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执政理念,同样也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即“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学生实行人本教育是教育落实党的这一战略思想的体现,也是教育活动在现代发展的大势所趋。笔者循着“以人为本”这一现代社会理念发展的脉络,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人本教育”还是应该主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树立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执政理念,同样也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即“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目前世界上先进教  相似文献   

4.
湟源县教育局党委紧密联系实际,把做好思想工作、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始终,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化.大学生是高校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高校教育者必须理解“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性,在El常工作中切实进行落实,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加强思想引导,改进教育改学,完善常规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服务.  相似文献   

6.
任平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206-20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不仅为我国社会经济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我国教育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校教育要实现以人为本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宗旨。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四个统一”,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相统一,学生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贺州市教育局是贺州市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唯一的市直属机关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已于今年3月底结束。为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该局结合本地教育实际,坚持以"破解三大难题,办好五件实事,促进贺州教育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  相似文献   

9.
高东方 《学周刊C版》2010,(8):195-195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深刻、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  相似文献   

10.
周玉娟 《文教资料》2012,(22):109-110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本;教育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教育要以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为本;教育要以促进人的持续发展为本。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和价值基础。说到底,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实践就是以生为本,具体工作中更要体现生本为先。以生为本,是职教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生”首先指的是广大学生,“本”指的是发展之本, 即实现广大学生的教育利益、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一切发展之根本。学生是学校的衣食父母,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的存在与发展。以生为本,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一个基本内涵,就是强调“以人为本”.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多年来,我们共同关注和研讨的是教育教学工作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为核心,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但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育者自身的发展以及价值的体现,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在研究和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琼 《中学文科》2009,(12):13-14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理念,落脚到具体办学实践上,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即“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和实现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近日,晋城市教育局动员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党员和教师,学习和弘扬以“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转变作风,鼓足干劲,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市教育局党委下发了《关于深入学习“右玉精神”大力加强作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把学习弘扬“右玉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与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确保活动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16.
潘霞 《现代语文》2008,(12):77-78
党的十七大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写进了党章,并把它作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生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形式。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生本教育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写进了党章,并把它作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生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形式。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主。本文就生本教育在中专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所起的作用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运用到教育教学上应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本”。教育教学不能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而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出发,即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独特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活动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19.
当前,“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这标志着一种富有人性化的社会发展观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人文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把新的课题。新的矛盾摆在我们的面前。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教育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时,就迫使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教育。关注教育的“以人为本”,使全体人民都能得到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国教育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