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斑羚飞渡》是一篇很有争议的课,无论作为叙事散,还是作为小说故事,作品对斑羚形象的塑造太过于人性化、理性化,许多细节有悖于生活逻辑和自然规律。在此,笔仅对中的“彩虹”发表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现行初中语第三册教科书中有两篇反映动物界神奇本领的章,它们是《斑羚飞渡》和《鹤群翔空》。如果说《斑羚飞渡》表现的是自我牺牲精神,一种悲壮的美,令人目瞪口呆的话,那么《鹤群翔空》的三美合一,更叫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3.
《斑羚飞渡》一文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让每一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令人震撼的是它们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一群斑羚,为狩猎队所追捕,逃到悬崖边。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开始显得那么惊慌、无助,它们“胡乱蹿跳”。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斑羚在飞渡中所表现出的勇…  相似文献   

4.
尘世佛心     
许多老师在设计《斑羚飞渡》的教学时常常把重点放在中间部分的“怎样飞渡”上。其实,《斑羚飞渡》一最具有诗意最耐人寻味的应该是结尾部分。不长,照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有“草蛇灰线,浮脉千里”的说法,它是指文章处处埋伏笔,使前后照应、环环相扣的写作技巧。《斑羚飞渡》是一篇动物小说,虽然精短,却能巧用“草蛇灰线”,前呼而后应,使文势曲折而有波澜,成功刻画了镰刀头羊这个充满魅力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 《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精美文章。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一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许多教师在设计《斑羚飞渡》的教学时常常把重点放在中间部分的“怎样飞渡”上。这可能是“买椟还珠”。其实,《斑羚飞渡》一文最具有诗意最耐人寻味的应该是结尾部分。文不长,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叶豪平 《语文知识》2014,(10):40-41
对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沈石溪的小说《斑羚飞渡》,读者多有质疑:这篇故事真实吗?斑羚头脑中有良好的奇偶数概念科学合理吗?等等。但笔者以为,《斑羚飞渡》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远远大于负面意义。斑羚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一“飞”而渡,无论是在自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演绎出来的生命意蕴都是“飞”义不浅,不失为一首生命的变奏曲。  相似文献   

9.
学习了《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我以为那群斑羚之所以能够绝处逢生、飞渡成功,除了镰刀头羊的聪明和老年斑羚自我牺牲、舍己为人的这些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狩猎队的猎人在斑羚群被逼上伤心崖后,既没有开枪,也没有放出猎狗,以至于斑羚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想脱险的方法和组织飞渡。狩猎队好不容易将斑羚群逼上伤心崖,却没有开枪去猎杀斑羚来达到他们的狩猎目的,而是像看“杂技”一样看着斑羚飞渡自救,直至看得目瞪口呆。是什么原因使猎人们迟迟没有开枪?或许是他们良心发现吧!斑羚飞渡成功的另一原因@王鑫$湖北保康县第二中学!学生…  相似文献   

10.
我教学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产生了许多疑问。 疑之一:故事的真实性 课文描写的“斑羚飞渡”简直是一种绝技。这种绝技需要斑羚们起跑、起跳时间选择得高度精确、跳跃幅度控制得高度准确、对接时机衔接得高度吻合、跳跃技巧也掌握得高度娴熟。  相似文献   

11.
《斑羚飞渡》是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课文以优美的笔调叙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作者用深沉的感情咏叹动物世界的群体意识,让斑羚的集体精神、牺牲精神在生命的断弦之上成为永恒的绝唱。其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故事神奇,悲壮动人一群斑羚在被追得走投无路、即将走向死亡的情况下,借助一道彩虹的提示,用牺牲一半保护一半、两两合作的方法飞渡悬崖,拯救种群,最后以牺牲一半成功飞渡另一半而结束。斑羚飞渡的情景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  相似文献   

12.
文本解读:《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精美文章。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斑羚飞渡》这篇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了斑羚陷入  相似文献   

13.
一篇读后令人肃然起敬的文章《斑羚飞渡》(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其内容是面对后有猎人的捕杀,前有山涧的阻挡,一群身处绝境的斑羚开始了一场与生命抗争的搏斗。为了种族的繁衍,头羚与老斑羚们义无反顾地跳向山涧,这是何等的壮烈。习题“课文中几次写彩虹,有什么作用?”“……是可以烘托飞渡的壮美气势,弧形的彩虹与飞渡的弧线恰好相近,斑羚飞渡的气势美,有如彩虹一般壮美……”(教学参考书第85页)笔者认为“壮美”一词用在此处是值得商榷的。创作的动机总是具体的,而且一定要体现在作品中,我们在认识这个问题时应采取一种紧密结合作品…  相似文献   

14.
作家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用细腻的笔墨描述了一群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谱写了一曲斑羚献身群体的颂歌。它文情并茂,动人心弦,在艺术上犹有独到之处。一、寓情于物的景物美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有着特殊的价值。本文一开头,作者就对  相似文献   

15.
《斑羚飞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动物小说,描写的故事是:一群斑羚被猎人逼到悬崖边,面临种群灭亡的危险。为了跳过悬崖,老弱斑羚毅然选择牺牲以挽救少壮斑羚,最终延续了种群的生存。  相似文献   

16.
一、抓住"课题",巧妙设疑"课题"也就是文章的题目,它是一篇文章的标志,是文章内容的精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题,反复咀嚼文章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因疑而读,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围绕"飞渡"进行巧妙的设疑:文章中的斑羚为什么要飞渡?它怎么样才能飞渡?斑羚飞渡给我们哪些启示?再如,学习《孙权劝学》一文时,我们可以围绕"劝"字进行设疑:孙权为什么要劝学?  相似文献   

17.
《斑羚飞渡》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散文精品。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斑羚飞渡》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优美,很适合学生欣赏,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斑羚们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斑羚飞渡》一文展现了悲惨壮烈的斑羚飞渡场面,令人震惊,发人深省。文章取材新颖.含义深刻,有一定的可读性。但我在细细研读的过程中,觉得其行文中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请允许指出。  相似文献   

19.
《斑羚飞渡》一中,作家沈石溪用深沉的笔触,明朗而优美的语言,细腻生动地记叙了一群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感人故事。它情并茂,动人心弦,在审美情趣上犹具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0.
《斑羚飞渡》是沈石溪的一篇动物小说,小说主要描述了一群斑羚在危难时刻,为了种族的生存,采取了飞渡形式,用牺牲种群一半的代价,延续了另一半。这个悲壮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又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也让我们人类反思: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像小说中的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和自我牺牲呢?当自然环境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