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校本教学评估是一种在我国刚起步的以高校为主导的教学评估机制,它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一般本科院校来说,构建具有多元评估价值取向、多元评估主体、多元评估指标体系、多元评估方式的多元优化的校本教学评估机制,是克服我国现有教学评估机制缺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应有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针对本科院校的新一轮评估已经正式启动。2011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完成了对评估体系的目标及类型设计,明确了新一轮评估工作的思路和内容。新一轮评估坚持多元评估和分类评估,探索高校自我评估、院校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专业认证评估及国际评估等方式,其中高校自我评估是整个体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强化高校质量保障主体意识,完善自我评估机制,高校必须在评估理论、参与主体、评估内容及评估方式等关键环节实现转变。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外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转向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评估方案及评估指标更趋科学、更加注重内涵建设.结合上一轮的评估实践,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引入和建立外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对策,印建立多元的评估主体、多元的评估指标、内部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创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要实现可续发展,其办学行为必须满足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多方的利益诉求,因此创建多元治理结构是历史必然。治理结构创建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回收”、“下放”和“转移”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主要方式。为了确保多元主体利益的有效实现,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必须形成“多元互动”、“有效制衡”和“多方评估”等机制。  相似文献   

5.
美国、日本和经济合作开发组织等均设计了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估指标。我国应在适合自己本国和高等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学习与借鉴他国经验,设计能发挥规范与引领作用的全国性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估指标。结合院校类型等差异,设计各专门针对不同类型院校的国际化评估指标,使之发挥改善与促进之功效。国际化评估指标的设计主体尽量多元,高等院校参与评估的方式应当多样。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是跨界组织,涉及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平衡并满足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是高职院校治理的基础。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理事会制度建设、校长施政制度建设、多元监督制度建设等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建立高职院校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评估方案设计所涉及的核心问题,梳理评估方案设计五个关键环节,关注主体、客体、指标、条件和程序等要素的整合。提出主体要素需明确评估是外部评估还是学校自我评估,明确是多元主体还是单一主体;客体要素关注评估对象的范围和类型,需明确是专项评估还是综合评估,明确院校、学科专业、课程、人员、科研、教学等评估类型;指标要素需厘清评估指标的选取、指标体系设计和优化的原则和方法;条件要素解决收集指标测量、评判检验和结果反馈所借助的技术和工具;程序要素给出具体操作程序和完成时间节点等。文章尝试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案的特性及方案框架。  相似文献   

8.
自2004年开始,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估工作进入了一个制度化、常态化和动态化的阶段。经过首轮评估和第二轮评估,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人们对教育评估实践的深入,对教育评估理论的深化,关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评估中存在的六个基本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关注,即什么是高职高专院校评估的真正内涵、评估主体、评估目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过程以及评估结果。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对六个基本问题的答案应是开放的、多元的、拓展的。  相似文献   

9.
内部专业评估作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的核心制度,是强化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内部专业评估涉及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等多个利益主体,如何平衡多元利益冲突,"公正"理念下的多元治理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启示我们在内部评估中坚持分类评估的原则,重视对话机制的构建,突出过程评价和学生学习结果评价,整合第三方的评估数据,结合内部评估形成"评估——改进——再评估——改进"的持续渐进的保证机制,推动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办学主体间的经济利益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职业教育办学要回应政府、企业、校友、学生、教师等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从而决定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评估主体的多元性。这种办学利益主体关系的多元性也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在办学质量的评估中应该是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这对于破除传统的单一主体评估的弊端,形成多元利益相关者主体共同评估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多中心评估模式,促进职业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选取武汉4所职业院校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问卷及词频分析,剖析服务乡村发展的职业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行评估制度公信力不足、评估效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多元评估机制、设置评估指标、加强评估流程监督、建立主体明确的组织管理机构和长久运行模式,打造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的反馈与诊改机制,促进院校在评估过程中进行自我梳理、调节、革新和提升。全面提升第三方评估主体的影响力、执行力,推动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高以及人才培养制度健全,为乡村经济发展输送有力人才。  相似文献   

12.
合理界定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主体的构成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科学化、评估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根据高职院校的特定功能,其评估主体应由高职院校自身、评估专家组、学生及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几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估历史和发展现状的分析,比较美国高等教育评估在评估主体、评估程序、评估功能方面的主要特点,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应该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即多元的评估主体,多元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体系,多元的评估功能。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促进社会资源高效整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过程中依然面临的政策法规不完善、治理模式不成熟、产权界定不清晰等困境,应以完善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夯实多元主体合作基础;以健全治理体系为关键点,不断激发多元主体办学活力;以加强产权保护为核心点,不断实现多元主体利益共享;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发力点,不断抓实多元主体联合育人;以推动混改试点为突破点,不断探索多元主体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从高职学生、企业、政府三个角度分析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主体,探讨高职院校各利益相关者在教学质量问题上的诉求,并在此基础上从多元主体的教学评估体系的创新和改善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过程监控制度创新两个层面上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构建高职专业评估制度, 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形成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有利于高职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融入全球化进程;有利于弥补整体评估的不足, 完善高职教育评估体系. 文章提出了重新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职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以及促进多元主体参与高职专业评估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职院校评估制度存在评估主体不合理、评估内容不科学、评估信息不可靠、评估机制不完善、评估法规不完备和评估结果不公开等问题,必须进一步优化评估主体、优化评估内容、优化信息采集、优化评估机制、优化评估法规和优化结果使用,以期早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8.
"政府主导型"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使高等职业教育评估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受到挑战,为了规避"政府主导型"高等职业教育评估带来的风险和代价,构建"多元、复合型"教育评估主体成为必须。"多元、复合型"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主体应由专业教育评估机构、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公众和大众媒体等构成。  相似文献   

19.
新西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统一的学历资格认证标准;强化自我保障的大学联盟组织;由入口审查、质量保证、外部评估、风险管理四个主题构成的质量保障机制。着力强调提升导向,主要由院校自评、同行评议、进校考察、后续改进等环节组成。参评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与指导、教学领导与管理、学生反馈与学业支持等方面的组织实践,取得了相对明显的改进成果;但在课程与考核、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进行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升导向的质量审核评估体现了第四代教育评估模式的主要特征,即多元主体参与、持续性协商、回应式聚焦、共同建构意义等。鉴于此,为完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应构建多元主体共治的协商机制,并积极培育第三方社会组织开展试点性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20.
张毅 《海外英语》2012,(4):44-45,60
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终极性评估相比,形成性评估弥补了评估方式和评估主体单一的不足。该文对笔者所在院校实行的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多元评估模式的应用进行介绍,论证了大学英语教学中需采用多种评估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