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示范在动作技能教学中的作用已为人们普遍认同,但自控示范尚却鲜为人知.以实验法为主要方法,以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为主要内容,随机抽取广州大学二年级女子健美操专选班20名右利手女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对照组各10名),按照实验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为期两天的教学实验,以探讨自控示范策略对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获得阶段,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两组受试者的练习绩效增加,但组间差异不显著;在保持阶段,实验(自控)组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优于对照(被动)组受试者的学习成绩,组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标设置对幼儿游泳技能学习、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目标设置对幼儿游泳技能学习成绩、兴趣和情绪的影响.57名被试随机分为A教练:长期目标组、无目标组;B教练:短期目标组、无目标组.实验时间为四周.研究结果显示,实验1:A教练指导的长期目标组和无目标组的仰泳腿学习成绩、兴趣和情绪无显著性差异.实验2:B教练指导的短期目标组和无目标组仰泳腿学习成绩、兴趣和情绪有极显著性差异,短期目标组好于无目标组.研究结果表明,短期目标设置不仅对幼儿游泳技能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而且对其学习兴趣和情绪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游泳运动后大鼠海马cAMP浓度变化,探讨不同游泳运动方式对海马cAMP的影响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游泳运动模型(持续运动、间歇运动),采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法,观察大鼠海马cAMP浓度变化,并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运动后持续组和间歇组cAMP浓度均呈锯齿形特征,但变化规律有明显差异。持续组先降后升,与对照组相比在即刻、60min、120min、240min有所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在60min达到最低值(p〈0.01);运动后30min略高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间歇组先升后降且变化幅度逐渐增大,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后240mincAMP浓度达到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运动后30min、120min cAMP浓度呈下降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后即刻、60min cAMP浓度略有上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游泳运动方式对海马cAMP的影响不同,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强度间歇游泳运动对青年肥胖女性减肥的效果。方法:20名自愿参加青年肥胖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名,实验组进行12周4次/周大强度间歇游泳运动,运动方案为以85%VO2max强度完成200m游、再以55%VO2max强度完成100m游、间歇休息3min为一组,重复6组;在运动计划实施前和12周结束时采用ZEUS9.9身体成分分析仪测定受试者身体成分。结果:与对照组或运动前比较,实验组青年肥胖女性的体重、BMI、腰围、臀围、WHR、体脂%、身体脂肪、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均出现极显著性或显著性减少(P0.01,P0.05),而肌肉量和蛋白质量则出现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大强度间歇游泳运动对青年肥胖女性有明显的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5.
振动训练同振幅不同频率与振动时间对血流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有研究表明,全身振动训练法(WBV)对增加皮肤血流量(SBF)有影响。但特定频率振动或不同振动持续时间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相关研究并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振动频率下,前臂血流量变化是否存在差异,不同振动持续时间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变化。方法:选取22名普通高校学校生随机分入两组分别为30 Hz组与50 Hz组,每名受试者前臂被动振动10 min,观察振动期间及振动后恢复阶段10 min皮肤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1)30 Hz组和50 Hz组在振动训练开始的前4 min内前臂皮肤血流量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2)30 Hz组和50 Hz组SBF均在振动训练开始后5 min达到峰值,在振动的5~10 min中,两组皮肤血流量均保持较高值。3)在恢复期,30 Hz组皮肤血流量低于初始基线值,而50 Hz组皮肤血流量保持高于初始基线值。结论:30 Hz组与50 Hz组皮肤血流量在5 min内均有显著性升高,50 Hz组升高更加明显,并且在振动结束后恢复阶段血管收缩速度减慢,皮肤血流量加速现象保持持久,50 Hz振动可能对于加强训练者循环功能有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在训练中和训练后联合补充谷氨酰胺(Gln)对运动员机体的影响.10名运动员分别进行两次75%最大摄氧量的功率自行车运动,运动员在两次测试中分别补充谷氨酰胺(补充组)和安慰剂(补组)饮料,在运动后开始60 min,受试者进行第一次谷氨酰胺或麦芽糖糊精饮料的补充,然后每隔45 min服用等剂量的饮料,再服用4次,直到运动结束后2 h,在不补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在运动后即刻有所降低;而在补充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基本没有变化.在运动后2 h,补充组和不补组,血浆Gln浓度虽然都有所降低,但是在Gln补充组,血浆Gln的降低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补组,降低结果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瘫学生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脑瘫学生30名分为3个组:实验组(EXG组)、对照组1(CON1)、对照组2(CON2)。实验组采用有氧运动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照组1采用单纯有氧运动训练、对照组2采用单纯核心稳定训练,通过12周康复锻炼,收集三组受试者体质状况、粗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和运动成就动机数据。结果:EXG组和CON1的整体体质状况有积极变化,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变化呈显著性差异(P<0.05),CON2在骨骼肌、基础代谢率两项指标呈显著性差异(P<0.05)。EXG组在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有积极变化,呈显著性差异( P<0. 05),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极其显著性变化(P<0.001);CON1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有一定改善,但变化不显著(P=0.062);CON2粗大运动功能产生了显著性变化( P<0. 05),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有限(P=0.065)。EXG和CON2组整体平衡能力有积极变化,呈显著性差异( P<0. 05);CON1的平衡功能有一定改善,但效果不明显。运动成就动机方面。三组受试者整体运动成就机均发生明显变化,回避失败动机上EXG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应力水平的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长骨生长发育的影响.将24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游泳运动组和跑台运动组,每组8只,游泳运动组和跑台运动组分别进行为期9周,每周5次,每次60 min的游泳和跑台运动.运动结束后取后肢胫骨进行骨矿含量和三点弯曲实验.游泳运动组各项骨矿含量指标皆高于对照组,仅骨灰度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跑台运动组各项骨矿含量指标除骨灰度外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指标中,游泳运动组的弹性载荷非常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显著高于跑台运动组,跑台运动组弹性载荷显著高于对照组,最大载荷和弹性载荷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两种应力水平的运动都能够提高胫骨的骨矿含量,跑台运动的作用较强.两种运动对骨的生物力学特性皆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有所不同,跑台运动对骨的抗变形能力的提高高于游泳运动,而游泳运动的对骨的抗断裂能力的提高高于跑台运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CE基因I/D多态性与HiHiLo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71名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子进行4周高住高练低训(HiHiLo),方案为每日在低氧环境(O2浓度为14.5%~14.8%,大约相当于海拔3000m)中休息10h,每周进行3次75%.VO2max低氧训练(O2浓度为15.4%,大约相当于海拔2500 m),其余时间在常氧下训练;测试其HiHiLo前后的.VO2max及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PCR分析受试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训练前各组基础值经方差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训练后,.VO2max、.VO2max/W、RBC、HB和HCT在整体及Ⅲ、D组都极显著性提高(P0.01),但GG组除HCT显著提高外(P0.05),其他各指标虽有上升,但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HiLo能够提高有氧能力;携带ACE基因II和ID型的人有对低氧训练更敏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青春期是骨质疏松初级预防的重要时期;游泳作为一种非负重运动方式,对改善青少年骨量方面的作用有待证实.研究通过对2~6年室内游泳训练儿童骨量的研究,探讨长期室内游泳训练对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运用定量超声骨强度仪对招募的20名长期系统室内游泳训练(平均训练年限4.3±1.7年)的儿童(游泳组)和20名无训练史的普通儿童(普通组),进行骨强度测试.结果 游泳组身高高于普通组(145.5±11.3,142.3±15.1;P>0.05)、体重低于普通组(36.1±9.1,39.25±17.0;P>0.05)、BMI低于普通组(16.8±2.3,18.8±4.7;P>0.05).游泳组SOS值(3738±92m/s)显著低于普通组(3824±52 m/s),经T检验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游泳组骨量百分位数(游泳组61.55%±25.07%、普通组84.25%±12.30%;P<0.05)和Z-值(游泳组0.33±0.80、普通组1.14±0.54;P<0.05)均显著低于普通组.对Z-值的具体分析发现,游泳组有6人(33.3%)骨量低于平均基线水平,普通组骨量均高于平均基线水平.相关分析显示,游泳组SOS值与身高(r=0.628,P<0.05)和体重(r=0.551,P<0.05)存在中度相关,与其它指标无显著相关;普通组SOS值与其它指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长期的系统游泳训练可有助于青少年获得更理想的身体质量.长期室内游泳训练将引起青少年骨量减少;长期室内游泳训练产生的骨量减少,会对身高和体重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参加2009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的149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动机中目标定向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任务定向、自我定向适中者多,高任务目标定向和低任务目标定向者少。2)男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自我定向因子上差异不显著,但在任务定向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运动等级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任务定向因子上差异不显著,而在自我定向上健将级运动员得分高于二级运动员差异显著(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运动员在任务定向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性别和运动等级在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因子上均无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2.
加速专业化进程,迅速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竞技健美操距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分析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征和发展方向后认为竞技健美操是集体能、技巧、音乐和艺术表现力为一体的综合运动项目,我国目前的竞技健美操训练体系很难达到高水平成绩,必须加速我国竞技健美操队伍的专业化进程,以应对竞技健美操可能加入奥运会的形势,并提出建设竞技健美操专业队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有氧运动对II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有氧运动对II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响.随机选择42名确诊为II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有氧运动半年,对照组服用黛力新.实验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二组II型糖尿病患者调查.实验后两组之间个别因子有差异,总分无差异,在人际关系、躯体化、焦虑等得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有氧运动有助于II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且主观评价与心理感受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健美操已纳入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探讨了异质分组教学模式在大学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实验对照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研究表明:异质分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健美操的动作技能、动作配合、创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能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以后的健美操教学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微格教学模式提高健美操教学与训练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读文献资料和健美操教学训练实践的基础上,重点阐明了微格教学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价值和成功经验.说明应用此法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把微格教学模式运用于健美操教学训练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合作+竞赛法”在高校健美操专选课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合作+竞赛法”在健美操专选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合作+竞赛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健美操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有利于客观反映教学效果,改进和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探究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进行实验对比,研究发现,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实效性,促进高校学生个性发展,增强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男子竞技健美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男子竞技健美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结果发现,我国竞技健美存在着落后于世界水平、运动员人数较少、教练员学历偏低、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最后提出应当从加强运动员管理、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增加裁判员培训、重视科学选材和加大后备力量的培养力度等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我国竞技健美操科研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3种体育核心期刊有关竞技健美操论文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竞技健美操科研发展相对滞后、不平衡,理论框架尚未形成,许多领域研究涉及较少甚至空白。通过分析,为竞技健美操科研实践提供科学、先进的方法,并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健美操科研工作的方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论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力量训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竞技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高频率、大幅度的完成以力量为核心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力量动作.探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对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97-2000年健美操竞赛规则>和运动训练实践,提出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要具有规范性、均衡性、多样性、全面性的特点.从力量素质的分类中,选择符合健美操运动员需要的力量训练内容,以分阶段训练的方法,进行针对性很强的训练.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