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篇。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出生于旧金山一个教师家庭,在美国西部度过童年。中学毕  相似文献   

2.
下一站     
一在天高云淡的日子,我驻足站头,眺望中,选择我的下一站。姚明说他生活的整个状态是“在路上”,而对“在路上”的人来说,20世纪美国伟大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那首《驻足路前》所表达的境遇和抉择,或许都曾经历:“黄色树林中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旅人的我久久站立,极目眺望其中的一条,直至消失在森林尽头。……森林中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一生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李本哲 《中国教师》2011,(12):36-37
<正>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有一首著名的哲理诗《未选之路》这样开篇:"黄色丛林延伸着两条路,只可惜不能同时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诗中的"我"面对一边遍布  相似文献   

4.
小径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写过著名诗篇《未选择的路》,里面有这样的句子:"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是尼采式的选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基本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趋利避害,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名诗《修墙》语言质朴,风格清新,寓哲理于小事,平淡中见深刻。  相似文献   

6.
从“The Road Not Taken”看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一位非常杰出而又独具特色的诗人,他特别注重诗的寓义与形式,并且注重用隐喻的手法来表现一些深奥的哲理,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他的诗多取材于乡间生活,借助乡村景物,通过对一道墙、一条路、一片树林这些平常而又自然的景物的描绘,揭示某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他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出了许多的优美诗篇。这里笔者试就罗伯特·弗罗斯特的“TheRoadNotTaken”一诗为例,对其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作一点粗略的探索。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多取材于新英格兰的乡村生活。在他的诗篇中,他给无知无觉…  相似文献   

7.
罗伯特·弗洛斯特是一位广受读者欢迎的美国诗人,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且主要是从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题材,并由此对人生的奥秘进行了探索和提示。《没有选择的路》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和题材类型。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下)第四课诗二首收录了美国当代诗人弗洛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现将我在新课程培训中的解读与大家分享,对大家使用新教材,不无裨益。 罗伯特·弗洛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哈佛大学肄业。经历非常丰富。当过工人、教师,经营过农场,漫游过很多地方。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语言质朴,取材通俗,内容含蓄丰富,平易轻松的辞藻间表达着诗人内在的坚韧性与深邃的思想光芒。该文以读弗罗斯特的几首诗歌——《白桦林》、《冰与火》、《雪夜林边小驻》、《一条未选择的路》,解读诗人的困惑、矛盾、而又执著追求的人生及弗罗斯特的人生哲学的悖论性。诗人对世界“争吵”但又“爱”着,矛盾的统一,让人感受了诗人矛盾幽深的内心风景。在平淡的辞藻间吟唱着逆境中的人生。了解他的矛盾哲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处世和生活。  相似文献   

10.
陆裕婷 《文教资料》2005,(29):135-136
诗歌阅读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受欢迎的诗人,他的许多名诗朴实无华但却意味隽永,读起来总让读者“以快乐开始,以智慧结束”。本文试图就《补墙》进行解读,作出分析,不仅可以发现诗人对人类生活中两难窘境的深沉哲学思考和探究,而且还可以看出弗罗斯特的许多诗貌似简单,实则蕴意深邃,需要仔细研读,反复推敲,才能挖掘其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1年第3期刊登了谢海华老师对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的解读文章《弗罗斯特并不惆怅》,在文章中,谢老师认为《教师教学用书》中所概括的诗歌主题“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并不恰当,在他看来,这首诗并不是一首“惆怅”之作,“作者并非如教参所说‘念念不忘’那条未选择的路,而是对自己所选择的路倍感欣慰,无怨无悔”.谢老师的这种解读与教参的结论截然相反,虽然新颖,笔者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2.
申惠颖  潘静玲 《双语学习》2007,(10M):203-205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身为20世纪的诗人,却与其他现代诗人不同。他既有二十世纪的“音调”,又有接近于传统诗歌的诗体。为了说明弗罗斯特诗歌的文体特征,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他的诗歌《纯金难留》进行探讨:诗歌的选词、句法结构和语音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从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一诗的字里行间体会到的是诗人的后悔。他在第三小节里写道:“但我知道路径绵延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绵延无尽头”、“恐怕”令人感到的是诗人的一丝惋惜和一缕害怕,大有生死离别之感,还未走就犹豫不决,缺乏自信。最后一节,大多数都以为是升华主题———诗人的选择是对的,但我却觉得它更能体现出后悔。“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既然是对自己的选择作了肯定,为什么又要“轻声叹息”呢?无疑是一种懊恼、悲凉情感的再现。“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一句读起来,语气显得平淡而沉重,丝毫不能感觉出为…  相似文献   

14.
《没走的路》的作者是罗伯特·李·弗洛斯特。他生于美国旧金山.祖籍新英格兰。作为一名诗人,弗洛斯特喜爱的题材是新英格兰的生活和农事,所写的大多是田园诗,《没走的路》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他的诗在刻画乡间生活的外表下,时常有一种更深广的寓意。即一些对生活本身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四、诗两首课内找升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姜姜,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冰外泛叫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普希金,国诗人,他的代表作有…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20课《外国诗两首》收录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在写法上各具特色,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罗伯特.弗罗斯特作为美国现代诗的代表,他注重传统,往往以描写自然和人情开始,逐渐进入哲理境界。本文通过解读诗人的哲理名诗《没走的路》,让读者了解其简洁的诗风,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单介绍了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生平,并通过分析其诗作《雪夜林边小驻》来了解其诗歌创作手法和他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女神》,以其狂飙突进的民主革命精神、雄浑粗犷的诗歌风格和自由奔放的诗歌形体,开中国一代诗歌之风气。《女神》是在“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催促下应运而生的,同时它也由于受到了美国现代诗人瓦尔特·惠特曼及其诗集《草叶集》的影响。郭沫若后来回顾说:“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发动的那一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  相似文献   

20.
<正> 安娜·安德列耶·阿赫玛托娃(1898—1966)是前苏联俄罗斯杰出的抒情诗人。她的创作在苏联文学史和世界近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一) 阿赫玛托娃的第一部诗集是《黄昏》(1912),1914年又出版了第二部诗集《念珠》。这两部诗集的出版使她名声大振,获得出乎意料的轰动,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