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照应是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语言成分的关联点,英语中照应关联点是显性的,汉语是隐性的,但均可在语篇上下文中找到。本文以韩礼德照应理论为基础,具体分析英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照应衔接特点和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译者在英汉互译中第三人称代词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代词回指语先行项的可及性”、“代词回指语的功能”、“代词回指语的数量分布”等三个方面论述汉语和阿拉伯语篇章中代词回指语表现出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两种语言本质上存在的不同所决定的.在进行两种语言的篇章理解和互译时,只有充分考虑到二者在代词回指语使用上所呈现出的特性,才能对篇章语义正确地理解,进而得到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3.
第三人称代词在英汉语言中作为连接语篇的重要手段,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对于没有异议的前指照应,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解释代词与被照应词之间为何能形成照应关系:而对于是否存在后指照应则始终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Ariel的可及性理论与语义学的结合上对前指照应进行阐释;同时,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后指照应存在的根据,指出:后指照应在英汉语言中都属于特例,不足以证明英汉语第三人称具备双向照应功能。  相似文献   

4.
代词“it”用在某些动词或介词后 ,构成习语 ,成为动词或介词形式上的宾语。在具体使用中 ,本身有时无实义 ,语法上称作“虚义”it。在习惯用法中 ,它代表着不同的具体意义 ,而且比其它人称代词有更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董解元西厢记》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出现频率高低悬殊。其中“你”出现频率最高。主要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尔”和“汝”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用例较少。“汝”的用法和“你”在语法上并无差异。可以表单数,也可以表复数。“您”单用时,可以表示第二人称复数。“恁”用作第二人称代词。是“你”的方言变体。“贤”是表示尊敬意的第二人称代词。作品中出现次数较少的“伊”大多用作第二人称代词。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第二人称代词继承了上古汉语人称代词单复数同形的特点。但也出现了个别的代词后加“们”表示童数的用法但用例极少。  相似文献   

6.
有关词语的非指示用法分为两种,即照应用法和非照应用法。指示词语的非指示用法的特点不涉及语言外的语境因素,指示词语所指的实体只存在于文篇之中,具有文内照应的功能。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语亦或是其他的语言之中,“来”多是被当做方位指示词出现的。在以往的研究中,“来”这一动作表达方式也多是被当做指示性的方位词,本文从“来”的非指示表现形式和特点入手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董解元西厢记》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出现频率高低悬殊.其中“他”出现频率最高,成为《董西厢》中第三人称的主要形式,主要做主语、宾语和定语.“他”主要用于单数.除了指人外,“他”还可以指人以外别的事物,还可以表虚指.但此时的“他”还没有形式上的性别的区别.“伊”和“伊家”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用例较少.“伊”作为第三人称代词,要比“他”早.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第三人称代词仍然没有单复数的区别,要判断其表示单数还是复数,需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决定.但是也出现了个别的第三人称代词后面加“(每)们”来表示复数的用法,但是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用例却极少.  相似文献   

8.
语境体现权势关系,在总统辩论中尤其明显。候选人在总统辩论中对人称代词的选择其实是主观能动构建语境的过程,其中对人称代词“I”和“we”的使用体现出强大的政治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冯薇 《职大学报》2010,(4):53-55
本文主要是对日本语中的人称代词的种类、使用的对象以及不同代词的尊敬程度和人称接尾词的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根据不同地位或年龄的人,所使用不同程度的人称代词的特点来分析和阐述。在不同代词的使用上都有一般、尊敬、自谦、简慢,还有长对幼、上对下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再谈反意疑问句陈静波反意疑问句(附加疑问句)是一种常见的疑问形式,主要通过重复陈述句中的主语(往往是代词)和谓语构成,否定词not常常使用“-n’t”形式,同主句中的助动词、情态动词或动词等构成缩略式。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下面分...  相似文献   

11.
“每”“各”是指代词内的特殊组成部分,由于二者在意义上存在着相似性,因而在用法上易于混淆。本文从其搭配方式与形式特点的定位,搭配能力及其差异分析,“每”字短语与数词“一”省略与否的内在关系这三方面对其句法上的搭配功能进行归纳总结,对探求二者之间的异同及其搭配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了“照应”这一衔接手段在实际运用中经常出现的三个问题,即歧义照应.弱照应和笼统照应从理论上指出了这些问题的所在,并在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缅甸语第一人称代词在使用过程中长辈和小辈、上级和下级、僧侣和信徒之间存在有谦称、卑称和一般自称之别,同时这些称谓还有区分男用和女用的不同形式。这不仅与人称代词的形成历史有关,还与缅甸的社会文化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4.
考察《淮南子》中所有的“莫”字,从其语义和句法功能分析,《淮南子》中的“莫”有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两种用法,作无定代词占优势.“莫”作无定代词表示“没有什么人(事、物)”,作否定副词表示“不”.“莫”可用于叙述句、比较句、宾语前置句、“莫不”固定结构句.  相似文献   

15.
关于“所”字的词性,历来学者认识不一,文章综合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认为用法高先生所提倡的“代词性助词”较为合理.通过对《说苑》中的“所”进行穷尽式的量化研究,认为其中“所”作为代词性助词使用频率最高,占97%,名词“所”使用频率相对较低,而假设连词“所”基本消失,其中有3例可认为是假设连词,也可认为是代词性助词.根据这...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采用白话写成,使用的词汇种类多样、各具特色。其中的自称词十分丰富,既有自称代词,又有自称称谓,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文章对《西游记》出现的自称词进行细致的归类与概述,对部分自称词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语用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韩语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汉语的极大影响。但又保持了自己的语言特色。本文拟在就韩语汉语的敬语和表尊敬的代词进行比较,以期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韩语敬语的使用比较发达并词汇丰富,对于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代词并有形态变化。而汉语则相反,敬语词汇很少且代词的使用情况也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8.
“此其……”句式是古汉语常见的句式之一,学界大都以为“此其”乃代词连用。我们以为这一解释不尽妥善。这里略抒管见,以求教于方家。“此其……”句式中,“此”是个指示代词,这一点无庸置疑。问题主要在于“其”字上。按照“其”的性质,“此其……”式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代词+代词“此其……”全式是一个判断句,“此”是主语,“其”是名词性谓语的定语或者定语的一部分,可译为“他”、“它”、“那”等。如:“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吕氏春秋》) 二、代词+副词“其”表示一种推测语气,译为“恐怕”、“大概”、“也许”等,修饰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  相似文献   

19.
在《水浒传》、《金瓶梅词话》、《红楼梦》中都存在一种人称代词宾语置于重叠动词之间的动宾结构形式VOV,以《词话》为最多,这说明VOV式的兴盛期在《词话》的成书时期。VOV有两种变式:一是VOV儿式。因为动词重叠后儿化形式不能带宾语,所以“儿”只能附着在VOV后,且表示轻松悠闲的意味。二是VO—V式。其中的“一”和后一个V是“同义”,起着舒缓语气的作用。《词话》中也有VVO式,而在《水浒传》中却没有,在《红楼梦》中则较多。这表明16世纪中叶是北方话人称代词宾语语序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20.
0.本文拟就《孟子》中“此”、“是”的语法功能及指代的语义特点,作一初步探讨,提出一些认识。1.“此”“是”的异同1.1 作为指示代词、形容词和语素的“是”在《孟子》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它的分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