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低强度岩体在荷载影响下的蠕变损伤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裂隙发生扩展过程,通过采用实时成像技术得到当轴向荷载达到极限强度附近时,岩石微破裂聚集形成裂隙,蠕变率在短时间增加,产生更大的塑性变形,当轴向荷载达到极限强度附近时,在相对小的荷载作用下微损伤发生蠕变。当荷载比较大的时候,岩石直接进入加速蠕变阶段,立即发生破坏。通过实时成像技术对低强度岩体的蠕变微分析得到一些对荷载影响下低强度岩体稳定性分析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由于罗盘在对高陡边坡危岩体调查中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激光测距技术非接触性获取危岩体结构面产状的方法,完成了危岩体稳定性初步评价系统.通过登封三皇寨景区停车场的危岩体实例,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方法,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并得到了如下成果:(1)使用激光测距仪,能在部分场景代替罗盘完成危岩体调查,得到包括危岩体尺寸,控制性结构...  相似文献   

3.
<正>对东兰县三石镇纳合村弄规屯的危岩体进行勘查,在分析其地质环境条件下查明了该处危岩体的发育分布特征、裂隙发育特征和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和诱发因素,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对危岩体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对其在天然状态和暴雨状态下,定量地对该危岩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在目前状态危岩体为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各危岩体为不稳定状态。并根据研究结果对该危岩体提出了静态爆破清除和锚杆加固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九龙洞危岩体为工程背景系统的阐述了危岩体稳定性评价与治理设计的基本思路.即首先在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查明危岩体的基本特征与形成机制,其中重点调查层面及节麦蚜裂隙与基座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首先运用赤平极射投影对危岩体可能的破坏模式以及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可能换稳的危岩运用相应的刚体极限平衡理论进行定量计算;最后,综合危岩地形地质特征与计算成果,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在分析公路路基高陡边坡稳定性的过程中,由于对不同影响因素作用效果缺乏综合计算,导致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为此,提出基于离散元数值模型的公路路基高陡边坡开挖稳定性分析研究。分别从内在角度和外在角度对公路路基高陡边坡开挖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将构成公路路基高陡边坡的岩体概化为其离散块体结构和接触关系组合模型,并分别计算了在法向和切向上,稳定性影响因素作用下离散块体的位移增量。在测试结果中,设计方法对于公路路基高陡边坡开挖稳定性的分析结果与实际值高度-3一致,水平和垂直速度误差均在0.001*10-3m/s以内。  相似文献   

6.
肖晓芳 《科技风》2016,(5):101+100
高层建筑的受力特征表现为水平荷载组合起控制作用,即通常所说的地震作用或风荷载组合起控制作用。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建筑结构以构件强度破坏或者失稳为判断标准,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建筑结构或其构件变形超过规定值为控制标准,而本文探讨的正是正常极限状态下高层建筑水平位移及位移比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概括了工程区的地质特征。分析了危岩体的破坏方式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分别对各种破坏进行了稳定性计算,评价了危岩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运用Rockfall数值模拟软件,对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设定危岩体的法向恢复系数、切向恢复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等参数,绘制出危岩体的运动轨迹、能量分布和弹跳高度数值模拟图,为指导防护体系的结构设计、确保防治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恩施市板桥镇变电站附近的滑坡稳定性,并进行了滑坡综合治理设计。滑坡主要由强风化岩体组成,岩体结构面发育,天然状态下稳定性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外部触发因素(大暴雨)影响下,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失稳。结果表明,滑坡治理采取动态信息化施工设计,综合运用石方开挖与回填工程、板桩式挡土墙工程、锚索护坡工程、排水工程等措施,同时加强施工期间的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钢筋混凝土肋拱桥的极限分析实例,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在各荷载组合作用下,拱圈的承载能力及应力分布情况,进而对该桥的承载能力进行评判,为此类桥型的设计和验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吉林省集安市旅游公路崩塌地质灾害形成原因是由于人工采石修路,破坏了原始的地貌形态单元,切坡后形成高陡边坡,不利于危岩体的稳定,从而诱发了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崩塌为岩体崩塌,崩塌类型为倾倒式,防治工程措施为危岩清理工程、锚固挂网工程、高分子团粒喷播工程。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地层岩性特征、岩体应力分布、水、地形地貌特征、坡形、外部动力荷载(如爆破荷载)、工程活动、时间和风化的影响等对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而深入了解层状岩质边坡岩体稳定性和变形失稳的破坏机理,为井巷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首先通过24块事先已经经过冻融循环的混凝土试件,外加循环荷载条件,考察循环荷载和冻融循环次数两个参数对CFRP-混凝土界面的极限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荷载作用下,界面极限荷载下降很快,总体呈现线性下降趋势,界面极限荷载减少为原来的1/8,界面承载能力大为削弱。影响界面极限荷载中的因素中,循环荷载其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确定岩体地基承载力的方法主要有岩基荷载试验方法、对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乘以折减系数的规范法和查表法等。其中岩基荷载试验法结果较准确,但试验设备要求高,试验周期长,费用比较大,仅对少数重要建筑勘察采用。规范法比较简单方便,费用低,但折减系数的确定缺乏理论依据,精度不高。本文依据Hoek-Brown准则,利用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确定了岩体在不同质量程度下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并对此做出了说明。同时利用这一方法计算了部分岩石的岩体地基极限承载力表。  相似文献   

15.
沈照伟  金伟良  李海波 《科技通报》2006,22(4):524-527,534
根据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结合海洋环境荷载的统计参数,综合考虑基于随机荷载组合的操作情况和极端情况下,计算海上结构的荷载分项系数。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荷载分项系数对可靠度指标的敏度分析。这有助于我国海上结构设计标准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依据荷载叠加理论,建立了动、静荷载耦合作用下的荷载加载模型,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路基有限元模型,并运用弹塑性理论和有限元动力学基本原理进行瞬态动力反应分析,得出了动、静荷载耦合作用下路基土的应力、变形变化规律,通过改变静载大小或动载幅值,研究不同组合荷载作用下路基土的应力、位移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周伟 《内江科技》2011,32(1):128+137-128,137
扣件式钢管支架是在目前现浇梁施工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支架,通过准确地布置,各构件之间合理地联接,使支架能充分发挥各构件的作用,将支架构成一个具有良好整体稳定性的”空间框架”结构,在各项设计荷载作用下,支架处于安全、稳定状态。现就使用前在组合恒、活载作用下对模板支架进行检算,指出安装时须注意的事项确保支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中进水口岩质边坡一直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利用极限平衡法对岩质边坡进行安全设计,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设计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首先,运用极限平衡法中的普遍极限平衡法计算岩体面局部稳定性,在受到外力作用情况下,求解出失稳状态值及临界滑动状态值,设计出安全的力平衡参数;然后,利用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并计算施工开挖过程及运行期的岩体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得出进水口边坡达到安全状态后的稳定系数。仿真实验证明,利用极限平衡法对水电站进水口岩体边坡进行安全设计,通过有限元模型对影响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使边坡的安全性达到了平衡状态,为整个水利工程建筑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模型试验研究了竖向荷载作用下桶基础与经改进后的异形桶基础的应力分布和极限承载力的变化,将所得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异形桶基础的极限承载力较改进前的桶基础的极限承载力提高最大可达68.72%.异形桶基础极限承载力增大的效果受到其自身径高比的影响,最优径高比接近1.125.异形桶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极限位移小于桶基础的极限位移.极限承载力提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帽檐下方的土体为基础提供了类似桩端阻力的支承力.  相似文献   

20.
隧道锚碇围岩稳定分析及破坏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锚碇围岩稳定性及破坏模式研究是确定系统极限承载力的基础。基于现场地质资料的数值仿真计算与现场缩尺模型试验对比分析,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研究思路。通过FLAC3D计算发现,在设计荷载下,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在锚体空腔和结构拐角处常出现应力集中和大变形区,系统整体未形成连贯的破坏区,出现的局部破损区主要集中在锚体后部右上角等5个部位。超载数值试验发现,破坏并不是简单的沿锚体和岩体的边界发生滑移,而是带动周边岩体发生倒塞型的整体拉剪复合破坏。现场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应对易破坏区进行重点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