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圣陶的教育观和语文教育观倪渝根,田志耘(接上期)第一个提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这一命题的,是叶圣陶的挚友、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第一个较为系统地阐述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也是吕叔湘先生。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说:“通观叶圣...  相似文献   

2.
顾黄初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是相当完整的,富有特色的。只要拜读过他的独著《语文教育论稿》和《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研读过他与同人的合著《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通读过他与李杏保合作主编的《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论集》,以及最近他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等大部头编著;总览过他主编或主审的六套语文教育论著和语文教材,我们就会心悦诚服地认定:顾先生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对语文教材的编制和使用、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语文师资队伍的建设,的确有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的确有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顾黄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生前出版的语文教育论文集有两种:一是199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育论稿》。顾先生精挑细选70余篇文章,分编为"语文课程教材教法"、"现代语文教育史"、"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书评书序"等四个专题,结集成《语文教育论稿》。一是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上、下册)。该套书是顾先生在《语文教育论稿》的体系上,结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者按目前语文界同仁正在学习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语文教育大家的论著、以“三老”的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深化教学改革。为此,本刊开辟了这一栏目,力求对“三老”语文教育的基本观点,做一些阐释。1980年,吕叔湘先生为即将出版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写序。吕老开宗明义:“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可见,吕老把“语文是工具”看作是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支…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2000,(10):27-27
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顾之川博士的语文教育及汉语史论文集《语文论稿》于 2000年 8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论文集,刘国正先生作序,共收论文 40余篇,约 30万字,是从作者十多年来从事汉语史和语文教育研究的有关论著中挑选出来的。书名中的“语文”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课程教材名称的语文,在本书里主要指中学语文及一般意义上的语文教育;二是语言文字,特指中国传统语言学。所以,本书内容包括上下两编:上编是语文教育研究,主要是有关 2000年秋季在全国推广使用的高中、初中…  相似文献   

6.
“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久前,受国家教委委托,河北省教育学会召开了“大语文教育”实验研讨会。会上“大语文教育”倡导者、邢台八中特级教师张孝纯作了《“大语文教育”三论》的书面发言,阐述了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和理论。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朱绍禹等先生对他的教育思想与实验组的实验报告给予很高评价,它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符合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会后一个月,张孝纯老师因患肺癌即与世长辞。本刊将陆续介绍张孝纯老师的教育思想及实验小组实验报告,以供有志于语文教改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语文教育”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河北省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倡导,河北省的张国生等老师和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办中心小学于90年代实验研究并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在教育界产生较大影响的语文教改思想和教改实验。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将其内容归结为四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刘先生认为,张老师“把语文教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语文的课堂教学;教学渠道,指语文的校内课外活动和校外社会  相似文献   

8.
回顾     
最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章熊先生的语文教育论集《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该书收录了章熊先生自1978年至2000年发表的主要著作,其中包括理论探讨、语文知识·练习设计、教材编写·序·其他等三个部分,计65万字,是研究章熊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这里发表的是著者为该书写的前言以及二篇回忆与先生过从交往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版)中,编者用“语文教学二十韵”(7页)代作者自序。在“二十韵”里,叶圣陶先生以朴实、平易的语言,述说自己的情怀,阐明语文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温故而知新──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徐光祥一、前言《叶圣陶语义教育论集》(以下简称《论集)))收集叶圣陶先生自1919年以来的有关语文教育的论文112篇,书简36封。这是叶老在半个多世纪中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和出版工作的结晶,它对于研究叶老的教...  相似文献   

11.
刘国正先生以诗人、杂文家、教育家和编辑家等并称,不仅在文学圈内出类拔萃,而且在语文教育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刘国正先生集多重角色于一身,这构成了他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基石。以他自身的经历而言,“实和活”的提出具有必然性,为我们深入解读刘国正先生语文教育思想提供了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吴秀珍 《现代语文》2011,(11):154-155
选文是语文教材编写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选文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套(本)教材的面貌和质量的好坏。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编写专家黄光硕先生在其专著《语文教材论》中指出:“课文的选定是编写语文教材的关键。课文选好了,教材编写工作也就完成了大半。”  相似文献   

13.
论学语文要养成习惯──学习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体会天津市蓟县一中张中英近来再次反复研读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论集》,恍然有所感悟地发现,差不多叶老的每篇文章中都论到学生学语文要养成习惯的问题,有的文章还反复强调,足见其重要性之所在。如“论集”的第一篇《略...  相似文献   

14.
1.对您影响最大的教育论著有哪三本? ①《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②《教育诗》(马卡连科);③《陶行知论德育》(陶行知)。2.在您所教学科中,对您影响最大的专业著作有哪三本? 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②《叶圣陶、吕淑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③《中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相似文献   

15.
<正>在2022年“世界读书日”,中国教师报推出年度“十本书”特色榜单,“语文名家自选集”丛书位于榜首,王俊鸣先生的《语文教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是该丛书中的重要作品。这部凝聚着王俊鸣先生教学思想和实践经验的精粹之作,值得每位语文老师打开读一读。一、这部精粹之作,有独特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语文教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共分四辑:第一辑“课程教材教师”,第二辑“认读解读赏读”,第三辑“备课上课评课”,  相似文献   

16.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练训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页下引此书,简称《论集》)叶圣陶先生把两个“自能”作为教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和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认为课堂教学要使学生终生受用,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学习练习着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在中学阶段,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那么无论是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或直接参加社会工作,都可以转化为自去深造的能力,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对此有充分的论述。在《论集》《序》中吕叔湘先生写道:“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这里,吕先生是把“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学任务来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18.
潘银 《教育文汇》2014,(15):27-2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492页)现代课堂的转型也在力求向着叶老所提出的“不需要教”的教育愿景努力着。如何才能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之境呢?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达到“不需要教”之境,必须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理想。  相似文献   

19.
接过志公先生赠予的《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计60万字),感到特别厚重,看着先生苍劲的题字与鲜红的印章,内心分外欣喜与激动。悉心拜读,越发感到《论集》贯通古今,融会中西,博大精深,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委实是一本地道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汉语文教育论,值得后辈珍藏与研读。这里就先生的论文教育致用观作粗浅的探讨,以向先生及专家请教。 在我国教育史上,春秋时代曲孔子就已经提出“学以致用”的思想,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至北宋,程顾程颐从教育原则的高度作出概括:“读书,将以致用也”(《二程集·论学篇》)。至于,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为指导,对“学以致用”的依据、实质及实施途径作出系统而具体阐述的,志公先生恐怕是古今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
吕叔湘先生年表(续一)陈大庆1977年(丁已)七十三岁5月5日,应邀到北京语言学院讲演,题为《通过对比研究语法》。8月30日至9月6日,同叶圣陶等游承德避暑山庄。①本年,应聘任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十年制中小学语文教材顾问。《标点古书(梦溪笔谈)》,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