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遇到“两头蛇”是凶兆。在古籍中有一则《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宰相孙叔敖少年时“尝杀两头蛇埋之,归泣告其母。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我今见之’。母曰:‘蛇今安在?’曰:‘恐后人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必有阳报。子不死矣。’”  相似文献   

2.
鲤鱼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养殖鱼类,因鳞有十字纹理而得名。它金鳞赤尾、体形梭长、肉质细嫩鲜美,乃食之上品,素有“诸鱼之长”、“鱼中之王”、“吉祥鱼”的美称。3000多年前,《诗经》中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之说。孔子得了儿子,国王鲁昭公送去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孔子引以为荣,给儿子取名曰鲤,字伯鱼。早在2400年前,范蠡的《养鱼经》中就介绍了鲤鱼及其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3.
历代治病以汗、吐、下三大法为重,起源于内经,伤寒杂病论。历代医家均为重视,其各有建树,各有论述。然金元四大家之一——张从正,应用三大法尤为特殊,他在《儒门事亲》一书中,论述发汗可为诸家之长,发汗一法众多,如“凡在表皆可汗式”曰:(刺热)五十九刺,为无药而设也,皆所以开玄府而逐邪气;又曰:  相似文献   

4.
刘泽君 《知识窗》2007,(4):5-25
鞭炮有很多别名,如“鞭爆”、“炮仗”、“爆竿”、“爆竹”等。《神异经》中说:“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日山臊。以竹著火中,焚烨有声,而山臊惊惮。”南北朝梁代宗檩撰《荆楚岁时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  相似文献   

5.
乌之哑哑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9,(14):54-55
乌,又称“鸦”(也写作“鵶”,“鵶鸣哑哑,故谓之鵶”《禽经》),全称“乌鸦”,俗呼“老鸹”。飞入古人视野的乌鸦,有着纯黑的形体、大大的嘴巴、“哑哑”的鸣叫等外部特征,并有鸦占之能、反哺之孝、神鸟之灵等内在属性。一只普通的乌鸦何以承载着如此多的文化信息?答曰:人类涂鸦使然。  相似文献   

6.
章秀 《百科知识》2010,(9):53-54
恶性肿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能否做到三早(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内经》里说:“百病始生也,必先于皮毛”;现代皮肤病学也说,皮肤是反映内在健康的镜子。恶性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在皮肤上留下皮肤病变,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曰:“天有九野,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皓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  相似文献   

8.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相似文献   

9.
在《零下一度》的《幻城》,白天《我为歌狂》,晚上《梦里花落知多少》;想起《大四了,我可以牵你的手吗》。结果《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多想《不说再见好吗》,却无法拉近《樱桃之远》,唉,《其实我不快乐》……这些书名,都是2004年风行中国文坛的所谓“80后”写作群的作品。其“知名度”之高,显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过去的一两年里,由一群20岁上下的青少年掀起的此起彼伏的出书热潮。狠狠地撞了一下中国文坛的“腰”。青春写作者们满纸的青春话题,如风袭来;也由此引发社会各界的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0.
俞婷  徐蓉 《科教文汇》2008,(18):152-152
《孙子兵法》作为一本兵书,在实践中已经证明了它的价值,其在现代企业中也被广泛运用,但其中的部分理论领域,商家却很少知晓。《孙子兵法》首章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在现代商业中,这五事成为一种全方位经营管理的理念。“道”是治国用兵之道,在企业就是经营理念;“将”是将领、官员、人员,在企业就是员工、干部,皆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天、地”是企业内部、外部的环境以及竞争的环境;“法”是企业的制度、规章。  相似文献   

11.
骆昌芹 《知识窗》2010,(4):28-28
今人坐于凳椅之上已是司空见惯.殊不知宋代妇女若坐在这种坐具上.则是惊人之举。南宋杭州大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上说:“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凳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而在宋以前.凳椅对男子来说也是罕见之物.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14,(2):50-51
古人头发多典故 《管子·国准》云:“童山竭泽。”又陈康祺《郎潜纪闻》载:“凡所过,童山沙碛,不生草木之区。”《孟子.告子上》日:“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东汉经学家赵岐注日:“濯濯,无草之貌。”是以后世多用“童山濯濯”引申为秃顶、脱发之意。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丢失《奈端数理》译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扬宗在《晚清科学译著杂考》一文中引丁福保言:《奈端数理》“后为大同书局借去,今已不可究诘。”王扬宗又因之断言:“《奈端数理》可能还在天壤之间”。近读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其文“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初稿于1902年)中有一小号字夹注,言及《奈端数理》译稿之命运。兹录之以下:  相似文献   

14.
王丽梅 《科教文汇》2008,(19):234-234
“金屋藏娇”讲的是陈阿娇的故事。陈阿娇世人又称之为陈娇,芳名阿娇。堂邑侯陈午之女,母亲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日:‘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  相似文献   

15.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相似文献   

16.
印度医学中的“味”(ras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味”(rasa)是印度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代表饮食物中的精微物质,是决定一切营养功能与治疗作用的基础。围绕着这一概念,古代哲人展开了对其本质的热烈讨论,其中所提出的“潜在之味”、“消化后味”等子概念,皆属思辩性极强,但却不见于同样重视饮食与药物之“味”的中国医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这篇章中,对于印度传统医学中“味”的理论给予介绍和解说,并附有印度古代医学经典《妙闻集》(Susruta-samhita)与《She罗迦集》(Caraka-samhita)中若干有关章节的译。  相似文献   

17.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10,(15):56-57
古城 《墨子》有云:“城者,所以自守也。”兵书《尉缭子》也称:“故为城郭者,非妄费于民聚土壤也,诚为守也。”由此看来,古人设城的初衷是“守”,军事或政治需要是其首要目的。但从文献记述与古代遗存来看,事实绝非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18.
李中琴  杨祎 《科教文汇》2009,(24):247-247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最典型的。作者给曹操的形象定型是:“乱世之奸雄。”“奸雄”者,奸诈和雄才之统一也。本文将通过《三国演义》中写的一些具体的事例,用辩证法的观点,来浅析一下曹操奸诈和雄才之统一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说,读《诗经》好处很多,最不济也可以多认识些动植物的名字。 然而,动植物名称因时、因地而异。《诗经》是西周到春秋的作品,要认识两三千年前的动植物名称谈何容易!以《诗经·国风·周南·关雎》来说吧:“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到底是什么鸟?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其主流而言,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尚书》说:“民为所欲,天必从之”,说的是上天也要顺从人的意愿。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的孔子,更是重视人的因素。他提出“仁”的概念,建立了“仁学”。据统计,孔子在《论语》中关于“仁”的论述有104处之多(也有人认为109次),而“礼”字出现15次,“天”字出现20次,“天命”只出现3次。可见,讲得最多、解释得最多的是“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