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默读教学的现状与分析近年来,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操作层面都得到了可喜的重视,但是默读却遭到了不应有的冷落。2004年10月,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在重庆举行,我们对来自17个省、市、自治区的17节课进行了默读和朗读时间方面的统计,其结果如下:学生默读时间在2分钟以上的仅3节,约占18%;默读不足半分钟的高达11节,约占65%;学生没有默读的5节,约占总数的29%。朗读的情况则好得多,17节课中,有14节的朗读时间在5分钟以上,约占82%,其中,超过8分钟的课近一半。日常教学中,这种重朗读轻默读的现象也显得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2.
静思默读具有促进学生思考、帮助文本理解,彰显个性化阅读的重要价值。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静动结合,读与悟、品与思并重?本文从"实小之星"赛课的课例谈起,分析默读的尴尬处境,进而重新认识默读的作用,并从时间、方法、策略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静思默读,使他们"读""思"并举,在静默的课堂中让心灵与文本快乐地旅行。  相似文献   

3.
阅读总离不开"读",少不了"书声琅琅"的朗读,也少不了"静思默想"的默读,更少不了只有"目治"的扫视和浏览。阅读教学只有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渠道的拓展,才能达到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改革的目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有效组织学生进行"书声琅琅"和"静思默想"的阅读实践,逐步练就"自能读书不待先生讲"的本领,才能实现小语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要具备"三味":首先是语文味,诵读动情,默读静思的读味;圈画批注,摘抄练写的写味;咬文嚼字,领悟内涵的品味。其次是人情味,情趣盎然,心灵对话;情感熏陶,价值引领;情系关怀,以人为本;再次是真实味,用真诚的话语洋溢课堂,用真挚的情感渲染课堂,用真实的心灵面对课堂。教师要想使每  相似文献   

5.
"无生课堂"是一种没有学生,教师在2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的新型课堂.2009年4月初,笔者参加了市初中物理优质课比赛,选题是"流体压强".一、赛前静思有关这节课,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重点.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决生  相似文献   

6.
一、过度的热闹抢占了静思 过去的课堂,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而现在课堂氛围是否热烈成了许多教师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合作探究、操作表演、观看课件……热闹花俏的形式代替了学生的静思默读,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我的故事,具有原创性——也是你的故事,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教育现场,留下共同的印迹。一2008年6月30日星期一不知不觉,耳边不复眼保健操的音乐声,抬头,对面楼的学生已开始了他们的暑假。整理自己的下乡记录,这一学期听课达101节。学生课堂中不动笔的有40节,占到40%;随堂批注,象征性地动了一下,不到3分钟的有20节,占20%;5分钟以上的只有6节,仅占6%。孩子们的课堂作业什么时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中,不应让默读静思缺席。学生只有静下心来默读文本,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也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为有效对话做好必要的铺垫。教学中,应当在默读静思中做到潜心会文、品词析句、情感共鸣、想象驰骋。  相似文献   

9.
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既要“读”又要“阅”,既要“书声琅琅”,又需“静思默想”。然而,当今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些教师却没有安排大段的时间给学生静思默想。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执教者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朗读课文,读书声是“从始至终”。若哪节阅读教学的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少了,让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多了,听课者就会认为这节课“课堂气氛沉闷”“,这是一节失败的阅读教学课”……因而有些教师把与朗读同…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阅读理解是个体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既需要讨论,也需要个体安静地品味思考。因此.阅读教学需要“绿色冷场”——静思默读。静思默读.是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使心灵如雨后的青山般澄澈、清明和疏朗。请看江苏省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天鹅的故事》一课的片段——  相似文献   

11.
审视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其乐融融,似乎平静、单调的课堂变得热闹、生动了.许多教师把课堂气氛活跃当作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一味地追求课堂的"热闹",而忽略了默读,甚至认为默读要求学生做到不出声,会造成"冷场",让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因此,极少有教师在教学中安排默读训练,即便采用,也是蜻蜒点水般地安排两三分钟,往往学生刚把课文浏览完,来不及思考,教师便火烧眉毛似的打断学生,马上进行朗读指导.更为普遍的是,教师很少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默读的方式、方法.其结果是,学生课堂上表现热热闹闹,课后收获却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2.
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以来,阅读课堂洋溢着读书声,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神韵,更展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成果。然而,静静想来,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得并不深刻。《语文课程标准》对于1耀2年级、3耀4年级、5耀6年级的默读要求分别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  相似文献   

13.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的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学习默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初步学会默读";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相似文献   

14.
<正>默读是一项阅读基本功。它以与文本对话的一种独特形式贯穿于各种形式的阅读中。然而,有些语文教师曲解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把热烈、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当作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忽视了小学生的静思默读、独立思考,长此以往,会导致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畸形发展。因此,培养小学生默读能力势在必行。一、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默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最近听了一节课,讲林贤治的<故乡>.课一开始,教师问学生由故乡你会想到什么,很多学生站起来谈了自己的想法.有说想到大榕树的,有说想到外婆桥的,有说想到十五的月亮的.学生一讲话,课堂立马就活了起来.课堂推进所需要的"场"产生了.5分钟过去了,教师迅速进入下一环节,要学生默读第9节,回答作者写了怎样的情、怎样的人、怎样的事.  相似文献   

16.
有人对北京市 8个区县初中三个年级 14 0 0名学生课堂读书时间作了问卷调查 ,结果是一节课读书时间达到 10分钟的仅占 11.9% ,达 5分钟的占 35.9% ,不足 5分钟的占 52 .2 % ,这个调查结果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基本上反映了目前中学语文课堂学生读书的实际———日常教学实际 ,各类赛课、公开课、研究课的实际。在时间分配上 ,老师非常吝啬 ,绝不多给一点时间让学生静心静意去默读或诵读教材。一节课时间哪里去了呢 ?当然是用于做老师们认为很重要的事了 ,如划分层次结构 ,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 ,研究写法技巧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认为 ,学…  相似文献   

17.
徐勇 《教师》2012,(25):105-105
在书声琅琅的课堂,人们似乎忽视了默读的存在。其实,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语文课程标准》,你会发现这样一句话:“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再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各个年段的默读要求是不一样的: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有了以上文字,默读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但是在现行的教育界中,尤其是在一些所谓的公开课上,人们似乎更加喜欢声情并茂的朗读、面红耳赤的争论,这些似乎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显得活泼、热闹。但是笔者认为。缺乏默读的课堂是浮躁的课堂.适时的“休止”与“空白”更可以体现出课堂的深度。因为没有思维的深度.就没有表达的深度。一、依托课堂默读,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引导孩子静心默读、潜心涵泳,教学中,我们通过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培养良好的默读习惯,确保充分、高效默读;通过引导孩子在"质疑问难"、"比较品评"、"激活想象"以及拓展资源中默读感悟,循序渐进地提高孩子默读涵泳的能力;通过即时恰当的口头评价和大张旗鼓的星章评价,将默读涵泳的信心还给孩子。  相似文献   

19.
按理说,语文老师是教语文的,特别是在课堂上,他的语言应该起示范作用。但是,有些语文老师由于自身语文修养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常常说出一些病句。"请轻声默读课文。"默读便于思考,而且不影响别人。课标中从第一学段就要求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要求学生默读,但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20.
在江苏教育新政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任更倚重于课堂,高效课堂教学范式的探索便是历史的选择。近两年很多学校开始推行"15/20/10"的高效课堂范式,下面仅就本人观摩的一节思想品德课,谈一些感受和体会。一、15/20/10/高效课堂范式的基本结构15/20/10课堂教学范式简单地说是将一节课分为三个阶段,即15分钟、20分钟、10分钟,通过自学、订正、反思、讨论、交流、评价、总结、反馈等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