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发展的知识论路向将教师置于发展之外,这是一种教师"不在场"的教师发展观,生存论教师发展观使教师个体真正实现了"在场"于其发展的过程。教师发展的"生存论"转向意味着,教师发展从超验"天国"到尘世"生活"、从外在"型塑"到"自我"生成、从群体"规范"到"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哲学观由传统知识论向生存论的转向,教师发展观亦出现了从知识论向生存论的变革。基于生存论的教师发展观为克服知识论教师发展观的困境、为澄明教师发展的生存意义带来了契机。教师发展由技术筑居到诗意栖居构筑了意义的根基性;教师发展由外在型塑到内在生成实现了意义的生成性;教师发展由共在趋同到个体主体产生了意义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促进教师自由、自主发展,是当前国际上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以自由理论为基础的教师发展观认为,自由理念与自主精神是教师发展的内在本质,必须充分关注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主体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在发展阶段上,教师的自由经历着从"在场""入场"到"出场"三个阶段;在构成型态上,教师的自由体现为拒绝权自由、选择权自由和创造权自由;在形成状态上,教师的自由则表现为摆脱"常人束缚",走向"内在自足"。  相似文献   

4.
依附性较强、存在价值引人深思、主体意味淡薄是对教师个体教学哲学认识的反思。在生存论视域下,为实现教师和学生个体精神自由,实现教育活动的真正价值,必须对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认识进行拓展,即实现从隐性到显性、从单一目的到多重价值、从被作用到主观能动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师发展是以认识论为取向的。这种取向,主要以客观能力为目标、工具理性为内容、外部培训为路径,容易忽视教师作为独立、完整、丰富的主体生命存在的事实与意义。生存论取向,则与之不同,它真正将教师看作一个独立而真实的生命个体,将发展当作教师生命存在与人生过程,关注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与境况,置发展于生存智慧、人文关怀、自我更新之中。从认识论到生存论,教师发展的目标、内容、路径(包括场域),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教师个体自主发展是指:"教师不断改变原有的知识、观念,吸纳新的知识、观念,提高自己的能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的过程"。①教师自主发展观影响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实施,关系到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教师自主发展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理论上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教师个体自主发展在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依据。一、原始的自主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7.
教师发展是教师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在不断获取外在资源的过程中,充分发展其个性,包括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等一切能力的活动。教师发展资源系统中,个体资源是教师本身所蕴含的能够促使个体生存和发展的要素,是教师发展的主体和根本。教师发展需要实现从"补缺"模式到"扬长"模式、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建设"、从"教师培训"到"教师学习"的转变。通过经验分享、创设情境、优势强化、精神引领、自主选学的教师发展内容设计,激活教师个体资源、触发教师资源意识、促进教师"资源型"学习,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8.
论教师发展的“存在”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教师发展观持“实体论”的观点,将教师发展理解为各项能力领域的构成,如学科知识、教育技能、教学反思等,它关注的是教师发展的结果,而非教师发展本身。“存在论”转向的教师发展观则认为,教师发展不是割裂、单一能力的简单相加,相反,它是“存在论”意义上的自我超越。教师的“存在”之路是实践“人文伦理”之路,感悟“个人境遇”之路,摆脱“常人束缚”之路,走向“精神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观与现代教师专业发展观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实现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是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本然要求。教师专业发展观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专业发展理念、专业发展进程、专业发展结构的转型,现代教师的成长需要全新的专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观与现代教师专业发展观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实现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是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本然要求。教师专业发展观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专业发展理念、专业发展进程、专业发展结构的转型,现代教师的成长需要全新的专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教师专业发展有别于教师专业化,它强调的是教师个体内在专业特性的提升。教师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观是针对忽视教师自我的被动的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 其突出的是教师自我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体价值,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既要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又要实现其人格价值。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即教师之教,它根植于教师对待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态度。操作主义的教育理论在实践中遭遇困境,加之经验之于教师之教的生成性,使得教师将目光转移到个体经验的积累上。在教育实践中,存在将经验的简单归纳等同于理论的倾向,实用的效果论代替了真理的符合论,经验取代了教育理论,理论的发展也难以摆脱经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教师发展的"存在"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教师发展观持实体论的观点,将教师发展理解为各项能力领域的构成,如学科知识、教育技能、教学反思等,它关注的是教师发展的结果,而非教师发展本身。存在论转向的教师发展观则认为,教师发展不是割裂、单一能力的简单相加,相反,它是存在论意义上的自我超越。教师的存在之路是实践人文伦理之路,感悟个人境遇之路,摆脱常人束缚之路,走向精神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课程观是教师的"课程哲学"。新时代,上好思政课要求思政课教师努力实现课程观的时代转向。课程价值观、课程知识观、课程发展观是教师教育理念不可或缺的三个构成维度。提升课程育人价值,增强教学生活获得感、幸福感,思政课教师须立足社会生活的时代变迁,确立起社会与个体和谐共生的课程价值观,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有机统一的课程知识观,"预成"和"生成"相互转化的课程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关乎教师的发展。规范的生活、狭隘的生活、重复的生活是长期以来教师主要的生存状况。致力于追求一种智慧的教学生活方式 ,让教师在育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育自己、拓宽和更新教师培训的内容、赋予教师自主发展的权力 ,这是提升教师生存质量和促进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教师隐喻遮蔽了教师的主体性,忽视教育场域中的师生"共生"关系,将教师置于圣人之位而忽视教师个人的本真生活。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看,传统教师隐喻存在着单一生态因子论、个体生态简化论与个体生态失衡论的特点。传统教师隐喻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单一职能的执行者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应当合理看待教师角色,将教师看作是多重生态下的生命者、个体生态的主导者与群体生态的协调者。  相似文献   

17.
个人发展作为大学教师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大学教师作为自然人、社会人、组织人需求的满足与个体提升的过程。在美国,大学教师的个人发展是教师个体、结构、制度、理论诸多因素的合力所致。美国学者和教育联盟提出不同的个人发展观。个人发展的概念也经历了从服务教学到重视教师个体需求的演变。美国一流大学的教师个人发展兼具组织支持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主体的机构合作、专属与依附的两种发展形态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论教师幸福研究之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文献发现,在社会科学领域关于教师幸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对教师幸福是什么的探讨以及研究者在场外对教师幸福的建议.西方哲学发展的转向、现象学"回到实事本身"的精神、人文科学对实践的重视以及传统教师研究的弊端都昭示着教师幸福研究应该走向教师的日常实践领域,到本真的教育情境中去探寻教师如何能够幸福.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文化积淀生成的优秀传统师道虽然举世著称,但其因受功利主义、工具理性价值驱使而大为不振,出现诸多有违师道的乱象。从历史生存论视角来看,教师的历史性生存是指教师作为现实社会个体,在通过社会实践改造其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超越性。为实现传统师道的现代转换,教师要秉承优秀传统师道,确立在自由、平等、民主原则下"以学习为本"的现代教师角色观,树立从实体性工具主体走向"功能性主体"的现代教师职能观,倡导教师"专业自尊、价值自足、发展自觉"的教师专业成长观。  相似文献   

20.
教师发展路向的批判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教师发展在国外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课题.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美国学者傅勒(Fuller)编制的<教师关注问卷调查>(Teacher Concern Questionnaire)发表,揭开教师发展研究的序幕,随后,相关理论研究日见丰厚,如傅勒(Fuller)的教师关注阶段论、卡茨(Katz)的教师发展时期论、伯顿(Burden)的教师发展阶段论、史德菲(Steffy)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论等纷纷出现,特别是90年代以来,教师发展理论又接连不断,如费斯勒(Fessler)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格拉特霍恩(Glatthorn)的教师发展影响因素论、伯林纳(Berliner)的五阶段发展观、斯腾伯格(Sternberg)的原型发展观等等.在研究基础上,从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建构主义、分析哲学、文化学、社会学和其它社会科学中广泛汲取营养;在研究方法上,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研究角度上,有的从社会语境着手,有的从定义反思起始,有的则从教师内心世界入围.总之,一种理性、多元和开放的研究局面已经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