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是新闻本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根本核心是民本取向,即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这种。民本”取向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真正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以百姓的视角去看问题;内容上锁定百姓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和百姓的距离。电视民生新闻的这些基本理念正好融合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言百姓事”、“说百姓话”,大到形势政策,小到柴米油盐,成为百姓的“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2.
电视民生新闻自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成功推出《南京零距离》后,各地方电视台相继办起了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目前,武汉地区就有《现在直播》(湖北电视台)、《经视直播》(湖北经视)和《百姓连线》(武汉电视台)三档这样的栏目.。然而,在这股民生新闻热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潜在的危机。大多数民生新闻太过于关注天灾人祸、邻里纠纷等生活琐事;相同题材的新闻事件隔三差五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难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如果不加以改进,这类节目的路可能会越走越窄。那么,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该如何改进?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闻术语,起源于报纸,而将“民生新闻”引上高潮的却是电视。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高举起“民本取向”的大旗,以平民的视角,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和追捧,创下20.3%的高收视率。随后,全国各省市电视台井喷式地涌现了一批以民生新闻为题材的电视栏目。直到今天,民生新闻在新闻节目市场上依旧占据着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炜 《声屏世界》2007,(12):42-42
现在,城市电视台开办的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居高不下,是观众喜爱的电视栏目之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绝非偶然,民生新闻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独特之处: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上,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民本的价值取向不仅表现在题材内容上为普通民众着想,同样在形式上民生新闻也极力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组织形式上大胆地突破“我播你看”的基本模式,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双向交流性,主持人的形象、语言和风格趋于平民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马凤雷 《视听界》2013,(2):85-86
有人认为,电视民生新闻自诞生以来,一直与群众和生活贴得很近,没有必要“走转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不可否认,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是民生,因为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被群众喜闻乐见。自从电视民生新闻诞生之日起,它就在践行“走转改”的新闻理念。民生新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声、民心、民情、民意,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6.
朱飞 《新闻实践》2011,(8):53-54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琐碎化、表象化、低俗化。电视民生新闻不能把视角全部放在百姓日常生活的小事上,把新闻停留于琐碎的表面。民生新闻若是仅仅局限于事件的表象或者某些“猎奇”事件的报道,其发展之路只会越走越窄。河南平顶山市广电总台城市频道的《城市1时间》栏目今年3月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全国电视栏目民生影响力60强”,得益于它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中国新闻领域里出现的最大亮点就是民生新闻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新闻改变了原有的高高在上、并且板着冷面孔说教的姿态.而是由“俯视”变为“平视”,直击社会问题,贴近百姓,关注民生。从上世纪90年代厦门电视台的《特区新闻广场》和福州台的《新闻110》,到之后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这些民生新闻栏目的推出,开拓社会新闻报道的外延,更多的有关百姓的家长里短,更多的逸闻趣事、更多的生活信息和服务类信息.进入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它是从平民的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的电视新闻。民生新闻把普通百姓作为报道的主体,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  相似文献   

9.
刘斌 《新闻传播》2009,(9):76-76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期待以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本文探讨了“公共新闻”的内涵.和公共新闻对于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视民生新闻”虽然已经不再是新生事物,它通常是以大众为收视对象,采用平民的视角和立场去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话题,并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一种新闻样式。笔者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务必在高收视率与高社会责任之间寻求到新的支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晚报》老百姓专版的创刊和一系列类.似新闻栏目的相继出现,“百姓新闻”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准确地说“百姓新闻”应叫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单向传播局面,立足大众立场,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和决策权更多地让给了平民百姓,体现了平面传媒的平民化趋势,的确是新闻报道的一大进步。但随着民生新闻的日益繁荣,许多缺陷和不足也日益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全国掀起了“民生新闻”热。一些省级电视台和市级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一批极具本土化、反映市井民生、时效快又贴近百姓的新闻节目和栏目。这类新闻被业内人士称为“民生新闻”。笔者就电视的“民生新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电视“民生新闻”要充分展示特有的魅力所谓的电视“民生新闻”就是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对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讲老百姓的故事。这就要求电视“民生新闻”的采编人员要以一种普通百姓的价值取向与平常的生活视角来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叙述平民百姓生活,与其产生情感共鸣。与此同时,记者、主持人以聊天的形…  相似文献   

13.
如果要对我国电视事业2004年的发展状况作一番回顾和梳理。就不能不提到“民生新闻”这个词。的确.这类“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关怀”①的新型电视新闻形态,无疑成为2004年电视领域的最大热点之一。这一点.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说明。在实践方面.自2002、2003年以“民生新闻”为主打的“《都市一时间》《南京零距离》和《第一时间》等栏目开始让各自所在城市的电视观众眼前一亮”②开始,到2004年全国首届百佳电视栏目评选时.在入围百佳的栏耳中新闻专题类节目占30%.而其中与纪实纵深类平分天下的就是民生类关注节目。  相似文献   

14.
周永红 《视听纵横》2005,(6):102-103
2005年1月1日,金华电视台新闻中心全新推出一档民生新闻栏目《百姓零距离》。这是浙中地区首个引进“民生新闻”理念,力求创新报道手法,追求高收视率和影响力的大型社会新闻栏目。作为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我在话筒前连续播了将近七年的时政新闻.积累了一定的新闻播音经验.但是面对这档全新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依然感觉必须从多方面调整自己从时政新闻播音员到民生新闻主持人.这样的角色转换需要做哪些调整?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出现催生了民生新闻。近几年来,各地电视台纷纷上马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成为各新闻媒体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跟百姓最为接近的电视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栏目迅速成为电视节目的收视明星和各媒体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民生新闻节目如此“受宠”呢?  相似文献   

16.
提高民生新闻质量之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5,(12):40-41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突出个性化,规避同质化。 电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主要反映在不同地区的节目类型相似、缺乏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内涵;节目构成、主持风格、采编播手段、节目包装以至节目内容上都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17.
王玉明 《新闻窗》2008,(2):66-68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电视新闻样式,体现了电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它实际上是“社会新闻”在新时代“三贴近”语境下的一种演绎。由于民生新闻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反映百姓愿望、  相似文献   

18.
《视听界》2004,(1):4-4
民生新闻堂而皇之地跃上昔日“高贵”的电视殿堂,将百姓作为电视新闻的主角,将新闻的“宣传品”功能大胆地转化为“消费品”功能,是一种富有智慧和勇气的新闻观念  相似文献   

19.
眼下,打着“民生”旗号的电视新闻正在屏幕上走俏。“民”,百姓也,“生”,生计也。民生新闻的意义在于,它能以百姓的诉求为主旨,以解决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己任,从而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然而,随着各地电视新闻大战的升级,这种被称之为反映“民生”的都市电视新闻中的“暴力”行为已开始突显,在有的地方,甚至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20.
发轫于报纸、滥觞于近年来的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民生新闻”,如今正呈现“蓬勃”之势,《民生热线》、《今日一线》、《民生大参考》、《行风热线》、《民生关注》之类的民生新闻栏目可谓层出不穷!各媒体纷纷追求“民生新闻”、群众百姓谈沦关注“民生新闻”、领导赞赏鼓励“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以其一股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的清新之风、上升之势,迅速占住一些媒体的新闻视角,吸引民众眼球与耳膜,说其正成为一股“民生新闻热”不算为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