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英语翻译最终是要追求两种语言对同一认识内容在内在本质上的相通,相合的表达,这固然需要语言外在形式上的契合,然而由于两种语言自然构成和文化系统的差别,达到其内在本质上相符的“神合”境界,必须以一定程度上语言外在形式的背离为条件,以“貌离”的方式达到“神合”,是英汉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陈泳 《海外英语》2012,(5):182-183
英汉翻译将两种不同文化领域的语言以一种相通方式及相关方式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往往就是因为两种过度的文化存在着差异性,要想在译文中使得两种语言达到"神合"状态,就会以背离语言外在的形式出现。通常这种以不对应方式出现的"神合"在汉英译文中最为常见。以下就文化差异产生的译文不对应性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姜峰 《考试周刊》2011,(20):27-28
形合和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区别特征,汉语以意驭形,而英语以形制意。由于语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的思维模式依靠各种连接手段来承上启下,而汉民族注重体会和领悟,不看重语言的外在形式,因而语言简明,意义模糊。总体来说,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强调意合。所以在英译汉时要采用意合法,而汉译英时要使用形合法。本文通过分析英译汉的实例,探讨了英汉翻译中的形合和意合。形合和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研究中最本质、重要的概念。英语强调形式上紧密结合,汉语强调意义上紧密结合。也就是说,英语的句子是通过一整套完整系统的语法结构和连接词将单词和词组结合在一起,强调结构上正确,逻辑上严密,思维上严谨。而在汉语中,一个句子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或短语与短语之间,在意义上有联系,但很少用关联词。总之,英汉两种语言的多样灵活性决定了英译汉时应灵活运用形合和意合的手法。  相似文献   

4.
形合与意合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之间不同的语言组织手段和特点,是两种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差别之一。英语重形合,强调结构完整与形态上的严谨,汉语重意合,强调内容和表达意思的完整。本文介绍了形合与意合的具体含义以及二者在英汉翻译中的影响,简述了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二者在英汉翻译中的结合以及英汉翻译中由形合到意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省略是语篇衔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具有相似性.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上的不同,这种省略现象仍有本质上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汉民族的"意合"趋向和西方民族的"形合"特征."意合"趋向在省略上表现为省略只求达意,只要能达意,省略的时候不但不考虑语法,甚至也不考虑逻辑;体现在少省谓语,多省连接词、主语.而"形合"表现在英语过多地依赖语篇的衔接手段,省略上体现在多数伴随形态或形式上的标记.  相似文献   

6.
宋扬 《电大理工》2012,(2):67-68
英汉翻译从本质上讲,不仅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字转换活动,还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语用迁移等文化差异的角度,运用范例剖析的方法,探析英汉翻译的技巧,以便提高英语翻译者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7.
按照等效论的观点,翻译的原则是再现原作效果。诗是高度集中审美形式和形象思维艺术,即"神美"。而古诗的形式包括节奏以及一切修辞手段都传递着美,即"形美"。译诗就是用不同的语言移植诗中的意境,并同时达到形合和意合这两个目的。  相似文献   

8.
形合和意合是英汉翻译中两种基本的语言组织手段。使用形合意合翻译技巧能更好的表现原国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实现翻译的目的,进而加强国家间的沟通与交流。本文主要从英汉翻译中形合意合的应用、英汉语中形合意合的分析比较、实现英汉翻译形合到意合转变的技巧进行分析,以期能为英汉翻译技巧发展的提高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语言学和翻译学的研究中,普遍认为形合与意合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最重要的区别之一,英语表现为形合,而汉语表现为意合.形合和意合的差异对英汉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影响儿童语言学习的外在因素:构式语法与斯金纳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语言学习深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构式语法认为语言学习是"基于使用"的发展过程,强调外界语言输入对儿童语言心理表征及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斯金纳在言语行为理论中认为外在因素与儿童语言学习是多重双向互动关系,儿童语言学习中的"言语事件"不是单纯的外在输入,还包括语言产出及其前因后果.与"基于使用"的语言学习理论相比,虽然言语行为理论没有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关系,但是两种理论都强调了外在因素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外在环境中的语言频率和形式--功能一致性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儿童在简单语言的基拙上通过学习逐步达到语言使用的创造性.言语行为理论为构式语法的语言学习理论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可以为构式语法将来研究不同交际任务要求与儿童内部认知能力发展之间的互动提供值得借鉴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英语语言里的一个重要语言形式,具有形式和形象多样化的特点;其翻译的难度也比较大。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主张让译文和原文在功能上对等,而非简单的形式对等。应用功能对等理翻译英语阴喻的方法有:对等地借鉴形象相同或不同的汉语阴喻,对等地借鉴汉语明喻,和对等地用主体;要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对等翻译;在实现功能对等的前提下,选择形式更对等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英汉互译不仅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从深层次上讲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变通。在进行英汉互译的时候译者要具有双语文化意识,并参照功能派翻译理论,必要时要进行文化因素方面的调整,以便使译文能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使语际交流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英汉跨文化交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交际者除要熟悉英语和汉语各自的文化背景并从宏观上把握英汉文化的差异之外,还要从其它诸多相关学科去了解英汉文化的微观区别,比如从美学方面去解析英汉文化的审美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语用翻译理论指出译者要基于对原文的深刻理解基础上,译出原文作者的意图,译者要根据译语读者对世界的认知,译出原文的语用功能,使目的语读者易于理解与接受。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反映了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差异。指示语在语用翻译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指示语运用上存在着差异,为使译入语读者易于理解,翻译中有时要进行指示语转换。从语用翻译角度简单对比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指示语,并重点以社会指示语为例探讨语用翻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或矛盾。因此,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主导目标和主观向度(“三主”)之间的关系是既相辅相成又不乏相悖的。通过对三者的比较、把握和对语篇的分析,实现两种语言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对外宣传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实际地向世界推介中国,使外国受众更好地了解中国,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仅有其“表”不足以言其“实”,有其“实”无其“表”则无以达其神,只有将外宣资料阐释的客观内容及其深远意义这一“实”与受众所能接纳的语言表述形式这一“表”进行有机结合,否则只能是无效的宣传。  相似文献   

17.
语用学(pragmatics)是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context)来理解和使用语言。翻译是涉及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信息传递,翻译的特殊困难也由此而产生。本文通过英汉互译实例分析来说明:翻译应以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为目标,挑选最接近效果的译法,语用等值得指译文与原文的交际价值的对等,而非表达形式及方式的同一,从语用学角度看,译文无论作怎样的处理,只要它能传达原文的用意,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它就是一种可行的译法。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艺术,而且是两种文化的转换。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决定了文学作品翻译的不可译性,因此,翻译过程中补偿手段必不可少。但是补偿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必须尊重原作者,不能曲解作者的意图,或是任意增减原文信息,出现"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文学翻译补偿原则的研究对于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使用补偿手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思维紧密相关,中西思维方式不同,其语言表达方式也大相迥异。英汉翻译实质上是思维模式的转化。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有重要的影响。在翻译中必须采取调整手段,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忠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国生  马大森 《文教资料》2005,(36):102-104
导致硬译、死译等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译者对翻译忠实的片面的理解,忠实的翻译不应是语言形式的等值转换,而应是用译入语去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合格的译者在掌握两种语言的同时必须对其所负载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熟知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符合译入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才算是做到了翻译的忠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