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术文化特色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道”、重“天人合一”、重“意境”、重“辨证思维”、重“防卫”等几方面,探讨武术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明清武术论著概述与主要成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水清 《体育科学》2004,24(8):75-80
明清武术论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注重对武术拳种的收集、整理、学习,既总结前人的经验博采众家之长,又颇有自己的见地与特点,集古代武术之大成;同时受兵学之影响,明清武术论著常以兵学之理阐释武术之道,促成了武术理论的升华;受传统文化的滋养,提出了诸如“内外兼修”、“形气合练’’等思想,逐渐形成中国古代武术文化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哲学思想是文化的灵魂,是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精神产品。武术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哲学赋予了合理的内核。文章以中国古典哲学为切入点,从“道”、“气论”、“天人合一”等三方面阐述中国古典哲学与中国武术,以及蕴涵中国古典哲学的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4.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其认识论、方法论与道家思想发生了直接联系,形成了“以静制动,动静自如”;“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后发先至,崇下尚退”的战略理论。道家思想被认为是武术文化的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论武术文化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术文化”与“武术”,由于视域的不同,既相互统一,又各有侧重。“武术”作为现实存在的“技术”形态,表现的更为真实、直接,以技击、表演、比赛等形式存在于社会普遍认知之中。而“武术文化”则侧重于“非技术”的成分,注重“武术”的文化体系、艺术审美、价值功能等方面。两者既非包含与包括,也非融合和互补,而是角度不同的思考与认识。“武术”称之为“武术文化”,源自武术的“中国性”及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因。从广义上,武术文化包括文化遗产中的武术、体育领域中的武术、影视中的武术、文学中的武术、学校教育中的武术等;从狭义上,武术文化专指传统武术拳种流派及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武德要求、传承制度等。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共同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继承性与融合性。  相似文献   

6.
析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进行探讨。认为,武术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自然地融合了中国哲学的思想观念。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易经哲学,即“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辩证观、八卦哲学;道家哲学,即“道生万物”观、“反者道之动”辩证法、“气论”;儒家哲学,即“爱人”与“知天”。  相似文献   

7.
武术电视传播:文化为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讲用 《体育科研》2009,30(4):55-58
中华武术是受中国传统儒、道、墨、释等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体育文化,讲求武德伦理、自修兼济、艺术审美,蕴含着儒家的仁义思想,墨家的非攻思想,道家的自然思想,佛家的救世思想,强调身心一元;目前中国电视对武术以固定化栏目传播的主要是技击武术。对武术技击的放大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戕害了武术文化,导致了受众对武术的误解,从长远来看不刹于武术文化的整体传承;在后奥运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武术电视传播需以“文化传播”为魂,采用“文化、技击、艺术”等多元传播形态,运用多种节目形式展现武术的“原貌”与“全貌”。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对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的“武备”思想“、天人合一”思想“、阴阳和谐”思想对武术技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奥林匹克的复兴看中国竞技武术的奥林匹克之旅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运用虑较法、个案研究法等,从现代奥林匹克复兴的分析中,提出了中国竞技武术在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应该予以重视的一系列策略:(1)武术进入奥运会,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而应该是对武术全方位的更新;为此,一方面应发掘武术“和谐、和平、完美”的文化内核,另一方面要保持武术现代化“离异“和“回归”的合理张力。(2)把握武术本质特征,用“奥卡姆剃刀”对传统武术技击进行“削枝强干”式文化手术,并根据技术简化和规范的要求,寻求武术技击现代发展的新突破。(3)在武术全球化中应积极扬弃武术现代化中出现的异化——标准化和形式化,克服对武术竞技“裁判导向”认知方式的片面性,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观众导向”的武术发展新思路。(4)培养与武术全球发展相应的国际气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多方合作长期发展的武术全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武术技术审美是武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象创构又是武术技术审美的内在生成。运用技术美学和中国古典意象思想探究武术技术审美,剖析其意象创构。研究认为,武术技术作为以身体为存在形态的身化技术,兼具技术美学和意象创构的审美价值。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结构包含“意”与“象”两个维度,“意”借武术技术外在形态之“象”赋形,“象”以武术技术内在之“意”塑魂,“意”与“象”结合,营造了主客体交融,充满武术技术生命活力的意象世界。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创构有“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味象体道”三个层面,其中,“观物取象”意指武术技术审美的“直观体悟”与“感物起兴”;“立象尽意”是指武术技术审美的“体物得神”与“感物动情”;“味象体道”则是武术技术审美的“象外之象”与“得意忘象”。同时,武术技术审美还有着“原型意象”和“超越性意象”两个层次,原型意象是一种本原性存在的意象,武术技术原型意象体现了集体无意识关联的武术技术文化品格;技术意境是意象的超越,武术技术审美只有深入到“境生象外”的技术意境方能真正感悟武术技术所追求的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11.
温冰 《武当》2013,(10):39-41
武当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华武术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文明走过风雨历程,武当武术在孕育、萌芽与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粘附和涵摄,逐渐形成了以儒、道、释等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医学、兵法学、原始宗教学等文化内容为内核的,以艺、技、气、医等外部形态特征为武术外沿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性体育项目。特别是其“内功外拳”的武术理念和“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内功动养机制,在中华武林独树~帜。武当武术丰厚的文化底蕴,博大的社会空间,精深的思想内涵,在健康理念的时空,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广泛的影响着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挖掘武当武术养生资源,探索道教养生对武当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使武当武术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使武当武术养生文化进一步在世界传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文章认为道教思想从“重人贵生”、“天人合一”、“神形相依”、“阴阳辩证”、“内修外行”这五个方面对武当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武当武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脱离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冲突与武术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华武术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认为:中华武术因吸纳了西方先进的体育文化而提高了其观赏性、规范化和现代化程度;但中华武术不可完全模仿西方文化,应将武术“西化”转变为武术“化西”,既要保持传统,又要融会中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体系,实现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建。  相似文献   

14.
对武术实存的评析与反思——兼议武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剑  邱丕相 《体育科学》2007,27(5):92-96
目前,武术发展已进入“瓶颈”,如何理解“瓶颈”中文化异化现象并使武术走出低谷,从哲学、社会学的视角,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评析、反思武术的实存,透视武术的发展则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思路。研究认为,武术定位已经游离,武术价值的实现进入“瓶颈”,武术衰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退让西方文化的现象。人们应该警醒,武术之内在文化涵养及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西方体育所不及,保持这种艺术修养和泛和谐的“天人合一”价值观是武术真正的不朽文明。  相似文献   

15.
传统武术以“师徒制”进行技艺传承从而形成一种近似血缘的师徒关系,这种教育方式哺育出了博大精深中华武术,但是在现代武术教育中传统的师徒关系开始分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师徒关系在现代武术教育中发生的变化。认为师徒关系是进行武术传承的中国特色传统文化,也是保证武术以系统化传承,高水平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传统师徒关系要在文化机制转换的基础上发挥其时代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传承有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文章从文化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的本质和武术文化的传承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认为:武术文化的“原点”是具有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动作;人体动作是武术文化的“物的载体”;把武术动作运动下去是传承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7.
用联系的观点看武术中的“外家拳”与“内家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集技击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及丰富的内容体系,因此也就有了对武术内容分类的众多尝试。其中,“外家拳”和“内家拳”代表武术流派中两种不同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武当武术独特的思想特征、技术特征角度出发,同健身理论相结合,探析武当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理论依据,使武当武术为全民健身服务。同时寄希望于健身活动,促进武当武术进一步在世界的传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武当武术蕴涵丰富的道家思想“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形神相依”;“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的技术特点;特有的“肥硕宽大,庄重威严”服饰美,仙骨拂尘、刚劲刀剑的“奇门兵器”,这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健康理念的时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发展需要、心里需要,广泛影响着世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武术美学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了20世纪武术美学研究的成果,分析得出,受中国美学研究的影响,武术美学的研究呈现出一种致力于本民族传统美学,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角度进行研究;另一种运用西方美学范畴,从美的存在形式进行研究两种态势。指出对武术进行美学研究仍应以中国本民族传统美学为主,同时,理性地选择,消化,吸收西方美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林志刚 《武当》2004,(11):31-33
武术美的哲学起点——气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气”是一种无形的、连续的存在:它通过“聚”而形成具形的万殊,通过散而回归起自己。“气”本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注重宇宙的生命有机性和注重宇宙生命运化规律等特点,使它很自然地和美联系起来,并逐步进入美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美学、艺术理论使用最广的范畴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