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作为凝固了的过去,叙述的是人类的昨天,历史的过去性使今天的学生很难仅凭教师的课堂讲解去了解或接近历史。再加上我们现存的历史教学更多的还是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学生对历史学习大都认为就是对识点的画画、背背,而教师的评价也更多的是认知目标的评价。因此,学生很难真正走进历史,甚至还出现为数不少的尖子生历史考试不及格,他们感觉现行历史教材的部分内容设置缺乏趣味性,很难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关键是教师没有让学生接近历史,没有带他们走进历史的舞台。就如何让学生走进历史的舞台?笔者粗浅地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我校九年级学生中进行的《你的历史课堂,你幸福了吗?》问卷调查显示:48%的学生认为"不幸福",42%的学生认为"比较幸福",10%的学生认为"幸福"。由此可知,学生对历史科学习缺乏幸福感。通过深入的谈话、讨论,我了解到学生的这种不幸福的感觉来自课堂,原因主要有:一是历史课堂中的人名、地名及历史事件(背景、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原因分析)等没有吸引力;二是学历史就是背,辛苦、枯燥,难背易忘。由调查和讨论得知,100%的学生认为如果老师能讲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历史故事、历史小细节,能满足学习好奇心,增加课堂幸福感;97%的学生期待老师有妙法解决"背历史"这个痛苦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虹 《快乐阅读》2011,(20):77-78
新课改已施行数年之久,然而在应试之风气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依然存在僵化、僵死的近原始状态,并被一些教师美其名曰"原生态"。这一做法背离课改之道,另起炉灶,学生身陷其中,苦不堪言。读背记仍然披着"有效教学"的合法外衣,缺乏生命溯源的人文关怀,而现象背后的本质却折射出对当下何为有效课堂的追问?  相似文献   

4.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IS平台乃是一套兼容多种数字化产品的计算机软件。通过IS平台,可将原有历史课堂的"课上一言堂,课下背疯狂"状况扭转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乐园,并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最终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迎迎 《文教资料》2013,(19):165-166
摘历史课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学生与历史的心灵对话,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真相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洞察和对社会的透视能力,让他们具有作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努力让历史课上出历史的味道。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已实施数年之久,然而在应试教育的风气下,有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依然处于僵化的近乎原始状态,并被一些教师美其名日"原生态".这一现象背离课改之道,学生身陷其中苦不堪言.读背记仍然披着"有效教学"的合法外衣,缺乏生命溯源的人文关怀,而现象背后的本质却折射出对当下何为有效课堂的追问.恰当地发挥课件的功能,与课标和教材对话,探求提问的技巧,给予激励性评价,是历史教学冲破僵化樊篱、走向有效高效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先行组织者"在历史课堂中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历史变"活",增加历史的真实感和学生的历史感,使学生更直接地去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气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发挥出"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历史教学目标的需要,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先行组织者"。本文结合笔者在研究课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先行组织者"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情况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一座桥梁,是从过去通往未来的桥梁,没有这座桥梁,人类就无法向前迈进。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许多历史知识都比较陌生。他们所知道的那些历史,大多源于儿童读物,听到的历史故事,看到的动画片或电视剧,而这些是被艺术化了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教学存在着效率低下、枯燥无味的弱点。在很多人心目中,历史学科就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因此不少学生认为平时不用学,到考试前加班加点背一背就可以了;再加上每周课时较少,确实也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所以"悲剧"不断重演,历史学科的德育功效更无从发挥。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们完善  相似文献   

10.
充满活力而有趣的历史课堂相信是每一位历史老师的梦寐以求的,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学生对历史有很大的偏见和误解,他们不重视历史。老师们在无奈的同时不妨反思一下自身的原因,我们至今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爱"上历史,需要教师从转变教学方式做起。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关心学生是否"知之"而忽视了"好之"与"乐之",而结果就是学生消极被动甚至厌学。因此,打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一、师生平等,课堂民主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把"平等、宽容、民主、合作"带进课堂。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张扬个性,培养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动机和需要等。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传统的历史学习只注重"双基",情感的教育只局限于爱国主义,而往往又流于形式,因此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是"背多分"。学生只要将教材中的史实、结论熟练,准确的记住了,考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对现实的总结和反映,现实是不断演变的历史,通过学习历史,我们找到了昨天,我们更能发现今天和明天。历史课堂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怀古通今",打破地理和空间的界限,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找到现实中的历史,而这一切都源于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现实  相似文献   

14.
我校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由中等师范学校改制而来的普通高级中学,至今从事基础教育只有短暂的三年历史。三年多来,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的累,学生的苦。历史学科更是首当其冲,许多教师令学生苦背教科书,苦背现成的答案。对不听话的学生,教师只好放弃休息、假日,监督这些学生背书,罚抄练习十遍、二十遍,甚至五十遍。难道这是教师敬  相似文献   

15.
吕穆 《教师》2014,(4):42-42
正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许多学校和学生不太重视历史课,"重理轻文"的现象普遍存在,把历史当做一门副科。这样一来,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就逐渐降低了,以致他们的成绩等各个方面就较差。我们应该承认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当然这也增加了我们历史教师的工作难度。因此如何在课堂45分钟内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能力,是我们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笔者就此谈谈  相似文献   

16.
李冰 《考试》2009,(7):77-78
“学历史就是‘贝多芬’(背多分)”!“历史是副科,随便学一下就行了!”这是很多人在学习历史时的观点。这种观点在初一学生中也是很普遍的。因此,怎样在这种大环境下怎样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就成了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最棘手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将活力注入历史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或许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正上课"勾一勾"教材的重点,课后"对一对"教材完成作业,考前"背一背"教材勾画的内容,学生之间缺少交流,更未形成互动关系,他们普遍认为学习历史的法宝是"背"。这种学习方式消磨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转变广大师生对历史的教学方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一、主动接受学习教育理论家认为学习有两大本性,分别是接受本性和构建本性。接受本性指学习是"经验的获得和积累的过程",构  相似文献   

18.
在很多学生的眼中历史课是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历史课缺乏生动性,让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但是事实上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因此历史是活生生的,历史课也应该是生动的,历史老师应让已逝的历史"活"起来,让历史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历史的激情被激发。  相似文献   

19.
肖琴 《课外阅读》2011,(6):225-225
历史教学看似容易,其实不然。如果把历史课仅仅看成是讲古人之事,对学生要求仅仅是熟悉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倒也容易;比如说听、背、记成为课堂的主要活动流程,但结果是这样的课一定枯燥,而且,学生也一定不会喜欢。但如果为了让学生喜欢历史课,课堂上进行频繁讨论或者频繁的视频,比如说:某老师在讲述抗日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候,引用了日本NHK电视台的《映像的世纪》一个片段。纪录片中有日本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之后的惨烈情况。一些学生表示,日本得到这种结果是活该。教师听到后也不做任何的表态。这样的课堂貌似生动,但实际上学生在课堂是没有什么真实的收获,学生不会真正的爱上历史课堂。这两种模式分别来自课改前和课改后的典型课堂,他们都没能完成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基本的载体都不能实现,历史课堂的精神价值又如何体现,学生又怎能真正的爱上历史课堂呢?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1做好课堂导入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因此,教学的开课艺术十分重要,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在认真分析"历史告诉我们什么"一课时,笔者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