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皮肤病之所以生也,皆风湿燥热之邪所招致。《内经》曰:“诸疮痛痒,皆属于心火”,《脉经》又曰:“诸阳为热,乃热在肺兮,火邪克金故也,且肺主皮毛,皮毛之疾,肺气主之”。因此,素有“有诸内,必有诸外”之称,现结合临床实践,对本病之病因、病机,分型,治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巫术     
在旧中国,有一个被民众戏称为“又做师娘又做鬼”(也人也神)的行当——巫。巫是什么?许慎《说文》释日:“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说文》又解:“在男日觋,在女日巫。”徐锴注日:由此看来,巫是奉事神祗、交通天地两界者。  相似文献   

3.
央子 《金秋科苑》2013,(8):102-103
静以养神 《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刘元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则神藏”、“静以养之”,乃指神静而不妄思,即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静是一种心态,是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是不为名利所困扰的自然之静。  相似文献   

4.
王丽梅 《科教文汇》2008,(19):234-234
“金屋藏娇”讲的是陈阿娇的故事。陈阿娇世人又称之为陈娇,芳名阿娇。堂邑侯陈午之女,母亲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日:‘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  相似文献   

5.
呦呦鹿鸣     
早在3000年前,鹿就已经进入到华夏先民的视野中了:《诗经》中有《鹿鸣》诗,诗以“呦呦鹿鸣”起兴,吟诵群朋宴乐之事;几乎同一历史时段,又有王公显贵营造“鹿囿”、“鹿苑”的历史记述。这表明了先民“与麇鹿相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文化亲和。在其后的历史延续中,人们依凭于鹿的自然属性,极尽文化想象之能事,在鹿身上叠加了诸多的文化认知:灵异之兽,寿达两千载;以鹿兆禄,企求富贵;“玄鹿为脯,食之寿二千岁”;在建筑、雕塑、绘画、民间物什等诸方面尽仿鹿形,寄寓美好。  相似文献   

6.
金代的皇陵     
金朝皇室是女真族,公元1115年建国,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与南宋隔淮水、大散关并立,1234年亡于蒙古和南宋联军。据宋人《金志》记载:女真人最初的丧葬制度颇为简单,“死者埋之而无棺椁,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  相似文献   

7.
木偶戏,古时称之为“傀儡戏”,或称“傀儡子”、“魁儡子”、“窟儡子”。属戏曲类中的一种剧种。据史籍记载,木偶戏渊源于西汉初期,系刘邦的谋士护军中尉陈平在“白登山战役”献计突围中首创(见2002年第1期《发明与革新》载:《木偶戏始于汉代》)。继后,三国时期机械发明家马钧亦曾制作木偶,能栩栩如生地表现各种技艺。唐代大历年间,有人“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见唐代文学家封演著《封氏见闻记》)。“窟儡子戏,……作偶人以戏,善歌舞”,“北齐后主高纬尤所好,高丽之国亦有之,今闾市…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言”“意”之争。“言不尽意”说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提出来了。《周易·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庄子·天道》上说:“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又说:“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口不能言。”按照古人的看法,语言是不  相似文献   

9.
《世界发明》2010,(3):95-95
任务名称:《创意世界》杂志公益广告征集 任务内容:先是灾难大片《后天》,随后是09年末激起轩然大波的《2012》,环保早已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的严峻课题。在今年3月21日第38个世界森林日即将到来之机,我刊特向大家征集与“世界森林日”相关的公益平面宣传广告。  相似文献   

10.
刘泽君 《知识窗》2007,(4):5-25
鞭炮有很多别名,如“鞭爆”、“炮仗”、“爆竿”、“爆竹”等。《神异经》中说:“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日山臊。以竹著火中,焚烨有声,而山臊惊惮。”南北朝梁代宗檩撰《荆楚岁时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  相似文献   

11.
“治生”观是针对士人中存在的流于空谈、缺乏真才实干的现状提出的。本文首先阐述了《歧路灯》作者李绿园的“治生”观的源起和内涵,并结合《歧路灯》中着力塑造的士人形象对“治生”精神进一步作出详细论述,最后阐发了“治生”精神所蕴含的理性精神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书里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地域决定论不仅适用于植物,也适用于人,鲁迅先生在《南人与北人》中说过:“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这段话可谓是对南北人差异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3.
针对被鲁迅先生盛赞为“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从其中暗与文学观念相合的几处入手,简要分析《史记》所体现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4.
剽窃抄袭现象剖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剽窃、抄袭行为是一种严重违背科学道德的不道德行为,一直深为学术界所痛恨。近年来,抄袭之风日盛,有些抄袭手段之恶劣,为学术界所震惊。当今中国最具典型性的抄袭侵权案莫过于王同亿案,他主持编写并出版的《新现代汉语词典》和《大现代汉语词典》因抄袭社科院的《现代汉语词典》及《补编》等多种辞书‘’‘,被判侵权。其侵权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实属罕见。1997年5月30日,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在京召开的“维护科研道德”专家座谈会上,中国科协主办的学术期刊《科技导报》公开披露了两起论文抄袭事件[’‘:一是…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幕中三圣七贤中,有位先生,自称高蹈,贤自标榜,自夸人品齐天,人格超众。他写了一篇自白,叫《不动心说》,呈曾国藩,夫子自道品行说:“使置吾于妙曼娥眉之侧,问吾动好色心否?日不动:又使置吾红蓝大顶之旁,问吾动高爵厚禄之心否?日不动。”  相似文献   

16.
王吴军 《知识窗》2011,(9):60-60
在古代,“哥”的意思不仅仅是指兄长。《旧唐书·王琚传》中记载道:“(唐)玄宗泣日:‘四哥仁孝,同气惟有太平。”’这里唐玄宗的“四哥”是唐睿宗,他足唐玄宗的老爸,而唐玄宗却称他为“四哥”,可见,在当时父亲是可以称“哥”的。还有,在记载唐玄宗的儿子李琰的《棣王琰传》中写道:“(李琰说)惟三哥辨其无罪。”这里李琰所说的“三哥”,是他的老爸唐玄宗,这是以“哥”来称呼其父。古代学者顾宁人认为,君父之尊,而呼之为“哥”,名之不正,言之不顺,莫甚于此。  相似文献   

17.
筷子源说     
筷子,我国独有夹取食物的用具。古时叫“箸”,同“”。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著《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载:“纣为象署,而算子唏。”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刘义庆著《世说新语·贫悄》载:“王蓝田(述)性急,尝食鸡子,以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从上述记载可见,我国筷子的历史十分悠久。后来,为什么“箸”、“”又改称“筷子”呢?原来其中另有一番缘故。据明代著名文学家、“娄东三风”之一陆容著《菽园杂记》卷一中考证:“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容为快儿,幡布为抹布。’‘以著为“快地…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中华民族既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然而又留下许多遗憾,一切都还需要我们多一份睿智与清醒,去面对跨入21世纪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一、德治问题 道德,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的根,是黄肤黑发的华夏民族不朽的魂。 以儒家道德文化左右中国2000余年的孔子,曾在《论语·为政》中便把“刑”与“德”作了这样的比较:“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由此,“至圣先师”推崇“道德”已至极致。 自周公始,“惟德是辅”,历代奉行明德、敬德、成德,至高的帝王与布衣百姓凡事“以德为先”…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及行政诉讼中,“举证原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诉讼原则。 《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又进一步规定:“当事人封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封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指出:“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干浴。”所谓干浴就是用手指、手掌对脸颊、上额、下额及机体各部位进行按摩或揉擦,因为脸部有许多的穴位和经络,操作又方便,对美容、舒经活络效果也佳,因此有识之士会常施不疲。这里所说的鼻部按摩法便是干浴的一种,所不同的是仅对鼻部进行按摩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