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影响个体社会性发展和人格构建的重要因素.儿童依恋障碍的产生与父母的养育方式、儿童自身的气质类型、父母依恋类型及自身性格特点等因素有关.对于无依恋障碍的儿童,重点在于预防.治疗儿童的依恋障碍应以依恋障碍治疗模型为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依恋障碍采用双向发展心理疗法、音乐疗法、游戏疗法、家庭疗法等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家庭、幼儿园、社会是三大影响因素。家庭是儿童的主要生活环境,儿童最初的基本生活技能和基本生活规范主要通过家庭获得。大量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心理健康、认知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关系密  相似文献   

3.
儿童早期形成的依恋风格,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都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父母抚养质量、儿童自身特征、家庭和社会文化对儿童依恋风格形成的影响,为培养儿童安全型依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年轻的父母可能会突然发现,以前不管谁抱都可以的宝宝开始“认生”了,并且当妈妈离开时还会以哭闹来抗议。此时,父母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如小时候懂事了呢?其实,这是孩子依恋发展的一种表现,依恋是指孩子与特定的人形成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孩子最初的依恋对象是与之朝夕相处的抚养者,一般为母亲。依恋是儿童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性情感。研究证明,早期依恋关系的性质对儿童将来的心理发展有长远的影响。父母应该了解儿童依恋的发展过程,帮助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0个月~3个月依…  相似文献   

5.
于惠 《山东教育》2005,(15):8-9
社会性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愿与行为特征,是社会化的产物.儿童社会性发展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的统一,是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主要内容,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环境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包括文化、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传媒工具等,它们形成了儿童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不同依恋类型对个体发展影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恋的研究是西方儿童社会性和个性发展领域的主导理论之一.依恋是个体对特定他人持久而强烈的情感联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依恋类型一旦形成就会对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产生影响.探讨广义依恋类型对认知品质及应对策略、人际交往(同伴、恋人、亲子)、人格发展三个方面的影响.近20年来依恋研究在不断发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心理学界长期以来探讨研究的主要课题。家庭作为一种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一个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早期分离教养,或多或少会产生对其心理发展不利的影响因素,造成儿童与父母、家庭之间的不和谐、不安全的依恋,从而影响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影响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儿童社会化的发展进程。我省地处高寒地区,外来人员比较多,况且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一些省份,这种子女与父母早期分离的教养情况比较突出。此研究是想通过子女与父母早期分…  相似文献   

8.
依恋是儿童和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亲密的情感联结。然而,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与父母分开,有的与母亲或父亲一方生活在一起,这种长期与父母分离而留守在农村的状况影响了留守儿童的依恋风格。基于现有的研究资料,本文从依恋对象、依恋质量、依恋模式和影响因素这几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状况进行了探讨。今后的研究可从测量依恋的工具、依恋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9.
依恋作为儿童早期最主要的社会关系,不仅对儿童社会性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其认知发展。相对于不安全型依恋而言,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理解能力、智力、语言能力等方面均发展较好。家长应尽可能与儿童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依恋是一种积极的、充满热情的相互关系,特指儿童与照顾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强化这种情感上的联结,是成人与儿童之间特殊的亲密关系。依恋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初表现,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组成部分,对儿童以后的身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也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并积累了不少的丰富资料,但查阅众多相关文献,发现涉人跨文化研究的却甚少,因为依恋相同于其他心理现象,有着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儿童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本文试图从影响亲子依恋风格的因素等方面探究其跨文化性,以期为亲子依恋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吴顺志 《湖南教育》2011,(12):47-47
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情感孤寂。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留守儿童,年龄小,还没有脱离心理断乳期,对父母亲情,对家庭温暖有很大的依恋性。依恋性情感是他们基本的情感需求,由于其家庭的不完整性和缺乏父母的亲情感染,以及农村现有社会体系对他们的关照不多,他们的这种依恋性情感很难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2.
早期依恋关系是个体未来社会适应的重要预测指标。相关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因父母缺位出现的“丧偶式”教养、隔代教养、保姆/早教机构代养等早期教养困境会导致儿童HPA轴功能失调或教养者催产素水平改变或儿童脑发育异常,从而对儿童早期依恋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为确保儿童早期形成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父母应采取温暖关爱、高敏感性、积极回应的教养方式,在重视父亲参与的同时,通过亲子共读唤醒儿童脑的情感依恋机制,通过亲子合作游戏改善亲子神经活动的同步性机制,提升亲子依恋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形成和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幼儿园、社会。本研究以陈会昌修订的4—7岁儿童社会化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考察了家庭结构与之儿童社会性发展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中的儿童在社会性发展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且核心家庭中的儿童只在依恋父母、侵犯性、诚实公正这三个纬度上的发展略高于主干家庭,而在其他纬度以及社会性发展总分上均低于主干家庭中的儿童;核心家庭中的男孩与主干家庭的男孩在社会性发展的各个纬度及总分上都无显著差异,而核心家庭中的女孩与主干家庭中的女孩在意志、内外向形、自我概念、同情助人、自尊心等纬度的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形成和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幼儿园、社会。本研究以陈会昌修订的4—7岁儿童社会化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考察了家庭结构与之儿童社会性发展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中的儿童在社会性发展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且核心家庭中的儿童只在依恋父母、侵犯性、诚实公正这三个纬度上的发展略高于主干家庭,而在其他纬度以及社会性发展总分上均低于主干家庭中的儿童;核心家庭中的男孩与主干家庭的男孩在社会性发展的各个纬度及总分上都无显著差异,而核心家庭中的女孩与主干家庭中的女孩在意志、内外向形、自我概念、同情助人、自尊心等纬度的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的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形成、发展和完善自己社会性的过程。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化主要是学习语言,掌握基本生活知识和技能,以及建立一定的情感联系,为日后在社会生活领域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做准备。在这一阶段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不仅为儿童提供了日常的社会生活环境,而且也为儿童提供了实现社会化的基本条件,是引渡儿童进入社会的桥梁。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家庭教育环境不仅直接…  相似文献   

16.
论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恋对幼儿的社会性适应与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重要研究课题。但对其依恋安全性的教育培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需要考虑其自身的特点、父母的抚育质量和家庭氛围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一个新的弱势群体随之产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和情感支持,留守儿童易出现心理问题.依恋是儿童和主要照料者之间(主要是父母)的一种亲密情感联结,研究表明,早期依恋的性质深刻地影响着成年之后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健康.本文通过描述儿童依恋的理论、依恋类型及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8.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三个:家庭、同伴和学校。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响儿童发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依恋是人类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它伴随人的一生并对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功能的表达和人格功能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安全的早期依恋关系直接影响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过程,所以家长应该培养儿童安全型依恋关系。本文先介绍了依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接着介绍应该如何培养儿童的安全型依恋。  相似文献   

20.
教会合作     
交往与合作是个体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儿童青少年由只具有动物性的人发展为具有社会性的人的主要手段,它的发展水平依赖儿童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发展。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庭、学校的负面影响,儿童青少年常会出现交往障碍,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个人生活中遇到困难,并增加社会的病态成份。教育者要在尊重、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前提下,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走进生活,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