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读余英时,在其论商业文化和中国传统时,所引明人俞燮一语引我注意:"若人皆知私为第一,则公亦可建矣。"尽管余文没有关于它的上下文,但此语如置入历史久远的中国文化中,其颠覆性则豁人耳目。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建筑艺术文化的翻译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文化的传播输出。它的翻译既包括一种语言内不同变体间的转换,语言与艺术形式的符号解读、转换,还包括不同语言之间的"语际转换"和重建。"语内解码"的过程是分析艺术作品"形"与"质"的关系,解读古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特质;"语际转换"则是译者对于译品(古建筑艺术)从源语到目的语的"深度翻译"。  相似文献   

3.
语言被称作记录文化的"活化石",俗语则可视为"活化石"中的上品"黄金"。汉韩两语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使得汉韩两语中的俗语有着历时的同质性;汉韩两语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使得两语中的俗语又有着共时的异质性。以文化语义学的研究范式,勾勒汉韩两语俗语文化语义具象化的逻辑进路,便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与把握两语俗语背后的文化始源。  相似文献   

4.
正确有效的双语公示语有利于传递信息,便利生活生产活动,大力提升我国国际形象;而错译公示语则不利于中国对外交流、文化传播。本文调查收集了南阳市区公示语的翻译,举例指出了语法、语用、文化因素等典型错误,提出"效用优先","读者中心"的翻译原则和改进策略,期望促使南阳市城市公示语成为南阳对外交流的亮丽窗口。  相似文献   

5.
称呼语作为语言徽章,标志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的身份地位,反映着民族文化的特性,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封建宗法制社会,素以"礼仪之邦"著称,而西方则是民主自由制和基督教神学发达的国家,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信仰造就了各自不同的称呼语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分析英语介词"at"与汉语介词"在"的各个语义项,找到其各自的基本语义和拓展语义,并对两者的语义拓展模式进行研究比较,从而得出两者在语义拓展模式上的差异。研究发现,"at"的语义拓展更为具体,在介引基本空间概念的同时,延伸出具体空间概念并通过隐喻拓展到具体非空间概念。而"在"的语义拓展则更为宽泛,"在"作介词介引"处所"是由"存在"直接拓展而来,而介引"范围、时间等"非空间概念时则是由"处所"隐喻和抽象化而来。可见,因为英语介词与汉语介词的特点不同,导致两者的拓展模式虽有相似性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往往意味着在将源语的文化移植到目的语文化中,丰富目的语的文化构建。富有中国道教特色的"妖"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往往被译为"demon"。本文从文化构建的角度将中国文化中的"妖"和西方文化中的"demon"进行对比,继而深入探讨这一翻译的广泛可接受性以及之间的差异,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在<非国语>中对<国语>所记载的不合于"道"的某些内容,从"其言本儒术,则迂回茫洋而不知其适;其或切于事,则苛峭刻核,不能从容,卒泥乎大道;甚者好怪而妄言,推天引神,以为灵奇,恍惚若化,而终不可逐"几个方面进行了批驳,充分表现出了他的"明道"意识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采用访谈法及观察法,对英汉语言接触而产生的回民街英语进行田野调查,重点对其语言特征及文化特色加以描述,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码转换及讨价还价的文化特色。通过与中国洋泾浜英语的比较,揭示回民街英语的本质特征。研究认为,回民街英语作为受惠语,其词汇主要源于施惠语-英语,语音及语法特征则以其母语-汉语为载体,其实质是一种新式的中国洋泾浜英语。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大多注重目的语文化的输入,然而忽视了本土文化对目的语教学的影响,导致学生不具有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学习,加强中国文化的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成功地开展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自然意义的天道是恒常而不可变更的,社会意义的天道则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神性意义的天道则具有永恒性、主宰性。道德形上学意义的天道观虽有其变化的一面,但其核心始终是"仁义礼智,天道在人"的观念。从西方思想文化来看,与中国文化中的天道观相对应的是其神论。大体上说来,西方神论的历史演变是从古希腊的多元神论开始,经过理性思辨的上帝观的洗礼,并与希伯来惟信传统的上帝观相结合,终而形成了基督教的上帝观。中西天道观的相通之处使基督教得以在中国传播,并为部分晚明学人所接受,而二者之间的差异则决定了基督教东传的种种曲折与反复,决定了基督教传教士与晚明学人之间的差异。前者旨在"学术传教",而后者则重在"以教引实"。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语:城市群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同时,城市群正由过去重经济、交通和人口的"经济型城市群"逐渐向重生态、文化和生活质量的"文化型城市群"演化。中原城市群建设是中国现代化的一面镜子:一方面是农业人口数量巨大,自然资源相对紧张;另一方面则是历史传统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前者提出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和严峻性,后者则意味着河南更有条件及能力在"文化强国"战略中有所  相似文献   

13.
《莆田学院学报》2019,(4):68-74
以语境理论中的语旨要素为核心,选取中国神话典籍《山海经》的两个英译本为例,从模糊指称解读、一词多义、文化核心概念词三个方面探讨"显性语旨"和"隐性语旨"在译文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译者在典籍翻译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语旨要素,从而提高译本的质量,更好地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Gudykunst 将十二个不同文化的国家按"低语境"到"高语境"的方式排列,结果显示中国文化具有高语境特性.本文将由此角度探讨中国高语境文化下的感谢语的特点,希望能对克服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感谢语的使用障碍与误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的翻译改写策略得到了目的语读者的广泛接受,使一系列中国文学文化作品走进西方文化。他的原文文本选择别具匠心,指向了一系列倡导性灵、闲适、幽默的中国文史哲作品,同时采用了翻译改写策略,满足了目的语的读者期待,其译本一再登上西方主流媒体畅销书的榜单。林语堂介绍中国文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当下为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首先要选择适合"走出去"的文本;其次要突破传统翻译观对忠实对等的过分强调,采用形式上归化与文化上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翻译的焦点问题集中在中介语、文化、翻译对等和语种等四个方面。"一带一路"视域下全面提升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的效率和效果的产业化要求主要有注重沿线国家的翻译合作、吸引其文化力量和借助其翻译资源。因此,促进翻译专业化就要制定和完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规划、借助文化喻体向沿线国家和地区准确传递中国文化、优化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研究、注重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翻译联盟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强调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重要性,而文言文作为我国文化典籍的主要语言表达形式,在其英译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与方法,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与精神。从文言文英译过程出发,阐述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并列举实例分析文言文英译适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朝鲜与中国有5000多年的友好往来历史。公元前11世纪,中国商朝文化就传到朝鲜。公元一世纪初,就有朝鲜人背诵《诗经》、《书经》、《春秋》等中国儒学经典。《箜篌引》是朝鲜古代文学中唯一传世的最早的古典抒情诗,不论其诗题、诗语、韵调、风格,还是内容、情感,乃至表现手法都受容于汉乐府。  相似文献   

19.
陈玉萍 《海外英语》2012,(9):162-164
译者的主体文化认知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对文化概念理解的不同,译者的主体文化认知也存在与目的语文化的客观地位相符或者不相符两种情况,针对这两种情况,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和格丽特·阿曼的"文化"概念提供了研究的切入点,而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和近代翻译小说则在实践层面上论证了只有符合横向文化的主体文化认知才能有助于产生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称呼语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思想,通过分析杨宪益、霍克斯英译本中称呼语的翻译,从纽马克"关联翻译法"探讨文化翻译时如何最好地再现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