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唐代诗歌书法艺术都达到了其发展的艺术高峰,二者之间又能融会合流,共同繁荣,其原因主要在于唐代国力的空前强盛,思想领域内的大力开放,科举制度的以诗、书取士政策,历代皇帝对诗、书的大力提倡,其他姊妹艺术同时繁荣的影响,以及创作主体所表现出的共同艺术精神。唐代不同时期诗歌书法的发展,都贯穿了这种基本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2.
艺术的发展要受到政治功利因素的干预。这在唐代的书法艺术中有很明显的反映。文治的需要,使众多的书法家挤身仕途;而书法家干禄的成功又促使唐代书法空前的繁荣,以至于尚好书法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风气。干禄实用也决定了书法端庄、易识、整饬的面目特别突出,这是唐代书法“尚法”的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唐代诗歌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认为:唐代诗歌与书法在发展中具有整体上的同步性;唐人对诗歌和书法的抒情言志作用在理论上已有明确和较为深入的认识;唐代诗人和书法家,在他们的创作中表现出了一致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理论满足具象比喻,没有向理性化进一步发展,影响严密的书法理论体系的形成及书法审美标准的建构,阻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其原因在:书法理论限于使用东方思维方式;书法作品被当成玩物,不被当作艺术品对待;观念上过于重视经验,而轻视理论。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借鉴西方的理论分析方法,同时引入新的词汇用语,建构新的书法理论体系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5.
颜真卿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兼收并蓄是其书法艺术风格的一大特色。他大胆地将不同的书法范式和书体有机地结合,使其书法艺术得以创造性地表现,《裴将军帖》正是这一艺术探索的典型范例。本文论述了颜真卿这幅字帖的艺术特色及其对现代视觉艺术创作所具有的美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书法艺术"经历了由书写到书法再到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书法创作的意义尤为重要.文章就从书法创作的特点、方法和准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墓志是古代石刻的重要表现形式,亦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蕴藏着丰富的书法艺术价值。唐代墓志艺术内涵丰富,文字书体多样,志文多用楷书。由于北朝后期曾发生文字复古现象,因此唐墓志中出现了许多隶书。唐太宗倡导行书入碑,于是唐墓志中又有了不少行书。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墓志书法,它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书法史学价值与书法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唐代和亲公主的婚姻礼仪及家庭生活进行研究,一则可明晰婚姻礼仪的传承与变化;二则可扩大唐代历史研究的视野;三则从妇女史角度看,可见唐代公主的不同风貌。和亲公主的婚礼与一般公主婚礼相比,有了悲壮及异域的色彩。一般都要经过册公主、求婚、亲迎、送亲、改汉为胡等过程。和亲公主婚后一直处在屈辱、动荡不安的家庭生活之中,主要表现为嫁祖孙三代、殉葬、媵婚、被抢、被杀等。  相似文献   

9.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创作求新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动力。我们应继往开来,充分发挥书法的丰富内涵和表现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成就,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科举应试的书体与书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前人多有论述。一般认为,“馆阁体”一类应试科举的书体严重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但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科举重书有它存在的现实意义,它是书法艺术的基础教育,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益无害。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中国书法文化的兴盛期,不仅涌现出许多书法名家,而且形成了不少书法世家。书法世家在唐代的形成,既与毛笔手工书写的时代大背景相关,又与唐代尚好书法的社会大环境有密切关系。书法是唐代士族普遍注重的家学,成为士族保持优良门风的基本要求。唐代书法世家是士族保持家学和门风的结果,以唐前期最为繁盛。唐代中后期,随着士族“衣冠荡析”,门风废替,家学零落,书法世家也渐渐衰落。唐代书法世家承前启后,在笔法传承中发挥了接力作用,他们为法书名品的守护和递藏作出了积极贡献,还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碑志佳作,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书法旅游开发,可以促进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云南有曲靖二爨碑、昭通孟孝琚碑、大理南诏德化碑、丽江东巴文等书法资源可供开发,从开发现状看,部分地区重视但刚起步,还有相当空间,整体上云南还滞后。发展书法旅游,要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考查书法资源的地域分布,并对书法及相关资源如风景、民俗、旅游产品等进行整合,设计好书法旅游线路,加强宣传,加强从业人员的书法教育。同时,在开发中要注意对书法艺术的尊重和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纵观元代书法的发展历史,通过拜读和鉴赏有着"元人冠冕"之美誉的赵孟頫大师传世的经典书法作品,不难发现他把元初日渐式微的书法艺术引领和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风貌,使元代书法焕然一新,独树一格。赵孟頫卓著的书法艺术成就,为元代的书法艺术在后世得以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书法艺术的欹中取正之美体现了动态平衡的审美效果,具有生动的神采,表现出灵动、骏健、奇险、潇洒、奔放等审美意境。仰俯、转侧、向背是书法欹中取正的主要结构规律。书法史中的不同书体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欹中取正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5.
书法美的本质属性是抽象线条的艺术组合,但人们在创作书法或欣赏书法时,往往会受到客观世界具体形象的启悟,产生联想,从而使抽象线条中寓有一定的形象性。这种形象毕竟不是形象本身,而是依附于抽象表现的“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自由联想。书法艺术这种形象的联想与异化,正是书法线条本身的抽象与综合,这种形象思维是美的艺术作用的显示。  相似文献   

16.
洗尹默一生潜心研习书法,成就斐然;其书法理论重在阐释,具有普及意义;其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发展,武术的防身功用、健身价值、文化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武术人才尤其是武术专业教师、教练员的需求量增大,其培养工作意义重大。以书法艺术与武术的相互联系为切入点,分析两者在技艺学习过程中的相辅相成的相通之处,探讨普通高校武术专业课程中开设书法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以期为普通高校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也是中国传统的艺术之一。迄今为止,书法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随着计算机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普及,加之近20多年来应试教育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巨大压力,传统的书法课几乎被废弃,广大中小学生对练习书法的意识也越来越淡薄。而成年人的字体已经成形,在练习书法过程中较中小学生困难多一些,本文就成年人如何练习书法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我的老师砚农张运成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书法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书法人才,其书艺人品名重乡里。在当前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历史主旋律和文化背景下,深入研究砚农先生的书道人品,弘扬其爱生如子、深入经典、强调基础,关注修养、全面育人的书法教育思想,对于传承晚清民国以降的书法艺术创作及书法教育理念与方法,承嗣正统、开引后学,为新时期加强青少年及大学院校书法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范式,对于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士君子风范,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书法创作缘于作者思想感情的需要,无意识与书法创作的关系复杂而微妙,但无意识的巨大创造功能庸毋置疑,在书法创作活动中,无意识的过程是主要的,剥夺这样一个过程就等于是完全取消书法艺术创造。书法创作中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就是"书初无意于佳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