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庄子独特的教化思想本应在教育学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研究庄子的学术论著中有关庄子的教化思想的研究却少之可怜。近年来,有关道家教育的研究有所突破,己有不少学者肯定了庄子思想在教育上的贡献。但与儒家的教育研究相比,还相差甚远。那么,在庄子的思想中有无教化,有没有必要教化,能不能教化,如何教化,为什么教化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给予重视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教化哲学是董仲舒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秉承《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思想路径,董仲舒教化理论可分为天道教化、人性教化和王道教化三个不同的思想向度.天是董仲舒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宇宙的主宰和最高权威,是社会道德教化、政治教化的终极价值根源.在人性教化方面,董仲舒主要提出了"教化成性"说,它充分论证了道德教化和政治教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王道教化是董仲舒教化思想的现实归宿,它集中体现了董仲舒的时代关切.  相似文献   

3.
王慧 《教育评论》2013,(1):144-146
黄宗羲继承了儒学以民为本的思想,从"天下为公"的立场出发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并试图构建理想社会。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使黄宗羲认识到只有圣贤治世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黄宗羲深入研究传统教化思想,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化思想。本文拟从教化的目标、教化的途径、教化的方法等方面,对黄宗羲的教化思想进行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孟的儒家传统礼治思想,另一方面,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又充分吸收了法家理论,主张援法入礼,礼法并用,开创了礼法融合的先河。使荀子的礼法教化思想在儒家治国理想由礼治走向法治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具体体现在荀子隆礼重法的教化思想中。以荀子教化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时代为背景,重在说明荀子"隆礼重法"的教化思想在当代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定位。深入发掘荀子礼法教化思想中的价值内涵,对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较为发展的思想政治教化产生于阶级社会。也就是说,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巩固发展自己的阶级统治秩序,需要对被统治者以及统治阶级内部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化。所谓阶级统治秩序,即一方面要求被统治阶级遵从统治阶级制订和提倡的社会规范;一方面要求统治阶级内部的利益矛盾关系达到一定程度的谐调。为了建立这种统治秩序,制定法律规范,运用暴力手段是很重要的,但仅此一手还不够。历史上的思想家、政治家一般都强调要重视思想政治教化,强调思想政治教化与伦理道德教化相结合,或者说为了达到政治思想统治的目的,强调从伦理道德教化入手,立足于伦理道德教化。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学化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政府教化意志为主导,以广大民众为教育对象,在长期教化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重民”,“养民”,“教民”的教化观,在近代各种新文化思想的冲击下,传统教化思想逐渐向“国民”观,“新民”观,“民智”观等方面转变,社会教化也逐渐向近代社会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7.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扭转社会风气,巩固封建统治,提出了“治国以教化为先”的主张,并以丰富而又颇具创造性的教化思想指导了明初教化实践。朱元璋认为,教化应以倡导礼义道德为核心内容,各级官吏要言传身教,要积极推动教化活动的展开,并以一系列的制度确保教化政策能够长期得以贯彻落实。朱元璋的教化思想不仅对明初也对有明一代的教化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传统教化的理论基础与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书光 《教育学报》2005,1(4):21-27
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教化思想。探讨这一主流教化思想的复杂人性依据,剖析其独特的伦理政治诉求,感悟其严密的组织运行系统,对于当代道德教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化思想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创作和批评有重大影响:第一,教化思想要求小说创作从概念出发,使小说直接成为教化的工具,忽视了小说艺术特性。第二,从美学角度考察,则表现为善与真美的矛盾。教化思想或以善摒美,或以美善同一,形成以善为本的小说价值观。第三,教化思想把有无教化功能作为衡量小说创作得失的唯一尺度,导致小说批评绝对化,窒息了小说艺术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教化是我国传统官吏治理地方的基本措施。陈星聚曾长期担任地方官吏,注意对地方的教化是他治理各地的重要特点,长期亲身实践并形成了丰富的教化思想。陈星聚的教化思想及实践主要体现在发展教育、倡导德治、举办慈善、亲民为民和处理教案等方面。陈星聚的教化思想及实践构成了其治理地方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其历史地位的重要因素。它有利于儒家文化在台湾的普及和深入,从而加强了台湾与大陆联系的紧密性,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不仅尊道而且贵德,老子曾在《道德经》中提及下德、常德、上德、玄德等多种德性,这些"德"都深具微言大义。他主张世人效仿内圣外王的贤德之士,通过建德活动,改造升华仁、义、礼、智等世俗强制规范型的下德,使之逐渐趋近地之常德、天之上德、道之玄德。正是基于大道生而不有之玄德的胜义谛,老子批判了普罗大众的世俗性贤德。为此,他提议不尚贤,并激励民众超越世俗的下德,建构真正的贤德,进而藉由立功济世、功成不居、名遂身退的方式契合玄德返归大道。很显然,在当前运用新媒体广泛传播老子贤德观的精髓,启发民众的智慧,涵养世俗的德行,无疑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伦理学的视角看,作为美德的自尊是主体对待自身存在的适宜的态度。与心理学上的自尊比较,美德自尊强调的是人的德性品质而不是心理体验。它以人性尊严为其依据,不依赖外界的评价。它的养成有赖于个体的道德修养。厘清自尊的内涵,对深入研究自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家庭美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之一。该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对家庭美德建设的功能予以分析,指出家庭美德建设既有利于良好家庭心理气氛的形成,也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协调以及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伦理思想的源头 ,孟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理论都表现为典型的德性伦理形态 ,二者既存在着共通的思想内容 ,也有差异。在德性与存在、德性与规范、德性与德行、德与福的统一方面 ,都做出了相近的阐述 ,表现了共通的理论旨趣。但是在具体的理论解释构架以及致思的方向上又存在差异。对二者异同的比较 ,可以为现代伦理理论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的角度出发 ,对德治、法治的理论渊源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对我党所实行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理论的伟大创新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并就如何重建道德生活提出了“角色道德方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教"是"以德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是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客观要求.实施"以德治教",要以德正本,以德立范,以德行政;实施"以德治教",必须推进德育创新,必须把师德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环境美德伦理是当今环境伦理研究的新转向。对大学生进行环境美德培养和教育,从学科发展需要而言,是解决当今环境美德主体宽泛培养、环境美德德目缺乏统一认识的一次探索;从大学生发展需要而言,则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在过去传统道德关系基础上纳入包含环境对象的,具有对自然的适当的谦逊、正义、简单、仁爱的新型人格。为此,高校要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环境美德人格的宣传、发挥高校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大学生的环境美德实践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环境美德。  相似文献   

18.
环境美德伦理是当今环境伦理研究的新转向。对大学生进行环境美德培养和教育,从学科发展需要而言,是解决当今环境美德主体宽泛培养、环境美德德目缺乏统一认识的一次探索;从大学生发展需要而言,则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在过去传统道德关系基础上纳入包含环境对象的,具有对自然的适当的谦逊、正义、简单、仁爱的新型人格。为此,高校要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环境美德人格的宣传、发挥高校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大学生的环境美德实践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环境美德。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a lot of talking and writing on virtues and education nowadays. In spite of this, a clear and convincing account of th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rtue approach to moral education is still lacking. This paper suggests and discusses thre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such an approach. With reference to each definition it is examined whether the virtue approach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main perspectives on moral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from the so-called cognitive-developmental approach (including the just community approach). It is argued that only the definition that refers to an ethics of virtue will have the required differentiating capacity. Consequently, only on the basis of this definition can the virtue approach be regarded as a qualitatively new development in research on mor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庄子》通过讲述各种不同的故事提出了一种首尾一贯的规范伦理,而这种规范伦理是一种美德伦理。在这样一种道家的美德伦理中,最重要的美德或性格特征是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西方各种通行的美德伦理理论从未论及这种性格特征,但它在当代全球化的多元社会生活中却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