇课文 ,练什么以及练要达到什么要求 ,教师给以指点、加以明确是必要的。但仅此还不够 ,否则 ,在学习目标的明确上 ,学生则会老是被…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特别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导读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所谓“导读”,是指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读写服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导读法强调教师要树立五种意识,即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目标的目标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主体意识,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形成语文能力的训练意识,教与学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情感意识和为学生的创造精神开辟道路的创新意识。导读是“导”与“读…  相似文献   

5.
构建数学学科“以过程为中心”的问题导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师的“导”与学生“探”的有机结合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模式具体分可为三个阶段:设置目标——达成目标——反馈目标。其中教师的“导”主要包括:定向导学——点拨导学——迁移导学;学生的“探”主要包括:定向预习——小组释疑——突破创新几个方面。(见下表)  相似文献   

6.
【编辑观点】课堂讨论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讨论中学生随时都会产生新的思想,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如果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一味跟着学生的思路走,课堂讨论有可能会偏离讨论的目标和讨论的方向。教师的“导”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导”的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失落了课堂讨论的主导权;把握好“导”的方向,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讨论话题时,教师不能“信马由缰”,要巧妙地及时将讨论牵回“正道”;调控好“导”的“度”,当学生的讨论遭遇“卡壳”、“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水到渠成地把讨论引向深入,与学生…  相似文献   

7.
教学质量要提高 ,课外又要减负 ,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以往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说教式教育 ,当个好“导”师 ,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 ;变“教”师为“导”师 ,变“教”课为“导”课。一、课前准备1.备大纲——“导”课的范围《大纲》规定了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要求 ,它是教师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和计划的依据。离开了《大纲》要求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因此 ,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是熟悉《大纲》,这是“导”课的范围。一堂课要有其教学目标 ,不能谈天说地 ,漫无边际地遐想。2 .备教材——“导”课的线索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将书本知识转化…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原则告诉我们一个好的班主任要在“导”字上下苦功夫。“导”什么?怎样“导”?本人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略有所悟,认为做好“五导”是当好班主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动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规律,在课堂教学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诱导学生学习动机,变怕学为敢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变拙学为善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死学为活学。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语文的小说课堂教学中,应以“导”字贯穿始终,从感觉人手,灵活地运用评点法、比较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己鉴赏和评价小说。“导”含有引导、疏导、指导、教导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比学生站得高、看得远,这样才能指导学生;二要知己知彼,懂得学生阅读时的心理状态。明确了“导”的要求后,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一般情况下,学习过程包含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两个方面。认知因素具有感觉、思维、知识智慧的过程;情感因素具有感受、情绪、意志性格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说 :“学生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 ;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 ,乃为教学之成功。”要让学生自能读书 ,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法导学 ,突出一个“导”字。“导”是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和认知水平的限制 ,他们要把知识真正学到手 ,掌握学习方法 ,还离不开教师的“导”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发现新知识的过程 ,所以课堂上应该强调“导”。一、导之善问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题 ,是“导”的首…  相似文献   

12.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的“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这样,才能把提高学生的素质真正落到实处。  一、导向———变“死学”为“活学”。  导向就是从整体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阐明学习任务,指出学习的大致方向。目标具有导向、诱发、激励的功能,从而能使学生对学习新知处于有准备的状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学”为“活学”。  1提出一个单元或一课时的整体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例如,学习最大…  相似文献   

13.
李昆阳 《教育论坛》2007,(5):39-39,45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原则告诉我们一个好的班主任要在“导”字上下深工夫。“导”什么?怎么“导”?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略有所悟,觉得坚持“五导”是当好班主任的有效途径。所谓“五导”是指舆论引导、学习辅导、行为诱导、心理疏导和思想开导。  相似文献   

14.
在评价一堂语文课教得如何成功时,经常有这样的赞语: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前不久在我校举行了全市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竞赛,评委们对教学评价的相关标准中也有这两条。似乎一堂好课必须确定好一个预设目标,然后教师不惜一切都要和学生一起实现这个目标;实现目标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环环相扣,每一个步骤都要精雕细刻。否则,就不能视为好课。“目标设计明确”,“教学环环相扣”果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体现吗?首先我们来看看“目标明确”。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目标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地表现在将学习的多样化与学生的个性化相…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英语课,一定要有一个令人愉悦的导人。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师生关系融洽,使课堂活动能顺利进行。英语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但总的来说,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它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以旧拓新,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它更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起学生关注,形成悬念,或引人人胜,或发人深省,或具有挑战性。最重要的是,课堂导入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设计导人形式,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来确定导人的内容。笔者在这里呈现三种在美国中小学课堂中常用的导人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颖 《云南教育》2001,(19):25-26
小学生的习作练笔活动是一项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这一认识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习作是认识客体。学生在习作活动中需要借助语言文字这个中介手段在观察收集材料时进行习作构思习作构思的结果则需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由于小学生独立地进行习作活动还有一些困难因此教师要研究作文指导的艺术性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基本练习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导”要有明确的目的小学生的习作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练笔实践教师在每次指导前要做到目的明确。第一要对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从事教育多年的教师都知道,文科教学要突出一个“读”字,理科教学要突出一个“练”字。如何读、如何练,是教师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但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很清楚且能把握到位的。为此,我组织几位教师进行研究,课题确定为《初中数学“导、探、练、评”教学模式探讨》,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练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和学生的“读”。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去导,其途径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在处理教学时做到精讲善练。精讲就是讲出重点,不离中心;讲出难点,扫清障碍;讲出关键,深入突破。善练指教师练习角度要选择好;练习式样要设计好;练习的难度要确定好。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在教师讲读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一、记叙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为中心的文章,文章中必然要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9.
<正>一、对导学案的理解"导学案"不仅要起到沟通教与学的作用,而且承担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任务,所以"导学案"的编写应重点突出一个"导"字,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如何"学"。在实践过程中我遵循以下原则: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的原则。从整体上体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导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0.
胡萍 《江西教育》2004,(24):20-20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要落实好一个“导”字。既然导.就要导在问题上,导在知识的关键处.要导得学生有所思,有其趣,有所得。要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教法的选择加工.对教学结构的调整,使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井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发展。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是大限度的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实际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