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来实现认知信息、心理动作、意情态度的交流和沟通。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营造一个动态课堂的要求,即创造一个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课堂自由思考、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机会等。可是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教师又哄又奖只有少数学生“动”起来;要不就是课堂闹哄哄,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或者发言者抓不住要害,听发言者心不在焉。像这种“动”,就没有“动”好。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及其各种翻版的教学思想(方法)总是把教师摆在绝对性的主宰地位,而忽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际教学”强调“知际”,但没有完全遵循教学的、学生的发展规律,而人际教学注重课堂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师生、生生与知识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说是教学重心的根本转移。人际教学重视多重、立体的人际交往,把负性、起破坏作用的人际关系融化掉,即优化课堂中的人际关系,而其优化模式为“师一生一生”的立体交往模式。  相似文献   

3.
邱蕾 《中学文科》2009,(9):70-71
【案例背景】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在互动的课堂中,要求师生间、学生间呈动态信息交流,而不是单向的传授或被动地接受。只有平等地参与课堂交流对话,这样的交流才是有效的。当然,有效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问题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正体育教学活动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作用的过程中展开的。而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是通过师生间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来实现的。所以,体育教学中的交往与互动是师生间利用一定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将体育教学内容、师生双方的情感、意见等信息相互传递的过程。互动式教学理念是一种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创造出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  相似文献   

5.
领悟新课程理念和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而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课堂提问则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之一。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课堂提问都有哪些讲究呢?一、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而课堂提问正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途径。通过提问不仅能够表达教师的教学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而且可以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之间包括知识、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等多方面的交流,从而建…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统一。这种统一实质是交往互动。只有突出交往互动,才能提高师生素质。只有突出交往互动才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讲,学生听,形成了以教师灌输知识和信息为主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阻碍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7.
个体的性别态度和行为不是天生的,而是养成的。中小学阶段是儿童性别行为和态度养成的重要时期。一旦那些性别不公平的观念在学龄期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记,对他(她)们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本文试图揭示并分析课堂环境下师生交往中存在的各种性别不公平事实,以唤起更多同行对性别公平教育的关注。一、课堂交往、性别、性别不公平“课堂交往”主要指发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师生教学交往,包括言语交往和非言语交往。它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言语手段和非言语手段,有意识或潜意识地进行信息交流、情感沟通、相互知觉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言…  相似文献   

8.
新型的数学课堂文化应当是一种基于“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这一思路之上的教学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积极的、主动的 ;思维活动是灵活的、创新的。那么 ,如何构建新型的教学课堂文化呢 ?我认为应做好下述“三个转变”。   一、建设和谐的文化交流环境 ,由单向信息传递的师生授受关系转变为多向信息交流的师生交往关系  教学 ,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是一种双边乃至多边的交往形式。因此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 ,是合作、共建 ,…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言:“教学的根本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是师生之间一系列互动的外化,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狭义的“你说我听”式的语言交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致力于营造对话的氛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一、与文本对话,自主感悟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课堂文化、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法。一、有效课堂提问的含义及实施策略。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和转换,这与以往灌输和强制式的“提问”(实际上是“发问”、…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小组讨论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使它成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面对不同智力、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和方法进行教学。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又很有限,因此这种“灌注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会使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难以发挥,迫切需要改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而课堂提问正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途径。通过提问不仅能够表达教师的教学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而且可以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实现师生间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在交流中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  相似文献   

15.
一、激发课堂交往的“情”——转变教师角色 交往的课堂迫切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他的教学魅力就在于他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激发学生交往的欲望,从课前的师生问候就开始实现他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上课伊始,他亲切地问候“孩子们好!”,孩子们礼貌地回应:“老师好!”,他又真诚地说:“孩子们真可爱㈠孩子们又该怎样回应老师呢?他顺势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最想说的话,有的说“老师真可亲!”,有的说“老师真和蔼!”,有的说“老师真好!”等。一声真诚的问候,既拉近了师生距离,激活了学生思维,又拉开了交往的序幕。在教学过程中,于老师也一直以朋友的身份,一再激发学生交往的情绪,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往。他这样引导学生:“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老师成功的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他马上接着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学一学。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这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很自然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场”。  相似文献   

16.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即“交流信息”和“相互作用”。凡是交往都必须有人们之间信息的交流,属于认识方面的信息有知识和经验等;属于情绪方面的信息有需要、愿望、态度等。交往还必须有双方心理上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交往的双方都是积极活动的主体。相对于一般的交往来说,师生交往有其独特之处。师生交往的主要方式是教学交往,教学交往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学交往过程服务于教学目标,其功能是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双向互动,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但由于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学识、经验和情感上比学生较为丰富和成熟,而真正的交往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因此,对于处于较“主动”和“优越”地位的教师来说,对自身的要求必须高和严格,才能建立  相似文献   

17.
庄春华 《考试周刊》2011,(66):78-79
新的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应注重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讨论、交往,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上应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信息的交流。本文所说的“两级交流”其基本活动结构应该是:个人独立探究.获得个性化的学习结果—一级交流(小组分享)-二级交流(嗣绕学习任务展开交流讨论、归纳优化)一拓展、应用、内化。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通常是教师教学的标准,而首要的“听”便是教学过程中训练的重点。听知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调查表明,“会听”的学生更加“会”学习,听知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懂得听取老师上课的知识点,知道该听什么,该记什么,能够边听边记,边听边学。  相似文献   

19.
分组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项互动的、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闫兴华 《物理教师》2007,28(10):21-22
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交往是教学的本质,互动是交往的途径,只有按照师生互动的思路去组织教学,才能深刻地把握新课程教学的本质.CMC是英文Creative context(创设情境)、Mutuae activity(师生互动)、Constructing Knowledge(建构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