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喜欢“指名板演”。这样做,板演学生可作巩固练习,也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评讲。但是,这种“指名板演”的反馈形式也有以下副作用。由于小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还比较差,意志上也较薄弱,外部的影响在儿童的行为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些学生在练习中一旦发生困难,往往不能独立思考,而是依赖于板演的学生,练习缺乏独立性。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板演”是适应教学需要,让学生在黑板上或教师发给学生的小黑板上,演算练习题的一种经常使用的课堂练习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信息传递过程,而学生板演是教学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一般都安排有学生板演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板演手段,是教学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板演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板演一般安排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是在基本训练时让学生板演,目的是了解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程度,为新授课搭桥铺路;二是在进行新授课时,让学生板演。如,在自学课本的基础上板演尝试题,从中可看出学生理解新知识的情况,使教师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三是在做“巩固练习”时让学生板演,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简单运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时常看到这种现象:一些教师将学生分为“重点”与“非重点”,不论是课堂提问、指名板演,还是课堂上的其他“重大活动”,都乐意让那些听话的学习好的“重点”学生去做,使得相当一部分“非重点”学生“靠边站”,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偏爱少数学生,而疏远其他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不能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灵活运用试商方法的练习(出示小黑板): 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试商时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最好?为什么? 576÷78 3145÷23 2995÷832 2469÷74 236318÷683 89860÷188 1.指名回答后,板演。集体评析。 2.教师从板演的怪式中选四题,用红笔在有关数上加上方框。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片段:"梯形的面积"计算新授课。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探讨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知道了求梯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的条件,下面我们就来练习一下。师出示题目:计算下列梯形的面积。(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除两个学  相似文献   

6.
【片段】一天,在数学练习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台装订机3小时可装订故事书975本,?(提出问题再解答。)这道题出示之后,学生有的读题,有的思考,有的动起笔来。我叫了三名学生板演。付×同学刚结束板演,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说:“错了。”紧跟着有学生反驳:“没错!”他是这样做的:平均每小时可以装订多少本?975÷3=325(本)答:平均每小时可以装订325本。学生的争论启发了我,我略一沉思,让大家说出他们是怎样补充问题的,并把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列在了黑板上:1.平均每小时可以装订多少本?2. 4小时可以装订故事书多少本?3.三台装订机3小时可…  相似文献   

7.
要能有效地、高效地发挥板演的作用,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三点:1.板演的契机性.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把握时机,可安排在复习旧知,尝试练习,巩固线习等环节中,主要是有益于反馈信息,调控教学程序,使教学效果达到良好状态.2.板演的典型性.体现在:①内容设计要切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利于分散重点、突破难点,有目的设计.②指名的学生要代表不同学习层次.这两点是有效反馈的前提.3.板演的高效性.课堂教  相似文献   

8.
因为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课上板演学生的解题速度往往落后于集体练习的学生,在板演和齐练学生完成习题的先后上会产生“时间差”。一般教师采用“集体等待”的办法,但是这样,对绝大多数学生(除板演学生以外)来讲,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陷于停顿,造成课堂教学的“低谷”。 如何合理利用板演和齐练学生解题时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正>一、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中,探究的主体活动是在课堂上展开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活动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而有效的教学未必取决于课堂活动时间,而是取决于其中的有效活动时间。如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一位老师在教学四年级"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时,在黑板上写了四道题指名学生板演。因为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需要时间思考,板演的同学刚开始计算时,下面同学都在认真观察,但不到一分  相似文献   

10.
这场争论是由评课时引发的。当一位教师谈到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练习阶段学生练习少,及时纠错不力时,建议可以指名几个同学上讲台进行板演,教师可以从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纠正错误。这一建议立刻引起了大家的争论,有的赞成,有的反对,都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11.
一、铺垫练习,复“旧”引“新” 1.指名学生板演“35-23”,同时教师出示口算卡片,组织其余学生视算下面各题:16-884-427+746-2035-30 62-62 42+50 14-937-5 75-4 93-60 68+2126+42 85-50 42+16 52+2648-6 83-20 19+6 68-60 2.小结视算情况和订正板演题目。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出。“法则”和计算过程。(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3.在归纳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后,把“35-23”改成“235-123”,引导学生观察;现在被减数和减数各是几位数?从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万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 二、尝试练习,自学课本 1.教师启发学生:万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相同,请同学们尝试做一做,看谁做得对。(学生试做时,教师巡  相似文献   

12.
贵刊于2004年12月刊载了《下吧,板演》一文,作为《教学管理》的一位忠实读者,有幸拜读了此文,在品味这篇优秀的作品之余,心中颇有感动,是板演这种教学方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潮流,还是作为板演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没有掌握好开展板演活动的技巧呢?在此,欲借贵刊一方寸土谈一点我个人的理解,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一、板演应注意时效性我们常见的板演方式是教师将需要练习的题目明确后,抽几位学生板演,其余则在下面同时完成练习,随后进行集体讲评,在这一过程中就难免出现台下学生的思维跟着台上学生走的现象。为克服这一弊端,教师在组织板演时应…  相似文献   

13.
黄艳 《湖南教育》2004,(21):41-41
我曾听了某教师上的一节五年级数学课,课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教师给出这样一道题,供学生练习:有一个形状是长方体的鱼缸,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15厘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对于这道题,有个学生在板演时作了如下解答:(40 15×2)×(30  相似文献   

14.
在一节校内教研课上,一位老师执教《槐乡五月》第一课时。学生初读后,老师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且要求其他学生在倾听课文第1~3自然段后,每一自然段分别用一个句式来说一句话:第1自然段是"啊,",第2自然段是"呀,",第3自然段是"呵,"。这样的说话练习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味性,同时也有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15.
下面记的是我县秣陵公社前晋单班小学陈友椿老师的一堂课的简况。这一堂课,一年级语文教《鸡鸭鹅》(第一课时),直接教学安排了13分钟;二年级算术为练习课,指导学生做练习24,直接教学安排了5分钟;三年级语文教《狼和猫》(第二课时),读讲课文,直接教学安排了17分钟;四年级算术,开始新授《运算顺序和括号》,直接教学安排了10分钟。我们听课以后,认为这是上得比较好的一堂课。现在把我们对这一堂课的意见一并写出来,和同志们研究。上课开始了,教师先走到一年级课桌前,拉开自制的折迭式小黑板布置作业,作业的内容是:一、填字:一( )树,二( )花,三( )葡萄,四( )梨;二、默出学过的“艹”“竹”头的字和“木”“才”旁的字。指导儿童认真地写在作业本上。接着指导二、三年级的小助手领同学们进行自动作业。二年级小助手站在课桌前指名同学背6的乘法口诀。三年级小助手出示写有拼音字母的卡片,让同学们看着卡片默写“卸”“摔”“驮”  相似文献   

16.
汪强 《华章》2004,(10)
学生上台板演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环,是教师了解学习情况、学生反馈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即使在新课标下的课堂也不能废弃。结合新课程的理念,笔者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因不讲究心理卫生,对指名板演运用不当,反而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一定程度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的思考和练习中,安排有“阅读下边短文《晏子使楚》,试作讲解”的练习。在这个练习中,对“何为者也?”一句应如何解?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的《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中把“何为者也”翻译为“干什么的”,对此,我们不敢苟同。我们认为:“何为者也”应该翻译成“是什么人”。“何为者也”翻译为“干什么的”和“是什么人”的根本分岐在于“为”,可以肯定,这里的  相似文献   

18.
这个 问 题 是 我在 教 学 五 年制 第 八 册 数学 教 材第 37页 练习 十 时 碰 到的 。当 时我 让 学 生 独立 完 成练 习第一 题并 指名板 演。 结果一 学生 是这样 板演的 : 解:29.4÷7x=7 7x=29.4÷7 x=4.2÷7 x=0.6 在反 馈 交 流时 ,大部 分 同 学 认可 了 这 个 结果 而 陈威同 学提 出了 疑问 :“我 不是 这样 做 的,这 道题 目错了 ,不能 做的 。”这时 全班 哗 然,都用 期待 的眼 光看 着 他,想 听 他 解释 。我 就请 他 上 来 板演 并 说理 由。 解:29.4÷7x=7 4.2x=7 x=7÷4.2 他说:“结…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听课和读一些近期出版的《教案集》时发现,在阅读教学中,老“三段式”教学仍很普遍。不少老师不管是“九义”教材还是统编教材,也不分年级高低、课文类别,采用的都是这样一个教学顺序:第一阶段教认生字。第二阶段讲读(分析)课文。第三阶段做课后作业题。其目的是在讲读之前处理生字新词;为讲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在讲读之后做练习,巩固讲读内容。从理论上来说,“三段式”教学未能落实在训练学生“自能读书”上,有悖于新大纲的精神,有悖于人教社的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听了四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教师给出了这样一道题,供学生练习:有一个形状是长方体的无盖玻璃鱼缸,长50厘米,宽20厘米,高25厘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对于这道题,有个学生在板演时作了如下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