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秋平 《现代语文》2009,(4):139-141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不断丰富人文内涵,充分张扬曾经失落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对人的生命、人的价值及人的终极关怀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当然作文教学还应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品味艺术的真谛,感受美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其他学科的知识基础,更是人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之上可以说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人文内涵的强调少之又少,一定程度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在新课标教学要求下,小学教育应该把握好语文和人文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作文的教学观念。语文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社会中 ,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将会从正面或负面对其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 ,在实施素质教育时 ,应该确立怎样的作文观念呢 ?陶行知先生说过 :“人人能创造”。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 ,就在于能思维 ,能创造。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首先任务 ,就在于确认这一命题 ,确立学生的创造意识。所谓创造意识 ,是指完成一项创造活动时所持有的创造观念、创造态度及对创造的欲求、信念等心理和精神的综合表现。创造意识 ,作为进行…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说,多元解读体现的是语文教学最为本质的一面,是语文特性和人文要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李明 《现代语文》2010,(8):134-135
语文新课标中“总目标”的第一条要求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文即做人,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是不能人为地把“心”(人文素质)和“言”(写作技巧)割裂开来而单纯地追求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观,致力于作文训练和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相协调——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的,始终把“人”的价值因素放在第一位,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该而且必须是人文化的。构建人文化语文教学的依据有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我们培养人文的人,大众教育的本质是人文化教育,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构建人文化语文教学的策略有改变指导思想,改革教学观念行为。  相似文献   

7.
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具有广泛深厚的人文内涵,承载着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的任务,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每篇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精神塑造的最佳蓝本,语文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充分体验生命的快乐,展示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学生构筑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曾宇红 《湖南教育》2003,(24):33-33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突出“人文”一词,给语文教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渗透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它既包括课文内容中蕴含的人文知识,又包括教学过程中应当弘扬的关怀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还包括语文学习中应特别重视的重意会、重感受、重直觉、重自悟的人文方法。如何落实人文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阅读入手。课内阅读:品读感悟,渗透人文思想阅读欣赏应该是多元、多解的,课内阅读应该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对于灵机一动的想法,不要不屑一顾;对于出乎意料的想法,不要视…  相似文献   

9.
陈涔 《文教资料》2014,(24):32-33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价值,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性。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致有四种途径:在课本中挖掘人文精神;在作文中渗透人文精神;在阅读中渗透人文精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人文精神。最终让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重视对人自身的关怀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分析钱穆人文教育思想的内涵,论述了钱穆人文教学思想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将钱穆人文教育思想应用于高职语文教学,首先教学机构与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从教学观念入手,对教学目标进行正确定位。从教学实际入手,有目的地修改教材。要重视传统民族文化的作用,运用精讲和泛读教学法,将高职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改进语文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一切语文活动的主体都应该是人.语文考试也是包蕴着丰富人文内涵的活动.一份语文试卷,体现着命题人对考试大纲的理解和贯彻,寄托着对考生知识能力的期许和要求,答卷的过程就是命题人、阅卷人和考生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高职教育的文化基础课,语文本应该强调其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追求语文赋予人们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和把握语文本身对人们精神理念、价值追求、情操培养的引导作用.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人文性精神的培养,而是专注于技能培训,造成高职教育失调的严峻状况.本文在人文性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同时提出了改进语文教育缺乏人文性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语文标准》强调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不管多么困难,每一位有志于开拓作文教学的老师都应该从陈腐的作文观念中走出来,一切从心灵开始,还原作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注重人性并且关注内心,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外延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必须从人文精神拓展和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度去把握,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与感染,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苏淑华 《教育艺术》2013,(11):50-5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里提到的"人文性",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充满人文性,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精神。要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使教师、学生、文本在课堂上达到"人  相似文献   

16.
论语文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教育部2000年3月正式颁布的新误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观念、人的本质力量的论述,从教师、教材、学生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这种人的教育应该体现在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动态关系中,应该具有人文精神、人文价值并体现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作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人文性.语文学科以其丰富的内涵,最能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读文如此,作文亦如此.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是责无旁贷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十分深广。语文教学必须把握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得以感染,进而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教育部 2 0 0 0年 3月正式颁布的新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观念、人的本质力量的论述 ,从教师、教材、学生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这种人的教育应该体现在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动态关系中 ,应该具有人文精神、人文价值并体现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浅议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语文教学目标,坚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勤思考,琢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努力做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