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以下呈现一则习题课教学片断,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引导作用,使课堂教学精彩不断.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关爱、关心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创新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数学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好数学、培养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学习中,教师通过作业设计,使学生获得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中,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然而,当前有些初中数学  相似文献   

5.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延伸会出现不同的困境.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诱导、激发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习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强化数学意识.展示数学美感,诱导兴趣;体验活动过程,激发兴趣;分层递进教学,提高兴趣.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灵气",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才能促进学生形成一种求知的内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点燃和激起火热的思考,欣赏到美丽而冰冷的数学.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配合、积极引导,使同学们投入火热思考,产生思路和"灵气".教师适当点拨使问题解答更完美.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倡评价目标的多维度,使数学学习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评价目标应体现多维度1.注重情感过程的评价.教师应当关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过程的评价.如教学环境上,教师是否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学习兴趣上,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之中,学生是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自信心方面,教师能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注重对情感过程的评价,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的情感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2.注重知识技能评价与能力方法评价.首先,教师单纯的知识技能评价要适当.以往的数学测验(评价),一味地强调反复训练和机械模仿,使得学生缺乏创造性和探索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时,...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理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一、在活动中的生趣1.在应用活动中生趣数学是一门应用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  相似文献   

10.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求教师更新观念,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深入钻研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和创造性地加工设计,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突出数学的应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学生有了应用的需要,才能形成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其良好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从而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课外给学生创设形成数学学习习惯的良好氛围,进而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学习过程的驱动力,使学生变被动力为主动力,使他们更有自信心和创造精神,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数学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导.这就迫切地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4.
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数学学习基本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素质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通过数学例习题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足够的解题经验,领略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并把握数学的真谛,从而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成功的解题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力量,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新方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自主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自主学习是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以教师指导为起点,以自主学习为途径,讨论合作为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要做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这样才能使数学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精髓就是一个"活"字,教师要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的奇妙体验。  相似文献   

17.
在向量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数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数学.并使向量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数学观的展示过程和促进学生数学观的形成过程.在中学数学教育中使学生形成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为此,应注意: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前提是对数学的理解;使学生形成数学观的重要前提是体验数学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活泼、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指明了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前进方向.如何组织教学,怎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育的改革使教师角色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化,相应地对教师素质提出了以下要求:能有效地促成学生完成自主的学习过程;能从数学科学的特点上把握内容;能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等,而形成这些素质的途径是:教师反思自己教与学的过程,深入把握数学学习内涵;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