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休闲体育教育内涵解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解读休闲体育教育的内涵是现代学校体育理论成果向实践转化的重要环节。从宏观层面来看,具有时代特性的休闲体育教育既是休闲和体育教育两个文化范畴一体化的表现,也是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基本内核。从微观层面来看,它既是以休闲运动项目为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也体现了休闲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之义。其价值取向则表现为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和自我意识和谐的获得。  相似文献   

2.
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从休闲体育文化的内涵、休闲体育文化发展现状、休闲体育文化发展对策、地方和区域休闲体育文化、国外休闲体育文化等方面对近年来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基于此,提出了休闲体育文化研究的几点理性思考:重视休闲体育文化实证研究、注重休闲体育文化个案研究、开展多学科理论视角下的休闲体育文化研究、关注主流文化背景下的休闲体育文化研究、开拓全球化语境下的休闲体育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芬 《体育与科学》2012,33(3):95-100,104
本文基于社会分层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不同社会阶层的体育休闲行为入手,对城市居民体育休闲结构差异和意识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剖析,构建各阶层群体参与体育休闲的预测模型,以期寻找休闲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以现代社会发展为背景,分析了社会结构的演进过程与休闲体育发展的阶层差异.研究认为,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分层客观存在,各阶层因职业特点和对社会资源占有情况的不同,使他们在休闲体育社会方式和休闲体育技术方式上有明显差异,并各自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进而指出应努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迎合各阶层的消费需求,缩小各阶层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方式的差距,从而保证社会各阶层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以及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科技体育项目市场化发展过程中,科技体育社会参与者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以社会认知理论为视角,基于上海市航海模型协会、上海市航空车辆模型运动协会以及全市16个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体育社会参与者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检验深度休闲特质对限制变通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科技体育社会参与者的深度休闲特质与限制变通行为存在人口统计学差异,科技体育社会参与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获奖经历与参与组织等人口统计学控制变量下呈显著差异。(2)深度休闲特质对限制变通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科技体育社会参与者具备深度休闲特质,并通过限制变通行为维系持续参与状态。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冬季休闲体育文化及行为探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关吉臣 《冰雪运动》2006,(2):113-116
从休闲文化视角,对我国北方大学生在余暇时间的冬季休闲体育活动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冬季休闲体育已经成为大学生余暇时间的一种体育休闲活动方式和行为,并越来越被大学生们所青睐,成为北方大学生在余暇时间以冰雪运动为主的冬季体育休闲、健身、娱乐行为。为此,高校体育应在技术教学、组织管理、指导与帮助和安全层面创造条件,以便使大学生的冬季休闲体育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7.
该文选取社会文化视角,在传统文化、国家民族历史背景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流变中,分析影响当前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文化制约因素,从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休闲二元关系和民族心理认同3个层面,分析制约大众休闲体育参与决策与选择的文化因素,并提出重视休闲教育、政府和市场行为维护休闲赋权,积极寻求当前促进大众休闲体育参与文化制约突围的路径,重塑新时代中国特色休闲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不同阶层体育休闲活动的特征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剖析社会各阶层体育休闲活动的特征。各阶层体育休闲活动的共同点表现在体育休闲的时间支出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对体育功能的认识由单一强调健身而变得更为丰富。因各阶层的职业特点和对社会资源占有情况的不同,他们在体育休闲的价值取向、内容和方式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南阳汉画像中蕴涵的汉代传统休闲体育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从形态、特征、意义三个角度对南阳汉画像中蕴涵的汉代传统休闲体育文化进行探讨,旨在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汉代的休闲体育文化形态,进而探究中国休闲体育文化发展规律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休闲体育消费文化与消费行为的关系,在心理学领域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休闲体育消费文化理论模型。研究显示,休闲体育消费态度、主观规范和休闲体育消费感知行为对消费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此外,休闲体育消费文化观念对消费意向有显著影响,休闲体育消费意向对消费行为有显著影响。因此,休闲体育文化对消费行为有显著影响.最后,结合相关心理学知识和营销学知识,提出构建休闲体育文化的相关建议,以此来促进休闲体育消费,并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从形态,特征、意义三个角度对南阳汉画像中蕴涵的汉代传统休闲体育文化进行探讨,旨在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汉代的休闲体育文化形态,进而探究中国休闲体育文化发展规律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学、传播学、民俗学视角对2010年广州亚运期间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作出相应探讨与分析,了解历届亚运会主题口号对举办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创建以休闲体育为核心的东方体育文化理念,打造广州亚运休闲体育盛会,将东道主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亚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体育休闲空间是城市社会空间的组成部分,也是居民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重要空间.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体育休闲空间的概念与特质出发,探讨体育休闲空间对参与者所发挥的社会功能.以广场、马路、看台、健身房为例,阐述社会学视角下体育休闲空间的社会意义,并为我国社会体育休闲空间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居民体育休闲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休闲体育文化定义及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探讨休闲体育文化对现代城市发展的作用。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理念下,从城市文化定位、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产业布局三个方面对成都休闲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任务的提出,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同时对体育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使休闲体育成为美好生活需要的标志性内容,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休闲体育所创造的文化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与满足感的重要内容。而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历程中,休闲体育行为的决策和选择受到文化传承、意识观念、个体需求层面的诸多制约,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应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休闲体育文化融合继承;培育休闲观念,重视休闲体育教育的推动作用;推进休闲赋权,构建休闲体育服务标准化体系;优化设施条件,营造良好的休闲体育文化氛围。通过以上路径,实现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1.各阶层体育休闲活动的共同点(1)体育休闲的时间支出随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阶层体育休闲时间逐年增加,所占休闲时间比重越来越大,体育休闲已成为各阶层的主要休闲方式。(2)对体育功能的认识由过去一味地强调健身而变得日趋丰富现在人们在追求体育运动的本质功能的同时,也比较注重体育运动在其作用方面的多重性,这也预示着各阶层的体育需求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不断增加,体育休闲活动将会更加丰富多彩。(3)耗费在非运动性体育休闲活动的时间偏多,运动休闲意识有待提高各阶…  相似文献   

17.
依托临港,打造上海水上体育娱乐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蕴霞  叶鸣  王锋 《体育科研》2010,31(2):13-20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以休闲理论为依据,对临港新城体育产业进行研究,从总体构想、整体布局、发展模式等角度,寻找临港新城体育产业模式,打造水上品牌体育休闲中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居民休闲化趋势与大众体育的开发和指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从 3个层面分析了开发体育的休闲功能与开发休闲培训对休闲文化产生的意义 ,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向个性化服务发展 ,发展、健全健身娱乐市场 ,能进一步满足人们日趋多元化、高质量的休闲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休闲哲学的特质与休闲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对中国休闲哲学儒家的、道家的、禅宗的休闲理论的特质进行研究,从中揭示了休闲体育的社会的主体性、生活的日常性、人生的体验性以及在休闲体育中超越人生、适应社会、自适自然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从文化学、传播学、民俗学视角对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作出相应探讨与分析,了解历届亚运会主题口号对举办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思考2010年广州亚运理念:"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它将充分体现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文化完美结合,创建以休闲体育为核心的东方体育文化理念,打造广州亚运休闲体育盛会,将东道主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亚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