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以撤并小规模学校为主要手段,旨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一项重大教育政策。通过广东省某山区县2003—2009年的学校布局规划数据,从物理距离、时间距离和文化距离的分类视角,运用GIS技术和Ordinal Logit模型分析农村学校撤并对学生上学距离产生的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撤并农村学校导致学生上学的物理距离和时间距离增加,偏远学生上学难问题凸显;对学生的文化距离同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在未来学校布局调整的进程中,县域教育决策者应将关注点从一味追求规模效益转移到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上来。要保证农村学生就近入学,设定上学距离的限制;促进学校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保证所有学生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采用科学的规划程序完善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一费制”政策实行状况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费制”在我国部分地区实行三年来,减轻了农民负担,降低了农村学校的辍学率,但同时也带来学校收入减少、影响学校运转等问题。在现有教育财政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为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必须对“一费制”进行改革:在政策表述上要强化一次性收费制度的建立,弱化对统一、固定的低收费标准的要求;在具体措施上要因地制宜,给予县级政府一定的浮动权力,细化收费项目,降低教材成本,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加强学校经费预算等,保证实行“一费制”达到政策制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自2001年中央发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指示十余年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对S省两地的实证调查发现,中央有关布局调整政策到地方层面执行时,由于行政官员自身的理解使政策带有地方性色彩,在政策执行中将政策目标简单化理解并量化操作,出现政策执行与政策指向相背离的情况。大量撤并村小和教学点、农村小学布局过于集中及隐性强行撤并的思路和做法,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使农村小学生就近入学的教育机会受到损伤,也改变了一部分农村家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应建立一整套民主的教育政策决策和纠错机制,强化国家行为,保护处境不利群体的教育机会,最大程度地增强政策的理性。  相似文献   

4.
政策网络理论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应是由中央政府、地方县级政府、专家学者、大众媒体、学校利益相关者、学生及家长等多个行动主体基于教育资源而展开沟通合作的动态过程,且其活动过程受到规则和制度的约束。然而,在实际政策过程中,部分利益主体"不在场",主体间沟通合作机制缺乏,相应的监督评估不到位等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效果。"有限政府"主导下的各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确保各种政策执行资源的充分利用,完善政策执行的监督激励机制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为促进教育资源的集中和均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该项政策执行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一刀切式地撤销农村教学点,导致偏远农村学生上学远、上学难,这有悖于教育公平。因此,农村教学点撤并问题的复杂性有待进一步论证和厘清。而区位理论与学校区位布局的关系表明,农村教学点撤并的影响因素与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相统一。这使得在农村教学点撤并的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满足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关注人口分布及未来变动趋势、综合考虑学生的上学距离和受教育状况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更合理的农村学校布局。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人口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但农村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却举步维艰。其主要原因是教育观念偏颇、教师素质较低、评价体系缺失、经济条件制约等。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向前迈进,即彻底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提高教师素质、科学构建评价体系和大幅增加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7.
文化资本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因家庭文化产品及人力教育资源的匮乏、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及基础设施的薄弱与落后和个体身心综合素质异化的现状,增加了他们的学业负担,阻碍了其学业成就的取得。农村留守儿童学业负担问题的解决,必须把提升农民工家庭教育质量、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及自学习惯结合起来,才能改善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Proponents of decentralization argue that bringing decisions closer to the people improves school quality and efficiency by ensuring that schools are more responsive to local educational needs. In practice, the effects of decentralization vary substantially, given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reforms relies on local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 capacity. In this paper, I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decentralization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in Indonesia using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 I find no overall effect on achievement, but a negative effect on teacher effort, particularly in rural areas and among schools with inactive school committees.  相似文献   

9.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调整力度逐渐加大。但由于在撤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所以国家在2012年又进一步规范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通过对周口市M县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现状的调查发现:学校总数和学生人数呈现减少趋势;县城与乡镇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分别呈现增加与减少趋势;公办与民办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分别呈现减少与增加趋势。研究认为,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已基本结束并且比较合适,农村小学仍然存在学校数量较多、学生人数较少、教学质量不高、教师压力较大等问题。为更加有效地规范和推进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态度要积极,步子要稳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规范化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师队伍,合理调配教师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正逐步走上规模化、效率化的道路,教学点的存在与发展受到了经济理性主义的质疑,在教育决策中经常成为被撤并的首选对象。事实上,农村教学点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学点将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卫星学校",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复式教学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秉承"全纳教育"的理念,切实履行教育为所有人服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经验表明,小规模学校对促进偏远地区教育机会均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很长时期内,小规模学校在办学资源、学生入学、师资水平等方面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基于此,澳大利亚政府于1998年颁发《人权与机会均等法案》,开始了新一轮加强小规模学校的建设,主要包括增加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降低学生的私人教育成本、多项措施提高教育质量以及争取社区力量的支持等,这些策略对我国农村教学点的办学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家推行取消"小升初"考试、小学生和初中生就近入学这一重大举措。但随着这一制度的实行,却引发了中小学生"择校"这一负面现象。为了解决"择校"问题和城乡教育资源差异问题,中国借鉴了国外的教师流动制度,在均衡教育资源、解决"择校"问题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可以有效地抑制教师的"单向上位流动",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效率。强制性的流动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容易滋生腐败风气,不利于教师安心工作;与教师职业的长期性特点相悖,教师的家庭等后顾之忧难以解决。要真正解决"择校问题",需要将重点高中的名额指标下放到各个初中,利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薄弱学校,实行教育券制度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课程政策、学校教育哲学与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行政支持、家长与社区参与六大方面的条件。从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的情况看,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哲学与办学理念不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师资水平堪忧,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农村地区潜在的课程资源丰富但开发能力欠缺;校本课程开发缺乏行政支持;家长与社区不支持校本课程。因此,农村中小学要开发有效的校本课程,需要改变学校的办学理念,加强师资培训,加大行政支持力度,促进家长与社区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因素。近年来,大量的农村优质中小学教师资源向城镇流动,不合理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使原本就尖锐的城乡教育公平问题越发突出。构建公平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是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教育理念转变、资源配置与利用、实施困难三个方面对山西省部分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与实施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研究性学习实际开展的现状不容乐观,资源匮乏、高考压力、社会不支持这些来自学校人力资源以外的外部条件,被认为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困难所在。分析显示:学校人力资源素质良好,无论是学校领导,一线的生物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经具备新的教育理念,但教师的研究素质有待于有效的在职培训;学校物质资源基本具备,但学校、社会物质资源的利用率有待于开发。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资源。  相似文献   

16.
调查新疆、宁夏和甘肃三省(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个人教育基本支出,旨在了解"两免一补"实施后民族地区学生义务教育支出成本及存在问题。调研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缴费难问题已基本解决;不同民族地区学生教育成本各项支出存在显著差异;就学过程"两免一补"外其他各种教育支出仍对家庭经济负担有较大的影响作用。研究认为,国家应专门构建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面向民族农村地区贫困学生的就学资助。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实地调查 ,考察了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现代化建设对农村中学后教育的需求 ,分析了农村教育结构提升与农村自学考试的关系。由于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教育资源仍然相对贫乏 ,要发展农村中学后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通向农村 ,为农村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同时也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 ,必须先易后难 ,从自学考试入手。因此 ,加快自学考试在农村的发展 ,是提升农村教育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普通高中贫困生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但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还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资助体系。贫困生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突出表现为比重高、人数多、家庭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实证分析表明:农村贫困生问题的产生具有多层次原因,应强调政府的教育财政职能和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赠,建立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农村义务教育中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既有教育生态主体的内在因素影响,又离不开各种生态环境因子支持。笔者对甘肃省622名农村骨干教师现状调查发现,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在文凭、学历等方面显性提高;教师学力、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等隐性指标有待提升。要实现其发展,关键在于关注骨干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构建出有利于西部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机制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实现西部农村地区学校发展和骨干教师发展一体化,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创设宽松、和谐、信任、合作的氛围,提供高效、系统、多样化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中学化学教学存在教育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基础教学设施落后、应试教育思想严重、新课改意识不强、实验开出率低等问题。为提高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质量,应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加强农村中学化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开展实验教学和探究性学习活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