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生命与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雪 《教育导刊》2002,(5):8-11
本文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体现在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的关怀和引导.教育以"人"为研究起点,理当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2.
关注人的生命是高校教育的应然追求,在实用理性教育哲学的理念下,高校生命教育处于偏离状态,本文借鉴儒家生命哲学理念来启迪高校的生命教育,以"天人合一"确立生命意识教育,以"立志成仁"形成忧患意识教育,以"见利思义"加强生命关系教育,以"止于至善"实现生命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生命教育是指为形成人们正确对待生命和完成生命过程而进行的实际教育活动;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为形成人们正确对待生命和完成生命过程而从事的研究和教学领域,即一门学科。"5.12地震"后,"生命"和"生命教育"成为了全民头脑中的"日常词汇"和"关键词",不管是灾后心理辅导与生命重建,还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不管是传统节日文化的公共化,还是祭祀礼仪慎终追远的自觉化,不管是对青少年生命的关注还是对老年人健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5.
当前对大学生命教育研究的不足以及高校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相继涌现,使得我们要加强关注精神生命的教育。而庄子哲学中体现的"求生之本"、"处世之态"、"溯真之源"以及"修养之方"四方面的内容给当下精神生命教育带来重大的启示。护养精神、豁达人生、追求真我以及涵养智慧应是精神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此来探讨当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与存在形态,其蕴藏着广博而深刻的哲学内涵:生命教育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它关涉一切"有生之命";生命教育以"人性向善"为基本的价值预设,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它不仅是纯粹的理论或理念,而且是涵盖了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在当下中国,以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为目标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中小学生自杀或他杀的惨剧频频发生。由此引起了社会、学校、教师对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形成了生命教育"热炒"的现状。然而,要确保生命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亟须我们进行冷思考,拓宽渠道,多方位构建生命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祁燕 《快乐阅读》2012,(18):112
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可见,关注生命,点化润泽生命应该是教育的一个焦点。由于教育意识上的相对落后,农村中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对生命教育的盲区。所以在农村中学中教导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生命是教育的本源,教育是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生命只有受到教育的润泽才能走向完整。随着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广泛关注,发展生命化的成人教育会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理解关怀生命才是成人教育的本质追求,使成人在工作和生活两方面达到完满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正>学校生命教育是指在学校进行的关于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什么是构建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的立论点?这一立论点我们可以用三句话表示。一是提升学生的"人的价值"意识。这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生命教育的主旨是让学生认识"人",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二是达至真、善、美境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这是  相似文献   

11.
方斌 《教书育人》2011,(9):34-35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从预防未成年人自杀、降低未成年人自杀率的角度出发,第一个提出"生命教育"这一思想。几十年来,各国对"生命教育"这一思想都有广泛的关注和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尝试不同的途径去践行。美国诸多学校都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成立了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各种专业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9,(16):5-10
生命教育包含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及精神生命教育三个维度。生命教育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过程,是教师面向学生进行有关自然、社会、精神三个层面的教育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认识自然生命本质,感受社会生命内涵,提升精神生命价值的过程,这就是"生命对话"。对于生物学教育而言,无论对象还是内容都是自然生命本身,生物学教育是始于人与自然生命的对话,这种"求真"的过程就是"对话生命"。由此可见,生命教育与生物学教育是包含关系,生命教育包含生物学教育。  相似文献   

13.
李家成认为,我国当代学校教育正在走向一种"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生活对个体生存方式形成的影响是整体性的,对个体生命质量提升的影响是整体性的[1]。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命,注重人的生命的珍存,注重生命价值的升华,注重实现生命的价值,是我们当前教育的必由之路。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教育是关怀生命、促进生命发展的活动。教育技术既有技术的属性,又有教育的属性,是教育与技术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技术在遵循科技与教育发展规律的同时,要注重关注人的生命,走"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生命本体观照下的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延平 《教育研究》2006,27(3):35-38
教育与生命共存并互相印证。人的生命特性是教育存在的理由和依据,教育是人生命存在的形式和需要,教育在展示生命存在的同时也完善了生命的发展。生命本体的教育坚持在教育中关注学生的生命,反思“非生命化”教育对人生命的漠视,关注生命整体和人的生命全程是生命本体教育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进化过程中,青少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极端生命行为,生命教育受到关注。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有"从生论生的生命关怀伦理取向"和"从死论生的死亡体悟生死取向"两大主流,其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独具特色,对大陆开展生命教育的启示有: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作用;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生命教育校内外课程资源;建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生命教育突显出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符合时代的发展求,就必须加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延伸,生命教育就是一种价值追求,其内涵由生命决定,所以应该从生命的特征、生命存在的领域去探讨生命教育的,必性和有效途径。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生命存在的价值,包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18.
如今高中语文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工具性教育"偏离了生命的原点,陷入了功利之中。我们走出现代教育的"异化",回归教育的本真,把"生命"还给教育。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设适宜的情境能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导学生多角度的体验生命教育。在关注生活注重践行中,让学生内化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人的生命是其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的统一.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这三种生命属性对应着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这三种生命的存在形态.生命教育作为"为了生命、通过生命、关于生命"的教育,应该以尊重生命主体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高度关注人生命的六大特性为基础,从而有的放矢地成全完整的人的发展,努力成为有生命在场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发轫于19世纪初的生命哲学时今天的基础教育大有裨益.其哲学理论的核心--对生命的关注,启迪着基础教育关注儿童生命教育、弘扬人文精神以回归教育的生命本真;其所宣扬的"直觉"、"体验"、"生成"、"生命的冲动",启迪着基础教育应关注儿童未完成的特性,以促进其生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