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生在总复习时,面对浩翰的生物学知识,常常感无从下手。我在教学中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六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设计出“点、线、面”三层次复习法,经较长时间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点、线、面”是不同层次的知识。“点”的知识,即知识点;“线”的知识,指知识的纵向联系;“面”的知识是在纵向知识的基础上横向扩展,形成纵横交错的多维知识体系。“点”是基础,“线”是提高,“面”是深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的构成以线条为主,以雄辩的线条传达各种不同的情感。中国画的线,具有特殊的品格和丰富的内涵。以线为主,讲究笔法,生死刚正谓之骨,这就是对中国画中线的内涵的要求。“骨法用笔”“、气韵生动”。在谢赫看来,用笔与表达人物的形神是相统一的,用笔是达到写形传神的基本手  相似文献   

3.
所谓“几何”教学法,就是按照几何中点、线、面、体的思路整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该法需要抓住“点”,理清“线”,寻找“面”,把握“体”。  相似文献   

4.
点、线、面是美术作品的主要构成元素,从某种程度上说,美术创作就是对点、线、面诸构成要素进行设计、整合表达意义的过程。教学也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学同样有点、线、面,正确认识美术教学的“点(”美术学科特点)“、线(”学习兴趣、美术“双基)”“、面(”审美、综合、创新),摆  相似文献   

5.
温巍山 《常州师专学报》2002,20(3):25-27,30
该文从以线造型和程式化的艺术手法出发,论述了传统线描人物画在塑造形象方面的艺术特色。从“骨法用笔”与线条审美的角度,分析了线描绘画中线的中国精神和品评标准,同时列举了吴道子、李公麟、陈洪绶三位大师的作品予以论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运用整体——局部——再整体的造型方法,是素描写生造型时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不要只一味地追求局部的准确,要整体的观察和比较,即用点、线、面来整体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找特殊点法”、“十字坐标法”、“平移法”、“三大块面比较法”。如何灵活正确地应用这些方法是迅速提高造型控制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四条:“点”“线”“面”“体”。一、从“点”上突破“点”包括思想品德课中的观点、要点、重点、难点、疑点。一般而言,课文的要点、重点都集中体现了课文中的观点,而难点和疑点的解决又使学生更易了解课文的观点。根据不同的课文,可用不同的方法,如要点集中法、重点突破法、难点分散法、疑点排解法等来实现教学目从“线”上入手,贯穿教学目标,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又一手段。所谓从“线”上入手,就是指从思想品德课课文的观点、情节、形式、时间、范围、深度等不同线索来实现教学目标。掌握这…  相似文献   

8.
肖学雷 《宜春学院学报》2004,26(6):28-29,64
线电荷及面电荷是两个重要的物理模型,针对求解有关物理问题的特殊需要,将线模型及面模型的电荷分布之线密度和面密度表征为“体分布”;δ函数是一种分布,在物理上是理想的点模型.利用点模型,表征了三种理想的线模型及面模型的电荷“体分布”ρ(r^1)→。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实施教育部“推进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西北师范大学构建了“1点2线3面4体”的“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体系。具体来说,“1点”是培养目标定位于教育家型中学教师;“2线”是培养过程贯通“本硕一体生”的好学和深研;“3面”是培养质量落脚于课程体系设置、案例教学开展和“三导师制度”完善;“4体”是培养保障涉及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和平台保障。以实践效果证明了该项目的科学性与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学中的问题解决大多离不开转化 ,通过转化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等 )把某些有待解决或较难解决的问题化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从而解决了原问题。空间中的距离问题包括 :点点、点线、点面、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距离六种。其求法是立几教材的重要内容 ,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其中“点线距”及“点面距”是空间中最常见的。“线线距”主要指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考纲中只要求会计算公垂线已给出时的距离。“线面距”及“面面距”常化为“点面距”或“点点距”去求。求解时要注意各种距离间的相互转化 ,并借…  相似文献   

11.
曾景祥水彩画内容美表现在描绘了祖国大地自然山水美和人文美;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对"水"与"彩"的完美运用以及对中国传统绘画线条追求;其意境美主要表现在浓郁"湘景"和真挚感人"乡情"的完美结合。这种内容美、形式美和意境美,成就了曾景祥水彩画在画坛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2.
乔兰 《青海师专学报》2009,29(6):135-136
众多中国油画家的探索使中国油画在“中西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日益丰富起来,他们在点线面、色彩、构图、材料等等的处理上,力求达到中西方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以书入画、书写性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面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画种的本质特征。古往今来,中国画对于用笔的尝试与表述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历程,文章从线的角度入手,对中国画中笔法的成长历程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中的线是抽象化的主观语言,线的品格可以提高到超越现实的一种精神和意蕴表达.为了将中国画中的线的内涵和形式推向更高层次,人们应不被“形似”所囿,而应有意识地追求线性自身的主观表达因素,以线的抒情、写意、畅神来表达画家的审美思想和艺术境界,以提高中国画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工笔画《十九秋》画风清新,形象生动,层次丰富,耐人寻味。人物造型自然生动,用线刚劲有力,设色古朴典雅,情绪的表达恰如其分,画面空间环境的处理与营造意境空灵,饱含浓郁的生活味儿。  相似文献   

16.
水粉画薄画近似古典油画的透明画法,它是在直接画法的基础上减少了“粉”的使用,通过层层罩染达到预期的效果。从材质上分析,水粉画薄画与水彩画、中国水墨画法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东坡笠屐故事作为绘画题材,成为《东坡笠屐图》,繁而不衰,为历代画家所喜爱,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大家。他们或工笔淡彩或白描抑或是写意表性,又有兼工带写,来表现苏东坡的闲散与野逸,笠屐故事已成为传统绘画题材上的一大亮点。在三苏祠博物馆的馆藏中就有木板刻画、拓片、砚台线刻图及画家的手笔《东坡笠屐图》共计10余幅,现对笠屐图的背景、鉴析题跋、分类以及笠屐图广泛流传的原因进行系统研究,以扬东坡之韵事,传东坡之旷达情怀。  相似文献   

18.
"油画民族化"是个多有争议的话题,然而在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的讨论大多着眼于绘画语言的表达形式,却忽略了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产品之价值所在。从中西精神根源的差异入手,探讨了中国画与油画在各自民族文化心理影响下表达体系的不同,这种不同来自于中华民族精神品格中信仰的缺失。通过对艺术功能与表达形式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油画民族化"应将信仰的回归与自我救赎这一艺术社会功能与民族生存空间、历史反思和民族信仰形象相结合,使油画这一外来画种获得深刻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远”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具有“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本质内涵,这在北宋·郭熙、郭思所著的《林泉高致》中有多处体现:山水画家的审美情怀、观照客观景物的审美方式、山水画空间表现与主体心理的关系以及意境理论的成熟等。“远”观念对于山水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对于全面、准确理解北宋时期山水画所具有的“超然之美”的艺术旨趣颇多裨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题画诗具有"抒情言志,见心明性;明哲晓理,感悟人生;隐寓明世,谏讽时事;传道授业,意写画理"的理性意蕴。中国画题画诗使中国画艺术"人"与"文"内外相通,体现着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独有的民族形式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