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越文化在明清时期已达到鼎盛,而此时小说创作也是硕果累累。明清小说的作者多来自吴越地区,作品的题材内容也多取材于吴越地区,明清小说中蕴涵了丰富的吴越文化。吴越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说的发展,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也推动了吴越文化的发展。探讨吴越文化与明清小说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明清小说灿烂辉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骄傲,明清小说繁荣与丰富到如此程度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小说史所望尘莫及的。吴圣昔在《明清小说与中国文化》中,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了明清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指出:中国文化是明清小说的母体,明清小说就是在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文化场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化对于明清小说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明清小说受到古代中华的生活文化与历史文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育,既反映了明清时代生活文化的特有景  相似文献   

3.
小说发展到明清时期已进入全面发展繁荣的新阶段.其无论从各个方面都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成为后人研究明清小说的文本材料.明清小说的结局的特点,既反映出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的不同,也反映出小说家的审美倾向和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的主试文体,明清小说作者对此十分熟悉,他们在长期的习业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八股文式的惯性思维,转作小说时,这种惯性思维也随之运用其中。这不仅表现在明清小说经常提及八股文等相关内容上,更表现在深层的创作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明清小说的繁荣也有赖于此。  相似文献   

5.
充分发掘和整合苏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苏北"明清小说旅游线",对于进一步繁荣苏北地区的旅游业,提升苏北各市的知名度和经济实力,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开辟以"明清小说"为旅游实体的旅游路线,可以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我国旅游业的多样化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小说在明清两代创作上有了极大的繁荣,而小说理论批评也已经突破了传统文论在更深的层面上展开对小说自身性质、特征及价值的认识和探求,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论及明清小说理论对典型形象塑造的关注、探索,以此说明明清小说已拥有了典型学说理论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以“补史”论对明清小说的影响为视角,阐述了明清小说的历史意识。指出,重史尚实的文化传统导致了历史题材小说的空前繁荣,借史垂鉴的创作目的决定了历史题材小说的现实寓意性,循史遵统的思维取向规范了历史题材小说的伦理教化性;分析了明清小说在反映社会历史生活方面的三个特点:详变略渐、贴近现实和囊括包罗;比较了“事关军国、理涉兴衰”,展示重大历史事件与“世情民俗、市井百态”,再现社会历史风貌这两种类型的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小说在明清两代创作上有了极大的繁荣,而小说理论批评也已经突破了传统文论在更深的层面上展开对小说自身性质、特征及价值的认识和探求,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论及明清小说理论对典型形象塑造的关注、探索,以此说明明清小说已拥有典型学说理论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以“补史”论对明清小说的影响为视角,阐述了明清小说的历史意识。指出,重史尚实的文化传统导致了历史题材小说的空前繁荣,借史垂鉴的创作目的决定了历史题材小说的现实寓意性,循史遵统的思维取向规范了历史题材小说的伦理教化性;分析了明清小说在反映社会历史生活方面的三个特点:详变略渐、贴近现实和囊括包罗;比较了“事关军国、理涉并衰”,展示重大历史事件与“世情民俗、市井百态”,再现社会历史风貌这两种类型曲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谷倩兮 《文教资料》2014,(21):14-16
十四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一个繁荣时期,特别是在小说和戏剧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经典之作,影响极为深远,开启了这些作品在东西方其他国家翻译传播的篇章。在意大利,一百多年来,经几代学者、汉学家的不懈努力,明清小说戏剧代表作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介绍和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有三次大的变迁 ,又可分为四个大阶段。明清小说则可划分为三个变化的小阶段。从诗词引入小说的前后变化情况 ,可看出明清通俗小说的某些特色 ,也可看出明清小说对宋元小说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12.
明清小说创作注重人物语言的可视性,视觉性语言的生成遵循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受语言“经济原则”的制约。小说文本中视觉性语言有其独特作用,即减少叙述性语言,增强小说画面感,让人身临其境;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结构上引起下文。视觉性语言将读者带入小说情景,实现了读者与作者的交流。人类生活方式及思维模式的变化,促使明清小说剧本化倾向加剧,传播者的动机意图及接受者的审美转向,决定着明清小说视觉性语言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明清小说关系研究颇具文学及社会意义和价值,可以从鲁迅小说对明清小说思想及艺术的批判继承与发展、鲁迅对明清小说的学术研究以及鲁迅运用明清小说作为资源在其杂文中做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几个方面切入研究。但就研究总体状态而言,新中国成立前多为较直观的感受;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一段时期内的相关研究屈指可数,难以形成规模与特色;新时期以来,这一研究展现出一种多维度的纵深迈进。  相似文献   

14.
与会者对明清小说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就明清小说与中国文化,就《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和《娇红记》等作品发表了各自看法。这次研讨会将在明清小说研究史上留下开拓的足迹。  相似文献   

15.
明清情欲美学是明清小说的思想基础,明清小学是情欲美学的审美体现。明清小说主题的批判性与悲剧感的深化,审美地表现了封建体制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激化。  相似文献   

16.
1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 1)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与小说的早期形态 一般了解: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及其对后世小说发展的影响古代文言小说的三个要素神话、寓言故事和史传文学对古代小说的影响寓言故事、史传文学与小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明清小说在中国古文学中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明清小说理论对艺术的真实性进过了以下三个阶段:实录的基本观念使准确的记录视为真实;"贵幻"的说法对试论观念作出了否定,更深一步的加深了对小说文学性的相对理解。之后具有写实思想的写作观念呈偏"实录"式,其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重复的否定之中完善了艺术的真实性。明清小说的这种探索历程与当代小说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8.
在明清通俗小说中,有大量的俗字。阅读和研究明清小说,应该注意其中的俗写。我们以明清小说刊本为基 础,对"跴"、"■"、"肘"、"■"、"并铁"、"担括"、"拇量"、"■"、"■"等俗写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9.
明清小说作者十分熟悉八股文的语言风格,转作小说时很难摆脱原有的束缚。小说作者将八股文骈丽的语言以及引用书经的用语方式应用到小说写作中,形成了"以时文为小说"的八股笔法,尤以语言风格最为显著,这使得明清小说的语言被雅化了,并具有鲜明的八股色彩。  相似文献   

20.
小说戏剧,同源异流。明清小说创作在其题材来源,表现手段上,都渗透着丰富的戏剧因素,明清小说创作在吸收戏剧因素时坚持趋俗性的原则。正是由于吸收了戏剧因素的营养,明清小说的创作才得以取得辉煌的成就,透视戏剧与小说的同质因素,将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明清小说创作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