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行人教版高语四册(必修)“知识短文”在论及我国古代小说的人物描写时,曾作出如下总结:“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但人物性格单一,少变化,缺乏立体感。”这也就是说,我国古代小说,一方面着重描绘事物之间的外在联系和人与人之间比较明显的矛盾冲突,强调把刻画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而不主张直接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在塑造典型性格时,由于缺乏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凸现,人物的性格往往是由作者规定好了的,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往往只围绕人物的主要性格,缺少变化和行动的依据。因此,这样的人物性格比较单一,不丰满,缺乏立体感(散见该册1995年第2版第268—269页)。  相似文献   

2.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属描写手法之一。中学语文课本中,运用铺垫艺术的颇多,尤其是小说。小说中的铺垫,是使故事情节、人物行动、布局结构向合理、严密方向发展的一种台阶,往往能收到“盘马弯弓故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效果。综观铺垫艺术手法的功能,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蒋祺 《现代语文》2006,(10):101-102
档一:传统与现代 中国传统小说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与连贯性,故事要有故事的样子,不能漫无边际。而且要给读一个结局。所谓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讲的就是故事情节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在叙事上基本以第三人称的方式为主,白描手法、人物行动与对话成为小说刻画性格、塑造人物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我们以新的视觉来看等《红楼梦》的结构布局、情节线索与书中人物之关系,则不难看出曹雪芹在艺术构思时,着眼点主要不在故事情节,而在于人物,在于描写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在于人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并以相互关联所形成的人物体系作为全书布局的框架。其中包括以贾宝石和王熙凤各自为中心的两大人物体系。全书结构艺术的总体特色是:以人物的身分、地位和性格、命运为主,以展示贾府由盛至衰的发展趋势为辅,“情”与“事”经纠纬交错,贯通交汇,形成总汇万状的结构格局,全景式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现实人生,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5.
从叙述者的角度来看,鲁迅先生的小说《在酒楼上》经历了由“我”到吕纬甫到老发奶奶的三次转换,而叙述事件的相因而连,人物的行动元与角色兼具,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视角的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相合而用,叙述者与接受者身份的相互转换,都体现了鲁迅先生在叙事策略上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6.
戏剧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学,它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由于自身的特点,受着“三一律”规则的限制,故事情节不允许戏剧像小说那样慢慢展开,人物塑造也只能依靠人物对白(包括独白、旁白)来进行,人物之间的矛盾和性格冲突的发展推动着戏剧情节向前发展。下面本人就这些内容的相关教学方法作以探析。  相似文献   

7.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情节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我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具体步骤一般都是抓住“三要素”这样设计的:一、了解分析情节结构;二、鉴赏人物形象;三、分析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从“围城”外和“围城”内的民俗心理冲突出发,来分析它们对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影响,进而对小说主题进行重新解读;而“围城”民俗意象恰好象征了民俗心理冲突的必然结果,从而把“围城”内外的民俗心理冲突联结在一起,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9.
学界普遍认为《三国演义》人物描写存在“定型化”和“类型化”的缺点。对此应作具体的分析。无论从小说整体来看,还是从具体的人物形象来看,(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都是有得有失的。曹操是写得最成功的一个奸雄形象,作者既写了他自私、虚伪、残忍、奸诈的一面,也写了他具有雄才大略和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的一面。曹操的描写虽也有败笔,但具有复杂的性格内容,就不能说是“类型化”的。刘备和诸葛亮具有明显的“类型化”的缺点,但也各有其写得成功之处。主要缺点是如鲁迅所指出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相似文献   

10.
小说的鉴赏,主要地就是对小说中典型的人物性格进行品味。典型性格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丰满起来的;情节的设置和环境的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环境是人物和情节发展的舞台。没有环境,情节则不可能发生,人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鉴赏小说必须地将典型性格、故事情节、环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对于小说人物的命名是十分重视的。他曾说:“创作难,就是给人取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倘使有谁能起颠扑不破的诨名的话,那么他如作评论,一定也是严肃正确的批评家,倘弄创作,一定也是深刻博大的作者。”正因为鲁迅先生十分重视小说人物的命名,在小说人物的命名上精心构思,他笔下的许多人物姓名都已成了“颠扑不破的诨名”,意味深长。例如,“阿Q”已成了”精神胜利法”的代名词;“孔乙己”已成了”书呆子”的代名词;“九斤老太”已成了“一代不如一代”的代名词;等等。那么,  相似文献   

12.
小说以塑造典型形象为使命 ,优秀的作品大都以独特的人物性格而取胜。《水浒传》故事情节发展是无序状态 ,是由一个个出奇制胜的人物带动故事情节、推动矛盾发展。林冲、武松、鲁智深、宋江等人物形象逼真 ,特征非常鲜明突出。近期现代主义表现方法在小说中应用 ,故事淡化 ,情节错位 ,重感觉 ,凭藉意识流 ,但无论如何在作品中必须凸现人物形象。灵魂 ,是形象最高质点的呈现。小说的形象必须表现得“活”起来 ,活的重心应该是灵魂。生活中的人没有灵魂 ,就成了一个躯体 ,小说中的人物没有灵魂就是一堆文字。无论它是什么主题意义的小说、什么…  相似文献   

13.
秦可卿虽出身寒微凄凉,却容貌风流美丽,性格温柔平和,处事谨慎小心;虽幸为宁国府的大少奶奶,却处境险恶,终被封建大家族所摧残,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从小说内容看,秦可卿形象模糊且不具体,是曹雪芹众多小说人物塑造中的一大败笔。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物内心世界。”所以,小说人物教学,必须揭示人物的内心秘密,本人在教学中认为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小说结构艺术从意象结构、人物结构、章法结构上都表现出圆形的特征。把诗歌、散中广为运用的表现手法——意象移植到小说中,是张爱玲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单个意象还是对应意象,其结构总是一个个正反复合的圆,并在意象结构的对立统一中体现美。人物叙述、镜像结构、矛盾性格是张爱玲小说人物结构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形成了鲜明的环形视角。人物的对映互照和形象的矛盾张力,产生了人物结构艺术的圆形特征。张爱玲小说结构艺术的圆形特征还表现在章法结构的布局上都具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6,(5):26-31
在小说中,人物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人物的形态来看,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两类,圆形人物的艺术价值高于扁形人物。从人物与小说情节的关系来看,小说发展初期重情节轻人物,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人物的刻画、心理描写逐渐得到关注。从人物与小说的叙述者来看,有作者主导人物、人物主导作者和作者即人物三种。小说只有通过作者的修辞性介入,其中的人物才能生动起来,这样的小说才能算是成功的小说。  相似文献   

17.
坠落的金箭--解读《洛丽塔》的三个关键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丽塔》惊世骇俗的故事情节其实只是作家纳博科夫借以悬置展示主人公亨伯特主观图景的一个框架;小说休整是有个性特色但终归失之于华而不实;惟有小说人物的认识意义和欣赏价值至今犹存。解读《洛丽塔》,准确把握亨伯特性格特征、情爱美学及悲剧意蕴至关重要,而重新审视一般论赞美有加的小说体亦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8.
《贩卖婴儿的妇人》是左联五烈士冯铿同志后期的主要作品,也是她的小说创作达到成熟的一个标志。 小说所反映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最黑暗的年代。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国民党统治反动黑暗,到处是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惨状,典妻卖儿的事情屡见不鲜。作者塑造李细妹这样一个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卖亲生孩子的形象,是很有典型意义的。 小说的主人公李细妹是一个纯朴、善良,同时又具有一定反抗精神的妇女。作者是采用了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了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性格的发展变化。在环境描写方面,作者突出了对“雨”的描写。小说三  相似文献   

19.
秦可卿是《红楼梦》的“败笔”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形象不够丰满的一个重要人物,有人因此认为秦可卿是曹雪芹“一时的败笔”。从秦可卿与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个人物集中体现了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是《红楼梦》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20.
一、考点导析1.考点要求①能理解散文材料多样而主题集中的特点,领会散文的中心思想。②能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析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初步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作品的主题思想。③能理解剧本中的人物语言,戏剧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剧本所表达的主题思想。④能了解诗歌语言形式的一般特点,初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考查方式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方式以主观题为主,题型一般是简答题或填空题。阅读材料一般来自课外。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