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文章从我国人格权的沿革入手,阐述了人格权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法律关于人格权的保护及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法律特别是民法应明确人格权的具体内容,对新型人格权加以规范,明确肯定人格权法独立归编以及完善救济制度,以使我国人格保护机制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2.
人格权的权利属性,即人格权到底是一种民法权利还是宪法权利,在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法国、德国法中对人格权规定的分析,分别从宪法的本质、宪法与民法之间的关系和目前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情况,探讨人格权的权利属性问题。最终得出人格权是民法权利的一种,需要通过民法来加以规范和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通过记进行隐性采访,有利于保证获取证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有利于新闻宣传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做斗争,但在法律框架内,隐性采访既有空间也有禁区,新闻工作要十分谨慎地把握采访尺度,一,不经新闻机构的特别批准,记不得自行实施;二.应当遵守《国家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保密法规等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不得以引诱犯罪为手段,不得干预和影响司法审判。三,隐性采访所使用的手段,仅限于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应遵守保护公民,法人人格权的规定,不得以侵害被采访对象的人格权为代价。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人格权是民法上的权利,之所以出现宪法司法化的现象,通过对宪法与民法功能分析,不是因为人格权是宪法上的权利有意为之,而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自然人的利益,法院站在宪法秩序的高度,通过引用宪法条款,以弥补原本属于民法的具体人格权之不足。  相似文献   

5.
隐私权是公民享有的人格权,它受法律保护的程度,体现了现代人类自治、自律、维护自我权利的基本要求。近十几年来,我国立法、司法等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对隐私权的保护予以了高度重视。但从总体上来讲,相关的法律规定还不完善,对隐私权保护的水平还不高,有些人对隐私权的保护认识也还不够,所以侵权纠纷时有发生。笔者拟就隐私权的有关问题予以探讨,以求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规定和保护更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隐私和隐私权的概念,以及有关法律问题及其保护的界定,说明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在这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其局限性,并通过隐私权与名誉权的异同分析,论证隐私权应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从而认为隐私权保护的专门化也应成为立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课题的“精神权利法”,目前存在着民法、著作权法两种法律制度形式,不同国家民法典采取“合二而一”与“一分为二”的处理模式。它们之间主要通过“人格权”“精神属性”等连接点建立联系,又在定义与范畴、主体与客体、确定性与从属性等多个方面有所区别。通过比较看出,从理论或制度层面确立民法中精神权利制度的法律意义和价值更大,更能全面保护人的精神利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美国的公开权制度和德国的统一权利模式以及我国人格权制度体系以及法文化传统和现实,总结出植根于英美法文化的公开权不适合中国情的结论,并提出了借鉴德国的统一权利模式对人格权财产利益保护的意见。本文结合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对我国人格权财产利益的保护方式做出构想。  相似文献   

9.
一般人格权理论源于司法裁判的实践.在立法上,即使出现保护一般个人利益的意图,但尚未有国家出现"一般人格权"这种表达.大陆法系国家发展出这一理论的具体过程,是一个在司法裁判中将法学学说与审判论证相结合的过程.就规则体系来说,一般人格权并非具体人格权的上位概念,也并不能局限于适用于案件的具体规范层面理解,而应该作为具有普世的法技术与法伦理价值的"框架性权利".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也应该经历一个学说与司法实践互动发展的过程,贸然在立法中加以规定,未必能更好地保护一般人格利益,反而可能面对较大的制度试验风险.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作权法》对于职务作品权利的归属做出的规定十分详细,但是在实践运用过程中会使人们产生许多疑问。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对职务作品做出明确的界定,然后从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格权两方面,加强对作者的保护;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职务作品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尽快改变现有的职务作品权利归属制度的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人格权是自然人与生俱来的,是民事主体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大学生作为具有双重身份的"社会人"和"学校人",其人格权不论在与学校的何种法律关系中都受到法律保护,高校学生管理中应予以重视和保护。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人格权在宪法、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以及教育法律关系中的特殊性和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增强大学生人格权保护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和建立健全校内申诉制度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12.
学生人格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的社会和学校往往十分强调学生应尽的义务,而漠视学生的权利。实际上,学生拥有非常广泛的法定权利,包括受教育权、人身权(包括身份权和人格权)和财产权等,其中,人格权是学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利。我国一些法律法规都对学生的人格权进行法律保护。但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权教育,是保护学生人格的根本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谢飞 《华章》2011,(35)
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格权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人格权与舆论监督的关系方面.舆论监督是舆论界(主要是指新闻界)利用传播媒介发表各种意见或言论,对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生活进行批评、实行监督的权利.但是从法律角度来说,我们不得不面对一系列问题,比如,在涉及新闻侵害人格权的情况下,是否需要构建一套独立的新闻侵权制度;在人格权与言论自由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是否需要设立对言论自由进行倾斜保护的规则;对于新闻侵权的责任,是否应当由特殊的规则.宗旨,大众传媒对人格权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我国人格权法应当适应这一发展,通过理论发展和完善的制度建设对之进行合理的回应.另外,人格权商品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法律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人格权是自然人获得强制力保障的法律地位的表达,与人格取得相同,自然人的人格权亦是生而有之,并非私法赋予创设。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中人格权的私权化,以保护而非创设的角度出发,在私法领域中对人格权的保护呼之欲出。但人格权只需要私法的消极保障权能,不将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可以避免诸多理论矛盾。除了《侵权责任法》中的规定,建议在民法典中单设自然人人格保护一节,分别加强对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文化娱乐传媒业的高速发展,姓名、肖像等人格权在被商业利用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与此同时,不法商家的人格权侵权行为也日益泛滥,人格权财产利益纠纷时有发生,在多数案件中权利被侵害者是活着的自然人,他们可以亲自或委托代理人提起诉讼。但是,如果死者的人格权被擅自使用,那么死者的人格权财产利益能否得到保护,谁来提起诉讼即权益主体是谁、此种权益可否继承、权利保护的期限如何确定等问题,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难题,因此,建立和完善死者人格权财产利益的民法保护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公民宪法基本权利可以通过依宪法原则制定的法律来具体化,从而获得间接的司法救济。但在宪法基本权利没有被具体化为法律权利,或者法律规定与宪法基本权利相抵触的情况下,应当如何为宪法中的公民基本权利寻求司法救济途径呢?针对这两种情况,不少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制度。本文比较了美国与德国在模式选择、具体制度上的异同,并简单的说明了我国可以从中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大陆法系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起源于古罗马,后经中世纪和近代法时期,在《德国民法典》中渐趋完善.随立法技术水平的提高,《瑞士民法典》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了较科学的规定.大陆法系形成法国型和德国型两种立法类型,两者的法官都通过积极的司法活动使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从具体人格权发展到一般人格权,并从依附于人格权制度逐步向独立的法律制度迈进.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权利司法保护具有稳定性、中立性等特点,构建与个人申诉制度相匹配的少数民族国际司法保护是世界历史趋势。通过对少数民族权利国际司法保护一般程序性内容的初步探讨,以期使少数民族权利得到切实的保护,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少数民族权利司法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9.
对儿童权利的法律保护是我国幼儿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重要标志,关于儿童权利保护方面的规定,主要包括儿童的生存权和生命权,儿童的健康权,姓名权,消像权,国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受教育权,儿童接受抚养权和遗产继承权,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权,以及诉讼中的司法保护权等。在这里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围绕幼儿阶段所具备的生存权,人格权,受教育权和健康权,全面发展权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法有关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常被权利人忽视,不能适时、恰当地运用这一法律规定,使其所主张的权利受不到法律的保护。正确把握诉讼时效,对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