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运动生理学上常用时值作为衡量神经和肌肉兴奋性的客观指标以及评定运动员的训练程度。通常组织的兴奋性愈高,它的时值就愈短。在临床上常用时值来确定交配肌肉的神经通路是否完整和诊断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等。用电刺激运动神经进入肌腹点(运动点)来诊断肌肉失去神经支配或重新获得支配是一个有用的试验方法。高强等人曾研究肌损伤与废用性肌萎缩对时值的影响。作者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国内外学者曾利用时值测量法在运动生理学和临床诊断方面已作了一些研究,但尚未见到以时值作为衡量按摩作用的客观指标。因此,本文拟从腰腿痛患者的时值变化,探讨按摩作用的机理和时值测量法在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健身科学》2010,(3):14-15
按摩运动法 首先,应该掌握一个最基本的大原则:每天晚上一定要揉大腿的里侧,因为里侧皆为阴经,阴经主血这个层面,容易不通;还要揉血海、三阴交这些穴位,这都是不容易通畅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运动按摩对脉搏、血压及爆发性肌肉用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踏功率自行车负荷运动,使其达到或接近极度疲劳。实验组结束即刻行20分钟下肢局部按摩,后静卧10分钟恢复;对照组行30分钟静卧休息。在运动结束30分钟时相,实验组脉搏平均值已恢复并低于安静时值的7.61%,对照组则高于安静时的4.39%;实验组血压更快地恢复到安静时水平。运动前行经络按摩刺激,提高男性爆发性肌肉力量5.16%,女性提高4.87%。运动前10分钟按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一、柔道运动中的按摩手法按摩是运用不同的手法作用于肌体,以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消除疲劳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运动按摩主要运用于柔道运动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  相似文献   

5.
通过按摩对兔跟腱手术切断后组织修复的影响的研究,从组织学上证明,对损伤跟腱进行按摩治疗,按摩一周,二周,成纤维细胞增殖很快,比对照侧有高度显著的差异,按摩三周,两者也存在显著差异。伤口修复,在侧按摩的损伤跟腱修复比对照侧略快。按摩四周后,两侧跟腱修复状况有明显差异。说明按摩有促进损伤组织防复的作。(1)损伤组织的修复,包涵着一系列比较复杂的组织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的动态过程。关于组织学研究的结果已作了报导。  相似文献   

6.
运动联合足反射区按摩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动联合足反射区按摩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3名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按摩组和运动、按摩组,实验组分别应用运动、足反射区按摩及运动联合足反射区按摩方法干预24周,对照组不做特殊干预,实验前、后分别检测受试者体重、身高、腰围、臀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计算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及实验前、后比较,运动组、按摩组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运动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按摩组总胆固醇明显降低,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及实验前、后比较,运动、按摩组体重、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围、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按摩组与运动组比较,运动、按摩组与按摩组比较,都表现为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及足反射区按摩均能降低糖耐量降低患者体质指标、血糖、血脂,降低其转变为糖尿病患者的风险,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运用比较实验法,对健美操教学中按摩时频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课前、课中、课后按摩的实验班比只在课后按摩的对照班健美效果要好;确定了按摩的时频,即按摩次数为练习组数加2次,按摩时间约为总时间的1/3。  相似文献   

8.
邱燕春 《体育世界》2014,(11):82-83
运动按摩是体育运动与传统按摩相结合,运用于体育实践过程中,用于提高身体机能、预防运动损伤、消除身体疲劳、进而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一种物理手段。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实践表明,运动按摩在体育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运动按摩在体育实践中的生理、心理作用出发,详细阐述运动按摩的手法,并分阶段讨论运动按摩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运动按摩对于改善心境状态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摩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逐渐形成了运动按摩。运动按摩可以调整运动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心境状态,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运动按摩是以调整和保护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增进和发展运动员潜在体能,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实践表明,赛前运动按摩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已越来越显得重要了,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员由于心理不成熟、比赛经验不足等,赛前按摩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的表现,对运动员在临场前后所出现的各种变化,采用赛前按摩的方法,对帮助少年运动员克服赛前出现的一些机能失调、心理紧张,以及对消除赛后出现的疲劳、加速体能恢复都将起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It is believed that sport massage after intensive exercise might improve power and perceptual recovery in athlete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been done in this area.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massage on the performance of bodybuilders. Thirty experienced male bodybuilder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a massage group (n = 15) or a control group (n = 15). Both groups performed five repetition sets at 75–77% of 1RM of knee extensor and flexor muscle groups. The massage group then received a 30-min massage after the exercise protocol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maintained their normal passive recovery. Criteria under investigation included: plasma creatine kinase (CK) level, agility test, vertical jump test, isometric torque test, and perception of soreness. All variables were measured over 6 time periods: baseline, immediately after the DOMS inducing protocol, right after the massage, and 24, 48, and 72 h after the massage. Both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P < .001) decreases in jumping, agility performance, and isometric torque, but significant (P < .001) increases in CK and muscle soreness levels. The massage group in general demonstrated a better recovery rate. As such, a post-exercise massage session can improve the exercise performance and recovery rate in male bodybuilders after intensive exercise.  相似文献   

12.
马国强  李之俊  杨涛  刘茂 《体育科研》2010,31(5):63-66,69
在场地专项力量耐力训练课期间,设计了在训练组间间歇先恢复骑行再按摩的消除疲劳干预模式,与仅进行按摩和恢复骑行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按摩放松可有效缓解运动员场地大强度力量耐力训练后局部肌肉的酸胀、疼痛感,对于保证训练强度作用显著;而主动恢复性骑行可改善神经肌肉系统机能,加快代谢产物消除,预防疲劳积累。初步确定在力量耐力训练组间间歇进行恢复骑行10min后再局部按摩10min的个体化最佳疲劳消除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推拿对运动损伤的康复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香仙 《体育科研》2003,24(3):44-46
运用文献法、统计法、实验法,对推拿的本质和对运动损伤的治疗效果作了研究,实践证明,推拿是治疗损伤的最好方法之一,它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尤其是对损伤具有加速组织修复、解除肌肉粘连、恢复身体健康的功能,体现了其经济价值、时间价值、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穴推拿抗运动性疲劳的效果;方法:将20名男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均应用台阶实验至运动性疲劳,实验组采用经穴推拿方法恢复,对照组采用单纯休息恢复。两组受试者分别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经穴推拿或单纯休息后即刻、经穴推拿或单纯休息后24h检测血乳酸、血尿素氮、简单反应时、小腿肌力,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运动后各时相血乳酸、血尿素氮、简单反应时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小腿肌力明显提高(P<0.05);经穴推拿或单纯休息后即刻和24h与运动后即刻比较,各指标变化幅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即刻各指标变化比治疗后24h差异性更显著;结论:经穴推拿能有效改善运动性疲劳指标,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加快体力恢复,且即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中医按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医按摩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把30名大学生随机分成2组,一组运动疲劳后立即采用中医按摩方法(以下简称实验组),另一组运动疲劳后采用休息的方法(以下简称对照组)。比较实验后两组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机体疲劳恢复所用的时间。结果:实验组采用中医按摩方法可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数,缩短了肌肉和血中乳酸清除的时间及氧合血红蛋白恢复的时间,同时也加快了肌糖原的恢复。结论:采用中医按摩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有切实可靠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子按摩法锻炼对长期伏案工作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2名长期伏案教职工进行为期8周的锻炼,观察锻炼前、后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8周锻炼后,中老年女性的握力、闭眼单脚站立、反应时、背力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紧张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尊及情绪纷乱总分(TMD)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锻炼诱导情绪曲线波动幅度逐渐变小,从整体上看,生理疲惫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他积极情绪指数均呈上升趋势。结论:长期老子按摩法锻炼可有效提高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水平,经过为期8周的询问及观察,该套动作的难易程度、功效等方面也得到锻炼者的认可与接受;证明对传统老子按摩法动作整理翻译合理,也说明该套功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是适合长期伏案工作人群锻炼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腰肌劳损是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常见的运动性创伤。本文阐述了其产生的原因、症状及其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TMG无创肌肉状态测试仪对静力性牵拉放松和Power Plate振动放松这两种不同的肌肉放松方法放松肌肉后其肌肉兴奋状态进行对比研究。实验对象为12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在肌肉重复疲劳后,即时使用TMG肌肉状态测试仪诱发肌肉自主收缩,测试肌肉对电刺激的反应时间和肌腹最大径向位移,在3分钟的放松后再次测试,采用多次实验和自身对照,量化地评价和对比两种肌肉放松方法的即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静力性牵拉放松对疲劳肌肉的径向位移的恢复有更显著效果,对于肌肉反应时间的恢复,两种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建议在大众健身和较低水平训练中普及静力性牵拉放松。  相似文献   

19.
脉冲磁疗按摩对血乳酸消除速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晶”牌月球车脉冲磁疗按摩器,对近极量负荷和乳酸能训练后的31名实验者,进行20分钟的脉冲磁疗按摩,血乳酸浓度较负荷后的即刻值下降了71.26%和66.70%,而静卧休息的对照组则下降25.02%和22.50%,实验组的乳酸消除速率快于对照组2.74倍和3.09倍。经t检验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证明:脉冲磁疗按摩能加快运动负荷后体内血乳酸消除速率,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加速恢复过程和机能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应用推拿手法治疗在福建省游泳运动中心运动员胸胁挫伤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发现,推拿手法具有疗效显著的特点.由于胸胁挫伤有不同类型,需要针对不同偏歪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