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充分利用每课的学习导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学习导言虽然很短,但却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师应该好好引导学生阅读此内容,并精心研究,按照导言中的问题,设计出若干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如讲《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时,教师利用导言提出为什么武则天能做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为什么她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又可以统治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学生在具有吸引力问题的驱使下,必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精心预设】精心解读。《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旨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面积概念。这节课既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又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激发学习兴趣。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课讲得“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毛静 《辽宁教育》2012,(21):80-81
预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听课时就会目的明确,也就能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去获取知识,预习有助于加快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它不仅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能帮助学生"会学"知识。可以说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新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多年的外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风格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而有的学生保持沉默,喜欢独自或两人一对的方式学习;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师口头陈述课上的重点内容,而喜欢老师将其写在黑板上……不同学习风格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呢?如何让学生了  相似文献   

6.
要想上好每一节课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上好数学课,设计巧妙的导言,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还要做到让学生喜欢你,爱上你的课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7.
一、上好导言课是基础 数学第一节的导言课,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尤其显得重要。通过导言使学生明确数学和几何学研究的对象,学习的目的和各项要求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由迷茫到入门。教师应从不同角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启发学生从观察入手,介绍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介绍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8.
俞静娟  张亚 《教书育人》2012,(28):54-5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要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必须改变目前教学设计中"重内容轻主体"的状况,把学生成长作为教学设计的目标指向,在基于学生如何学习的基础上,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策略的研究相结合,形成"处方",高效地带领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一、切合学情,强化动力既然教学设计指向学生成长,就必然要把学生的内在变化视为教学的目的,其中首先是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把乐学视为教学目标之一。例如,在高一新生第一次上历史课时,"导言课"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肖川 《青年教师》2008,(1):12-13
学校教育是一种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从而获得理想的发展为己任的人道主义事业。因此,通过讲座、个别辅导或课堂教学给学生多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就十分必要。学习方法其实是一种策略性知识(相对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智力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来说,"学会学习"比学到了什么更重要,对其终身发展更有价值。我们不难发现,学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业余时间对所教学生进行了解得知,50%的学生认为工程力学是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的课程,我们没兴趣学习;20%的学生表示工程力学课学的大部分都是抽象的内容和数字,我们根本就学不会;有15%的学生表示学习力学可以开阔视野,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无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可问题在于,是不是学生不喜欢的内容就不学习了呢?(其实,在公开课或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种现象;某段课没有一个学生喜欢学)显然不能。知识有其内在的系统性,如果这儿不喜欢学,那儿不喜欢学,怎能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吴艳青 《考试周刊》2014,(7):180-181
<正>一堂成功的课无不是一开始导入新课就引人入胜。在音乐教学中,要使学生更好地用心感受、学唱歌曲,不但要重视范唱、学唱、歌曲处理等环节,还要注重课堂导入的作用,导言是通向学习新歌的桥梁,好的导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然而用什么办法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呢?教无定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决定。在实际教学中我总结了  相似文献   

13.
何东蓉 《广西教育》2007,(5B):38-38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大多围绕着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上课时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去背诵、练习、识记,以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使得很多学生是为了应付毕业会考和升学而被动学习。在追求考试高分和高升学率的情况下,把原本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历史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且又不能不学的负担,学生厌学、怕学就在所难免了。出现以上情况,究其根源,笔者认为主要是没有能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使他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和成就感。主要表现:一是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二是脱离学生实际,三是教师一言堂。要改变上述现状,就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的教学中来,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被动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预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听课时就会目的明确,也就能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去获取知识,预习有助于加快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它不仅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能帮助学生“会学”知识。可以说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新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世界教学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使儿童成为学习主体的一部运动与斗争的历史。不管在日本还是在西方国家,古代学校的教学形态都是同一种格式:学生被叫到教师面前,令其背诵教科书的内容,考察其学习的成果。这是基本的范式。因此,在这里集中了一定数量的学生,年龄不一,学习的内容和进度也不一。既然以背  相似文献   

16.
正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如此,磨课也是如此。教师如果能蹲下身来教学和研磨,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愿意学什么、不乐意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学习中的状态怎样;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眼睛,关注其求知的渴望,生成学生有效的体验,那么必定能打磨出"好"课,而且能打磨出一堂又一堂的平民课、亲民课。那么如何在磨课过程中走向学生呢?一、磨掉学生的"抵触",磨出学生的"热情"提起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第一印象,许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学科是不太容易学习、内容偏多、实用性比较差、  相似文献   

17.
王克坚 《上海教育》2011,(14):41-41
教师对课标的把握是一个感知、理解、内化、升华的渐进过程,因此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提出了不同的研究主题,帮助教师厘清"学什么""怎么学。"研究"学什么"。由于教师对课标的认识还一知半解,如何帮助教师进一步厘清教学目标是内化课标的关键所在。我们组织教师解读课程标准,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理解内涵,并达成共识:我们的教学既要夯实基础,更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既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运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和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其间研究的东西很多,  相似文献   

18.
方静 《宁夏教育》2006,(7):69-70
“探究式学习”源于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其基本模式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明确“任务”,通过“探究”、“会话”,完成“意义建构”。探究式学习,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的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探究式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这样的学习方式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品格的培养也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学好一门课,首先应该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历史是一门学起来较枯燥的科目,而且常常被学生当做“副科”来学,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位俊岩 《成才之路》2010,(21):53-53
一、明确目的,培养兴趣 有些数学教材,在教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知道学了这些内容有什么用,可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