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纤维含量下的钢-PVA纤维混凝土现浇梁柱节点低周反复载荷试验,得到混杂纤维混凝土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结构骨架曲线以及延性系数等指标。基于唯象学理论并由试验结果可知:混杂纤维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承载极限和峰值后应变能;对比单一钢纤维混凝土试件,钢-PVA纤维混凝土试件的骨架曲线在峰值载荷后下降趋于平缓,且PVA纤维对改善节点塑性变形和抗损伤能力效果明显;混杂纤维体积分数在2%左右,钢与PVA配合比为2∶3时纤维混凝土试件可获得更优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圆钢管与活性粉末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了试件长细比、径厚比和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等参数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界面承载能力的影响,剖析了试件运行机制和典型试件的载荷-滑移曲线。结果显示:初始黏结破坏载荷会随着径厚比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与长细比的增加而增加;在试件经历极限黏结破坏后,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损失严重,曲线呈逐渐下降状态。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6组36个塑性膨胀剂不同掺量的灌浆套筒连接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以研究塑性膨胀剂对试件连接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塑性膨胀剂掺量的增加,试件由钢筋拉断破坏逐渐转变为钢筋拔出破坏;当塑性膨胀剂掺量相同时,试件的灌浆锚固钢筋连接力学性能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而增强;当锚固长度相同时,塑性膨胀剂掺量为0.10%的试件连接力学性能相比其他掺量表现更佳,说明灌浆套筒连接试件中塑性膨胀剂的最佳掺量范围在0.10%左右;塑性膨胀剂掺量为0.10%时,试件出现拔出破坏,说明掺入膨胀剂时还需要关注设计应力大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均匀受火条件下高强钢管混凝土的耐火极限,选择了合适的材料本构关系,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对应的温度场和耐火分析模型,分析了混凝土强度、钢材屈服强度、载荷比和外钢管壁厚对耐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荷比和混凝土强度是影响高强钢管混凝土耐火极限的主要参数;在同一载荷比的情况下,高强钢管混凝土的耐火极限随着外钢管屈服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外钢管壁厚的增加而减小;相同载荷条件下,高强钢管混凝土的耐火极限明显高于普通钢管混凝土。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种不同颗粒粒径(5~8目、30~40目、60~80目)和四种不同掺量(体积分数为5%、10%、15%、20%)的废旧轮胎橡胶颗粒等体积取代砂制备了橡胶混凝土,试验研究了橡胶颗粒粒径和掺量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橡胶混凝土破坏时脆性较小,破坏过程中裂缝多、变形大;随着橡胶颗粒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各强度指标均降低,尤其掺量大于10%以后,各强度指标下降明显,且所掺橡胶颗粒越细混凝土强度下降越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在钢管和混凝土之间加入粘接单元的方法,以BASE试件为基础设计了3个具有不同混凝土标号的HQ试件,并对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对柱承载力影响较小,混凝土强度过大.不仅会增加工程造价,还会给施工造成不便,因此,需采用合理的混凝土标号;在方钢管的底部和底角部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应力集中区域大约在柱高1/3范围内;对方钢管的底部应加大刚度,柱底角部应加强施焊:混凝土压碎破坏发生在柱底部,在管内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柱底浇注密实.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在疲劳载荷作用下,温度对高性能混凝土(HPC)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抗压强度的影响,在25℃到90℃范围内,对HPC和UHPC的抗压强度进行测试,并在此过程中考虑混凝土试件储存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HPC比UHPC的混凝土基材填充结构密度低,因此HPC的含水率高于UHPC;对于UHPC,干燥后的抗压强度较干燥前显著增加;两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试件在干燥后,温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降低;按百分比计算,水下储存和气候室储存的HPC比UHPC抗压强度降低的更多。这些研究结果对高性能混凝土在疲劳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解决震后节点无法修复的问题,提出将塑性铰移至预制柱悬臂梁端,采用槽钢和顶底角钢拼接的两种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节点.使用ABAQUS有限元模型对两种节点进行模拟分析,并验证模拟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给出距离柱边0.12倍梁跨度是节点合理的拼接位置.针对型钢的型号、厚度和螺栓布置位置等因素,对型钢拼接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槽钢不是一种理想的拼接方式;相比于槽钢,顶底角钢在保护主体结构、刚度发展良好的前提下,其尺寸、厚度越大,位置越靠近梁的顶、底端,越能达到较高的延性和良好的耗能能力,并能实现钢材的高效利用.预应力的施加可以防止顶底角钢出现剪切破坏,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新型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合成过程中,各原料用量对其性能的影响,从而在不降低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阐明新型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合成原料最佳用量的比例关系,以提高产品性价比,达到降低产品成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表面机械研磨技术(SMAT),在纯铁和38CrMoAl钢样品表面产生大量的塑性应变,致使其表层晶粒细化至纳米量级.随后的气体渗氮实验表明,纳米纯铁和38CrMoAl钢发生渗氮反应的温度大大低于传统粗晶材料(>500℃),分别降至约300℃和400℃.这种低温渗氮过程不仅有利于降低渗氮工件的变形和能耗,也为选择性渗氮技术的实现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未处理、清水清洗、NaOH溶液清洗、CCl4溶液清洗等不同橡胶颗粒预处理方式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51个橡胶混凝土试件的试验研究,得出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不同橡胶粒径和掺量的橡胶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清水、NaOH溶液、CCl4溶液等预处理方式的橡胶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橡胶颗粒越大、掺量越小预处理对橡胶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提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新型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合成过程中,各原料用量对其性能的影响,从而在不降低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阐明新型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合成原料最佳用量的比例关系,以提高产品性价比,达到降低产品成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型钢与高强混凝土柱黏结滑移的工作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及文献中已有的试验数据,根据黏结滑移的本构关系,建立了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的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运用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模型对不同的钢材型号、混凝土强度和型钢截面形状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当试件的混凝土强度和型钢截面形状不变时,钢材型号的改变对型钢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影响不大;当试件的钢材型号与型钢截面形状不变时,混凝土强度越高,型钢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越大;当试件的钢材型号与混凝土强度不变时,型钢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越大,其黏结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腹腔注射重组瘦蛋白研究其对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重组瘦蛋白,在注射后的1-2周内使猪采食量减少5-7%(p<0.05),2周后采食量逐渐恢复正常;使猪的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腹腔注射0.5和1.0mg/kg体重重组瘦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胴体瘦肉率提高6.70%和7.30%(p<0.05);脂肪率降低16%和18.75%(p<0.05);背膘厚降低18.14%和23.01%(p<0.05);眼肌面积提高16.83%和18.83%(p<0.05);板油重降低22.95%和24.59%(p<0.05);而注射0.1mg/kg体重重组瘦蛋白对猪胴体组成无明显影响(p>0.05)。结果表明:重组瘦蛋白对猪的生产性能无明显影响,重组瘦蛋白可显著提高猪肉的瘦肉率、眼肌面积,降低脂肪率、背膘厚和板油重,而对活体重、胴体重和屠宰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蓄积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蓄积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钢能够有效解决一系列资源与环境问题.基于钢的社会流动和蓄积过程,构建钢社会蓄积动态物质流分析模型,考察中国、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的钢社会蓄积水平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中、美、日三国具有相似的钢社会蓄积历程:在完成工业化以前,钢社会蓄积呈现出从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再到迅速增长的阶段性特征;美、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人均钢存量先后达到11 t/人左右的饱和水平,经济增长与钢消费趋于解耦.钢的社会蓄积与工业化进程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的工业化程度对应不同的钢社会蓄积水平.根据美、日经验,中国人均钢存量仍会进一步增长,并于后工业化阶段达到饱和.然而,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大,达到与美、日相当的人均钢存量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并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技术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生活方式转变,努力降低人均钢存量的饱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长期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红细胞变形性与红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训练组为20名男子专业运动员,对照组为20名男子大学生。两组均在功率自行车上完成递增负荷力竭运动。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采集静脉血,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NO含量、红细胞eNOS活性、红细胞eNOS蛋白总量及Ser1177-eNOS磷酸化水平。结果:组间比较,运动前后,训练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运动前后,对照组和训练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但训练组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长期运动训练可通过增加Ser1177-eNOS磷酸化水平上调红细胞eNOS-NO系统功能,提高红细胞变形性;并可提高其对急性大负荷运动的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普通透水混凝土中掺加废旧橡胶颗粒配制了废旧橡胶透水混凝土,并对其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加橡胶颗粒后透水混凝土的强度明显提高,透水性能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均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SAP2000建立了三种模型:模型1为钢框架结构(不加支撑)、模型2为钢框架-X型支撑结构和模型3为钢框架-倒V型支撑结构。对三个模型分别进行模态、反应谱和时程分析,得出三个模型的层间位移和层间位移角等一些重要结果。对分析出的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得出增加X型支撑和倒V型支撑都可以减小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水平位移,增大结构抗侧移刚度,使结构的抗震性能增大,保障结构更安全。同时可以看到,X型支撑对减小结构的周期和水平位移效果稍微好一点,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人-器械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动力学关系为后期优化踏板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LifeMoD中建立19个环节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和助跳板,并展开助跳板力学特性的仿真研究。结果:踏跳过程中体操运动员受到的踏板反作用力峰值随着助跳板弹簧的刚度、阻尼以及板面体刚度的增加而增大,而随着板面体阻尼的增加而减小;增加助跳板弹簧的刚度能有效地提高体操运动员踏板后的垂直起跳速度,而改变助跳板弹簧的阻尼以及板面体的刚度和阻尼则影响不明显;增加助跳板面体的阻尼虽能减小踏板反作用力的峰值,但其负载率也明显增大。建议在满足人体肌骨系统能够承载的生理范围内,适当地增加助跳板的刚度有助于完成更高难度的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20.
复合材料是基于多种材料组分的不同组合方式经由相应工艺加工而成的新型材料,近年来凭借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建筑等领域,其试验分析结果有时候与经验分析存在较大误差,从而建立可信的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承载性能进行验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受数据序列长度影响,提出一种LSTM神经网络和Kalman滤波相结合的复合材料承载预测方法,既可以克服训练数据序列长度对传统LSTM神经网络的影响,又使得Kalman滤波可以从输入数据中学习。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优良的预测性能:LSTM-KF模型的承载预测误差将LSTM模型的预测误差从0.033 0 kN减小到0.016 0 kN,降幅为51.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