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始,中国近代化的民族报业就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报业的近代化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民族报业的产生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代民族报业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而且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传媒话语权的视角对清末报刊的历史进展进行了梳理,论述了近代国人逐步从洋人手中夺回公共话语权。到了维新运动时期,掀起了近代中国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由外报垄断中国新闻界的局面,从外国人手里夺回了一定的传媒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曾领先于世界,而中国近代的新闻事业却是在外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代至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出现了长达2500年的断层。邸报(《京报》)在封建社会中的垄断地位及其衍生的手抄报行业、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制度及其造就的报业生存环境和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本土新型报刊的兴起。  相似文献   

4.
赵君豪的《中国近代之报业》,是继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之后又一部重要的中国新闻史专著,不仅为了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新闻业状况提供了完备的资料,而且为传承中国优秀新闻人的责任意识,留下了珍贵的印记。  相似文献   

5.
中西近代报业发展中所出现的“曹汉现象”,即指报人不以新闻事业为最终归属,而利用办报达到政治或它方面的诉求。“曹汉现象”在中西近代报业的产生有着客观性,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政治环境,甚至报业本身起到了促进作用,但随后又因历史环境的差异而走向不同的发展道路。文章从价值取向、发展状态以及近代报业中主次地位问题三个方面对中西近代报业发展中出现的“曹汉现象”予以比较。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毕生的办报活动,一直与其反对封建专制及列强入侵,倡行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政治斗争相始终。其办报生涯之长,主办报刊之多,报业思想之新与丰,及报刊宣传的社会影响之大,在清末民初都是首屈一指的,实堪称为是近代中国报界之第一人。他的办报实践与理论及宣传活动,在沟通中西方文化思想交流,促进中国知识界思想大解放和近代中国报业自身发展,推动当时的社会改革进步与迈向近代化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正是这些,造就和奠定了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之伟大爱国者、报业界开山祖、杰出政治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及传播西方文化使者中之主角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刘枫 《天中学刊》2004,19(6):95-97
把中西近代报业发展的形态相比较可以看出,西方的近代报业产生早、发展快,而中国的近代报业产生晚、发展慢。同时,中西近代报业诞生后在发展速度上也有明显差距,西方发展快,中国发展慢。中西近代报业发展形态的相异,与大文化观、自由主义新闻思想、新闻传播观念、商品经济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清末新闻法规的产生及具体内容 ,探讨了清末新闻法规与近代报案、近代报业的关系问题 ,认为清末新闻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清末新闻法规的产生及具体内容,探讨了清末新闻法规与近代报案、近代报业的关系问题,认为清末新闻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陶澍的经世思想承前启后,既是对中国古代传统经世之学的继承,又是中国近代经世政革的先导。陶澍经世思想的直接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家学渊源、明末清初的经世之学、湖湘文化中的经世传统。它不仅对清嘉道年间经世思潮的形成发挥了巨大作用,扩大了湖湘文化在全国的影响,而且培育了一代人才,对中国由古代走向近代、由封闭走向开放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创办于上海最早的近代中文报馆《申报》馆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开拓创新,在办好报纸的同时。围绕报业为中心发展图书出版事业,其中在古籍出版方面引领潮流,贡献良多,成为中国出版逐步走向近代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声誉卓著的学者、政治家和新闻工作者。在其27年从事与报业有关的活动中,经历了维新运动时期、新民运动和立宪运动时期、民国时期三个阶段,主持了17个不同的报刊,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报刊理论和新闻思想:对报刊功能的认识;对新闻自由的理解;对舆论监督的看法;对报刊业务的突破。虽然粱启超的新闻思想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免有些局限,但对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发展,造就和奠定了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伟大爱国者、报业界巨子、杰出政治改革家与启蒙宣传思想家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为了打开侵略中国的大门,于1842年之前在岭南及南洋等地创办了一些中外文期刊。这些报纸不仅传播了基督教,介绍西方的一些科技知识,为殖民者侵略中国作舆论准备;而且开我国近代报业之先河,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学东渐: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历史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时间范畴争议颇多,有待辩证界定。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考察,外国办报理念和模式等因素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对中国近代报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理论层面,西方传媒化大规模侵入;在实业层面,西方报业资本侵入;在技术层面,西方报业技术被引进。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开政治家办报之先河,无论是报业实践还是报业理论,他都起到了“裂山泽以辟新局”的作用。在他传奇的报业生涯中显示的百折不挠的热情、忧国忧民的报人情怀,在他先进的报业思想中显示的敏锐和智慧以及卓尔不群的精神都展现了一代探索者的才华和风范,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应该说梁启超为繁荣近代报业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相似文献   

16.
喜洋 《考试周刊》2007,(13):127-128
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中,史量才是著名的杰出报业家。他坚持“国格、报格、人格”,以对国家、人民和历史的高度责任感,从事新闻事业。他具有独特、坚定、先进的新闻观:办报治史、独立报格、民主民本,这对我们当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遵宪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早年东渡日本,是其意识到“新闻纸,启人智慧”的重要时期。甲午战争后,黄遵宪迅速投入“以先知先觉为己任,借报纸以启民智”的实践活动,首倡《时务报》,旋又转赴湖南,力佐《湘学报》、《湘报》。黄遵宪在办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切近读者的接受能力、信息适量性原则等思想,不失为是近现代报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正湘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型,体现了这一地域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开始转向新的发展方向。以传统文化为主导的湘学,适应时代变化,最早开始了向近代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魏源著书立说,开风气之先,提出了前人未能想到的新见解,推动湘学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堪称湘学近代转型的前驱先路,为其走向新的时代奠立了基础。他提出的种种见解突破了传统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产  相似文献   

19.
《东方杂志》知识分子认为近代中国的新闻传媒的现状是:发行量小,种类少;内容贫乏;与外国报纸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新闻记者素质低下。未来新闻传媒要发展,必须要注意:多设报馆;调整报业的社会功能;选用良好的新闻记者;多设英字报;报纸自由;新闻与意见分离。《东方杂志》知识分子还对报纸与杂志进行界定,并认为社会性是近代新闻传媒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重庆的近代报业始于十九世纪末叶。中国西南最早的近代报纸就诞生于重庆,其发展步履维艰,几经挫折。然而,重庆近代报业的先行却愈挫而愈奋,所创报纸各具特色,博采众长。近代报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各家报刊上无不体现,其影响至深至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