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中国荞麦属Fagopyrum Mill.的花粉形态、花被片和果实微形态特征。根据沟膜的有无,花粉可以明显地区分为具沟膜者和不具沟膜者2类。透射电镜下显示,荞麦F. esculentum Moench的花粉外壁分化成两个明显的层次,即外壁外层和外壁内层。其外壁外层由覆盖层及柱状层组成,无基层。对花被片腹面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根据细胞形状和表面纹饰,这些种类的花被片可分为3类。对果实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这些种类的果实纹饰也可分为3类。根据上述结果,讨论了荞麦属的种间关系及花粉形态、花被片和果实一些微观性状的演化趋势。荞麦属的花粉形态极为一致,其外壁纹饰均为细网状,萌发孔为三孔沟,这支持将荞麦属从蓼属中分出独立成属的观点。本文还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及花被片和果实微形态特征讨论了国产荞麦属的种间关系,探讨了一些特征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红豆杉科(Taxaceae),花粉近球形,有时稍扁或稍长。直径为20.8-45.8μm。具远极 薄壁区,或不典型的乳头状突起。外壁两层,内外层厚度相等,有时层次不明显。在光学显微 镜下,外壁表面粗糙,或具微弱的颗粒状纹饰。在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这个种里,有些花粉粒具残存气囊。在扫描电镜下,外壁表面具粗瘤和细瘤两种纹饰类型。透射电镜本科各属代表种观察表明,本科花粉外壁内层具片状结构,外层由单层瘤状纹饰分子构成,有 些种细瘤连接形成覆盖层。根据花粉形态资料,可将本科植物分为2个族:  白豆杉族(仅包括白豆杉一个属)和红豆杉族(包括红豆杉属和榧树属)。  鉴于穗花杉属花粉的特殊性,建议独立上升为穗花杉科Amentotaxaceae。  相似文献   

3.
沿阶草亚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沿阶草亚科(Ophiopogonoideae)3属39种1变种叶   片远轴面的表皮特征。认为这些气孔器周围的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在分类上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主要是:(1)有助于沿阶草属、山麦冬属和球子草属种间和属间种类的鉴别;(2)给这些植物类群的分类提供了有用的性状;(3)对沿阶草属的归类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4)为探讨沿阶草亚科内3个属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有益的证据。并认为,这三个属的气孔器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的演化趋势为无气孔带类型→无角质突起类型→具角质突起类型(具气孔带)。根据这些特征和外部形态性状认为这三个属 的亲缘关系比较密切,应归属于同一个大类群—沿阶草亚科。  相似文献   

4.
白头翁属(Pulsatilla Mill.)花粉共有4个萌发孔类型:1.三沟类型; 2.散沟类型;   3.散孔类型; 4.二型花粉类型。各类型之间的演化趋势是:三沟→散沟→散孔类型。外   壁表面具大、小两型小刺和小穿孔。根据外壁表面小刺的粗细和小穿孔的分布,可将本属分   为两个类群,即一类为表面呈波浪状,小刺较粗,基部具垫状隆起,小穿孔分布在隆起之间的低   凹处; 另一群外壁表面平,刺较细,排列稀,小穿孔均匀分布在花粉的表面上。利用透射电镜观   察本属三沟型和散孔型的外壁内部结构是一致的,即都由薄的内层与厚的外层组成。内层在  沟和孔下面均加厚,在沟间区和孔间区变薄。外层包括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  相似文献   

5.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 9属15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 了观察。水鳖科植物花粉为圆球形至近椭球形,无萌发孔或偶为单沟萌发孔,外壁纹饰通常为小刺状纹 饰,刺密集或稀疏,花粉表面具瘤状、疣状、颗粒状、皱波状突起或光滑。外壁由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 成。覆盖层厚或较薄,柱状层小柱发育不明显,基层薄。水鳖科植物在花粉大小、纹饰类型、刺的长短、 密度、形态、萌发孔的有无以及花粉壁的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特征对探讨类群间 关系具有较重要意义。由于黑藻属Hydrilla和Stratiotes属花粉较为特殊,支持将它们各自作为一个独立 的族处理。水鳖科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和结构特点表明该科与水雍科Aponogetonaceae、泽泻科Alismataceae 和花蔺科Butomaceae等近缘,而该科植物花粉大多无萌发孔等则反应了该科与茨藻目Najadales植物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蓼科6属15种的花粉壁构造的特点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1)外壁纹饰有如下几种:颗粒-穿孔,微刺-穿孔,微刺-穿孔-光滑,颗粒-穿孔-光滑,细网状,粗网状,皱 块状,鼓锤状;(2)外壁结构分化成两个明显的层次,即外壁外层以及外壁内层。其外壁外层由覆盖层、 柱状层和基层组成。然而,由于每一部分发育状况的不同而导致外壁结构有各种变化,如无覆盖层或无外壁内层。  相似文献   

7.
对国产荚蒾属Viburnum Linn.植物花粉的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表明:1.花粉特征在组间的分类学意义不大,而在组内的每一种都具各自的花粉特征。2.表面纹饰类型包括(1)外壁具半覆盖层,网状纹饰,网脊光滑;(2)外壁具半覆盖层,网状纹饰,网脊上具瘤状突起;(3)外壁无覆盖层或部分成半覆盖层,具鼓锤状基柱或基柱网,基柱顶端具瘤状突起。3.沟类型包括:(1)沟沿处外壁无覆盖层;(2)沟沿处外壁具半覆盖层,网状纹饰;(3)沟沿处外壁具覆盖层;(4)在一极形成合沟。内孔类型包括(1)看不见明显的孔膜;(2)孔膜半球状,与外壁不连续;(3)孔膜半球状,与外壁相连续;(4)孔膜半椭圆球状,纵长;(5)孔膜半椭圆球状,横架于沟间而类似于桥。文中同时对若干组内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苹果属花粉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和进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苹果属Malus 26种及5个杂种的花粉形态,描述了外壁纹饰形态特征的 变化类型,并对其进化趋势作了推论,指出外壁纹饰类型具属内分组意义。苹果属花粉在形状。大小、沟孔位置及数量、外壁纹饰等方面都十分相似。外壁纹饰的主要演化趋势可能是:由密的细条纹型到具有穿孔的、较少条纹型。杂种的外壁纹饰对于判断亲本种的关系有一定意义,属内种间的杂合导致了多倍体种、新变种、栽培种的大量出现,甚至是新种产生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国产爵床科Acanthaceae山牵牛属Thunbergia(山牵牛亚科Thunbergioideae)6种、叉柱花属Staurogyne(瘤子草亚科Nelsonioideae)和老鼠簕属Acanthus(老鼠簕亚科Acanthoideae)各1种植物在扫描电镜下的花粉形态。山牵牛属植物的花粉粒为圆球形,均具螺旋状萌发孔,外壁纹饰以光滑或颗粒状为主,偶具棒状突起。具螺旋状萌发孔被认为是该科独特而较原始的花粉特征。叉柱花属的花粉粒为圆球形,具3孔沟,外壁平滑。老鼠簕属的花粉粒为长球形,具3沟,外壁具细网状纹饰或具小穿孔。花粉形态特征支持传统上将上述3属置于3个不同亚科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豹子花属Nomocharis 6种植物和百合属Lilium 4   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与外部特征作了较系统的比较研究,其结果如下:  1.豹子花属植物花粉的   萌发孔均为单沟(远极)型,根据其外壁结构及表面纹饰的特点,可分为基柱网纹型和网纹   型,结合外部形态特征推断,可能存在由基柱网纹→网纹的进化趋势。 2.百合属植物花粉   的萌发孔多为单沟(远极)型,稀为2一3孔型,然而,其中外部形态极为相近的小百合集合群与   尖被百合在花粉形态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一事实为研究百合科花粉的演化提供了线索。豹   子花属与百合属花粉虽在表面纹饰上存在区别,但从外部形态上,该属的一些种类与百合属极  为相近,反映出二属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the pollen morphology of 30 species belonging to 7 genera of Plumbaginaceae from China.  The pollen grains were all examin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and those of some species under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pollen grains of the family are subspheroidal, prolate or oblate, (37.5-74.5)× (40.4-81.9)μ in size, 3-colpate, rarely 4-6-colpate,  only pancolpate in  Ceratostigma willmottianum.  The exine 2-layered, 2.0-7.4μ thick, sexine thicker than nexine, verrucate, reticulate or coarsely reticulate.       On the basis of the morphology, two types of pollen grains are distinguished in the family:       (1)  The pollen grains are 3-(rarely 4-6 ) or pancolpate, the exine verrucate. They are found in the tribe Plumbagineae (inculuding the genera Ceratostigma, Plumbago and Plumbagella).       (2)  The pollen grains are all 3-colpate, the exine reticulate or coarsely reticulate. They are found in the tribe Staticeae (including the genera Acantholimon, Ikonnikovia, Goniolimon and Limonium ).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对国产鼠李科枣族6属19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根据孔沟交界处四块加厚的程度和所形成的H形明显与否以及纹饰的不同作出了分属检索表。同时根据花粉形态特征讨论了有关属的分类学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我国栎属Quercus 30多种花粉进行比较深入的研  究,试图通过花粉形态的研究为栎属的植物分类和化石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独叶草花粉形态的研究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叶草  (Kingdonia uniflora Balfour f.et W.W.Smith)  为我国特有植物,     由于它的开放的二叉分枝叶脉,引起了植物学家的很大兴趣和广泛注意,并从     各个方面对它进行了研究。关于它的花粉形态,除Forster(1961)曾有过简短     描述外,国内外都未研究过。本文对它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光学     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它的外部形态和外壁结构。  并讨论了有关    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研究结果表明,青冈属Cyclobalanopsis与常绿栎类花粉形态特征基本上是一致的,   如花粉的形状和大小,萌发孔的类型以及外壁的结构均很相似。作者支持将青冈属归入栎属,  作为属下等级,即青冈亚属(Subg.Cyclobalanopsis)的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对国产的Castanea、Castanopsis Lithocarpus三个属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     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下的观察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属的花粉形状、大小、萌发孔、外     壁纹饰及其结构都非常相似,与植物外部形态的特征相吻合。故作者支持将这三个属归为一     个亚科即栗亚科Castaneoideae。    相似文献   

17.
从花粉形态特征试论壳斗科的系统分类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中国壳斗科,包括三个亚科、6属、10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做了较全面的研究,认为壳斗科植物花粉分为四个类型,分别归于三个亚科。根据花粉形态特征笔者支持将Cyclobalanopsis作为 Quercus的亚属处理,并对三棱栎的分类位置及壳斗科各属的亲缘关系及演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茶藨子属Ribes L. 植物19种、2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 察。根据本属植物的花粉,在内萌发孔周围有一外萌发孔,有别于广义的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s. lato各类群的特点,结合本属其它形态特征,作者支持将茶藨子属独立为科的意见。从观察材料看,可 将其归之为4个花粉类型:即醋栗型(Grossularia-type)、茶藨子型(Ribes-type)、拟醋栗型(Grossu- larioidestype)和单性花茶藨子型(Berisia-type),这正好与分类学家根据形态划分的4个亚属相吻合, 而且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群。据此,作者认为过去划分的亚属是合理的,醋栗类群不独立成属,似更自然。  相似文献   

19.
系统报道了中国桑寄生科Loranthaceae33种5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并与澳大利亚 2属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做了比较。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国产桑寄生科花粉外壁 纹饰可明显分为两个类型:一种类型为刺状或条状纹饰,另一种为颗粒状纹饰,这与该科的鞘 花族和桑寄生族两个族相吻合。在鞘花族类型中,3合沟、钝刺状或条状纹饰的花粉是基本类 型,合半沟或孔沟形,刺状纹饰的花粉是较进化的类型;在桑寄生族类型中,等极、3合沟、 颗粒状纹饰的花粉是基本类型,异极、副合半沟-合半沟、3沟形和沟形-短沟形或沟孔形、粗 糙或模糊颗粒状纹饰的花粉是较进化类型。根据萌发孔和纹饰可将桑寄生族类型花粉分为3个 类群:类群I包括五蕊寄生属Dendrophtho、梨果寄生属Scurrula、钝果寄生属Taxillus和大苞 寄生属Tolypanthus;类群II仅包括离瓣寄生属Helixanthera;类群III也仅1属,桑寄生属Lor anthus。在这3个类群中,类群I属于基本的类型,属间花粉差别较小,其中梨果寄生属和钝 果寄生属花粉差别最小,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类群II和类群III皆是较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