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商事信用是商法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信用在商事领域的具体体现。本文从商法的角度对商事信用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简单阐述:对于商事信用的内涵,从“商“的角度进行剖析,阐明其与商主体的关系;商法中关于维护商事信用的制度;在信用缺失的今天,对商事信用的规制构想。  相似文献   

2.
社会信用不良的关键是商事信用不良,重建信用的关键是重建商事信用,重建商事信用的重心是对商事信用进行法律规制,而商事信用的法律规制关键存在于以下三个环节:1.树立信用观念,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2.加强信用立法,修补、完善信用法律制度,健全对背信违约行为的惩罚制度,强化执法力度。3.树立并提高政府信用、法律信用。  相似文献   

3.
论商事信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事信用是信用在商事领域的具体体现。随着商事交易的频繁及扩大,商事信用在现代商事活动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商业信用构成商事制度和商事关系的基础,它应被定位为一种物化信用和客观信用,并加以法律化和制度化,以提高交易效率和企业竞争力,保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4.
冯曦  朱愉坤 《天中学刊》2004,19(1):42-46
商事信用是指以契约为保障的为了未来收益的交易经济行为。在商事活动一次性博弈当中,商事主体考虑的因素是财产权、信任可观察度、惩罚成本;当商事信用活动是一个可重复的博弈时,商事主体考虑的则是信任的收益和成本。与此相关的法律因素是法律的稳定性与中立性、财产权制度、商事登记制度、法律实施机制等。我们应该从上述四个方面重塑我国商事信用的法律调整机制,维护商事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5.
商业信用在现代商事活动中的作用随着商事交易的频繁扩大愈发重要,已成为商事活动的基础。笔者在对商事信用界定的基础上,探讨商业信用的特征、价值在法学领域的基本释义,进而提出我国商业信用体制建构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李宁  潘德明 《时代教育》2007,(6Z):48-49
我国商事信用危机的加剧,造成了市场秩序的空前混乱,商事主体的信用缺失使交易风险更加明显。本文从分析商事信用的概念及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商事信用的危机,并对我国商事信用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民法中,信用具有道德评价和经济评价的双重含义,而在现代民法中,信用与商誉均指他人对民商事主体经济方面的评价.信用侧重于对民事主体偿债能力的评价,商誉则泛指对商事主体综合经济素质的评价.在传统民法中信用权具有人格权的法律属性,而在现代民法中,信用权与商誉权则同属于无形财产权的范畴.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当只规定信用权而不规定商誉权,以突出立法对全社会经济信用树立的倡导、指引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商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商业规则与习俗惯例,在国家商事立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立法价值。清末民初在商事立法中对商事习惯的认识与态度,体现出社会各阶层对商事习惯的立法价值的理解与认同程度,也体现出社会各阶层为建立起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商事法律制度而不断摸索的过程。但受社会条件所限,清末民初对商事习惯的重视更多只是停留在认知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9.
商事登记作为商事信用的表征,在商事活动的开展以及商主体立法中所处地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从我国立法和实践的现状来看,作为商事登记两个组成部分,商事主体资格登记和商事营业资格登记却存在定性不明、混淆不清、操作不统一的情形.学者对其的讨论也大多集中在吊销营业执照的后果等实践性问题上,针对商事主体资格的定位以及商事登记立法模式的分析略显不足.因此有必要从我国商事资格登记流程的法律分析入手,找到现存立法模式症结之所在,通过从准统一到分离主义立法模式的构建和登记行为公私法性质的解构还原商事登记立法模式的应然形态.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信用治理中,制度、技术与文化三者不可或缺。这里的制度是关乎信用的制度的统称,技术专指社会信用治理的技术方面即狭义的社会信用体系,而文化则指信用文化的培植。一个国家(地区)社会信用治理的成效如何,与是否实现了以上三者的协同治理息息相关。信用制度、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强化的是社会信用治理的外在约束力;而信用文化的培植育成,则注重的是信用主体内在的诚信修为。在信用制度、信用技术与信用文化的协同治理下,能够实现“计算信用”与“诚实信用”的并存,其中信用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结果,将是“诚实信用”的逐渐强化。只有实现了制度、技术与文化三者的共同协力,社会信用治理才能达到协同治理的高度,社会的信用良序才可望形成并得以持续。  相似文献   

11.
公司是一系列利益关系的连接体,《公司法》在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强化了公司的社会责任,但存在诸多不足。公司内部责任是公司得以健康运转和营利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其社会责任的前提。公司社会责任既包括商法上的社会责任,也包括商业伦理上的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取决于公司的诚信度,需要信用机制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信用缺失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用缺失,集中表现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社会信用缺失已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大阻碍。本文在深入分析社会信用缺失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困惑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分制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全面认识高校学分制建设,对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以城市高校为依托实施学分互认制度,形成高校教育教学网络是中国特色学分制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客观现实。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少,信贷风险大,而商业银行根据经营基本规则,控制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也无可非议。要解决这一矛盾,除了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质量外,还必须通过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一方面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增强银行的信贷投放信心,另一方面有效转移、化解、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从而消除银行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5.
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务管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源东 《高教论坛》2003,(4):132-133
在当前国家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以及扩招因素的影响下,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时机更加成熟,学分制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也为素质的落实提供了可能和保障。本文分析了推行学分制的意义,并就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务管理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及并购、资产重组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会计问题已日益成为实务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商誉的内涵、商誉的确认、商誉的计量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存在体制上的缺陷,以及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比较落后,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本文提出通过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企业制度,加强信用制度建设,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等来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8.
学分制下网络选课系统的构想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行学分制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提高教育质量及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本以学分制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选课制的特点和要求,提出出适应学分制管理模式的网络选课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并进一步阐述了选课系统的技术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民事强制执行与社会信用体系之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行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社会信用制度的严重缺失,被执行人、法院和政府信用缺失是导致执行难的主要原因;民事强制执行是维护社会信用体系的强有力的保障,构建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解决民事强制执行难问题的治本之策;当前必须系统的解决执行中各方主体的信用问题,以被执行人、政府、法院三大主体的信用建设为出发点构建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