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徐艳 《青年记者》2012,(32):10-11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叶诗文所引发的媒介争议及新闻报道无疑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从7月28日开始,短短十余天时间内,各类媒体围绕该事件展开了一场高潮迭起的国际大论辩。本文通过对叶诗文媒介事件进行个案研究,探析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情境中的国际传播问题。按照叶诗文媒介事件中的媒体主动性以及事件话题的变化,在7月28日到8月8日最为集中的媒体报道,可以分为三轮。第一轮:西方媒体议程设置和论辩1.议程设置。当叶诗文打破世界纪录之后,BBC解说员克莱尔·鲍德温第一时间就进行毫无证据的质疑:"一名游泳选手的速度在一瞬间出现如此大的提升,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玄机?"  相似文献   

2.
伦敦奥运会上,16岁的中国小将叶诗文成为史上最年轻的游泳双冠王,占尽风头.然而中英美媒体在关于叶诗文的报道和形象塑造上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本文以叶诗文为对象,选择了中、英、美三国媒体报道,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加以研究,借以窥探中英美方媒体在新闻选择、报道角度、操作模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并进一步讨论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映射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伦敦奥运,话题超出以往任何一届。从小将周俊三次试举三次失败引发的"耻辱"之辨,到吴景彪失金痛哭有愧于祖国后的"唯金牌论"争议,从中国自行车女队被取消冠军对"判罚不公"的质疑,到叶诗文被西方媒体质疑"服药"后"东西  相似文献   

4.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08,(5):66-67
奥运前夕.某些西方媒体为何频频“妖魔中国”,奥运经济与广电传媒发展的机遇,新闻传播的科学精神,纠正CNN偏见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是奥运传播的最大赢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媒体类别论.这次奥运传播准足最大赢家?笔者的答案是新媒体!“只要你在QQ上,你一定知道中国夺金最早的那个人。”腾讯网CEO说。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截至8月9日12时的数据.有65.28%的网民通过腾讯QQ获知关于中国代表团的首金消息。岂止首金信息.连夺金者的经历、家庭、伙伴、爱好……网络都可以迅速搜罗。这是新媒体的第一个优势:新知速递。第二个优势:小众交流。  相似文献   

6.
李天扬 《新闻记者》2000,(11):38-40
金牌,金牌,金牌……,要评选悉尼奥运会期间报 纸最流行的流行语的话,一定是──“金牌”。 媒体之间,原本就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说奥运赛场同时也是媒体间比拼的赛场,并不为过。在此,就上海的几家综合性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报、劳动报、青年报)奥运金牌报道的成败得失,谈一些粗浅意见。 一、天宽地阔重彩浓墨 金牌报道一向是奥运报道的重中之重。在本届奥运会上,我国健儿的表现异常出色,共夺得28枚金牌,如此佳绩,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并且,从陶璐娜的“第一枪”到田亮的“最后一跳”,中国的夺金乐章…  相似文献   

7.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人民也是中国媒体的一场盛会。奥运期间各家媒体,事无巨细地报道着奥运期间的各个方面。本文集中从“人文关怀”的特色着手,追踪研究了《人民日报》在奥运报道方面的“闪亮”之处。《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在此次奥运期间不失大报之大气,给中国媒体树立了一个新时代媒体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中国体育作为悉尼奥运夺金三甲之一,似乎只是赶超美国、俄罗斯的问题,早已不带其他亚洲国家“一起玩”了。唯独到了韩国地盘,情况另是一样,因为韩国是中国体育的滑铁卢  相似文献   

9.
《新闻世界》2008,(8):15-15
媒体历来被称为“奥运第二战场”,奥运报道是媒体的一次检阅,也是一次较量。作为第一次在中国举行的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对国内媒体来说,无疑是一次实现飞跃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08,(9):64-64
中国的民族主义在奥运年再一次震撼西方。虽然国际媒体确有过失,某些对圣火的抗议也很不理性,但是中国民族主义的激烈表现却又困惑着无数人。中国究竟要向世界展现出“大国崛起”的何种底蕴和姿态?围绕着奥运的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冲销西方话语霸权甚至信息恐怖主义的作用,同时也促使一些独立的西方学者检讨自身的固定思维。显然,一个群体需要一定的民族主义才有凝聚力,但过强的、过于极端的民族主义最后很容易产生与主流世界的脱离甚至对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借鉴Norman Fai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框架,研究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全国性报纸中的“叶诗文话语”互文性建构的中国形象.“叶诗文话语”互文性成功建构了立体负面的中国形象:话语混杂性呈现极其可疑、可憎、可怕的中国形象;文体混杂性建构欺骗、野蛮、冷血、威胁的中国形象;声音混杂性塑造被边缘化、戏剧化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2.
奥运会四年一次,而中国做东道国是百年奥运史上第一次。“和平崛起”的中国将在2008年迎来热度最高的世界目光。无论对中国还是中国媒体而言,这都是全面展示实力、提升国际形象的机遇。在中国媒体摩拳擦掌积极筹备奥运报道之际。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与《新闻与写作》联合推出“备战奥运报道”专栏,其主旨在于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角度探讨“一切为了人”的人文奥运传播理念。以期对2008奥运报道有所助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2008北京奥运会是体育的竞技,同时也是各类媒体之间的一场新闻“比赛”。收视率调查机构CSM媒介通过跟踪奥运收视率发现,奥运会开幕式的四个多小时内,全国共有8.42亿观众通过电视实时收看奥运会开幕式直播,创下国内有收视调查以来电视收视率最高纪录。互联网媒体在此次奥运转播中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明显,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独立转播机构与传统媒体一起列入奥运会的转播体系在奥运历史上尚属首次。无法取得奥运现场采访权的地市报怎么办?独辟蹊径,着眼于本土产生的奥运奖牌获得者,让报道凸显乡情,是地市报的杀手锏,浓墨重彩报道本土奥运健儿夺金壮举。奥运赛场上,有郭晶晶、庞伟、任洁、史冬鹏等7名河北保定健儿的出征,江苏南通籍的陈若琳、仲满。黄旭等10名健儿取得了?四金一银一铜”6枚奖牌的骄人战绩.福建龙岩籍3位健儿张湘祥、林丹、何雯娜获得金牌。请看当地媒体是如何报道的。  相似文献   

14.
从"3·14"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到奥运圣火传递,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充斥着不和谐的音符.随着CNN发表声明向中国人民正式道歉,南西方媒体不客观、不公正的报道所引起的中国公众抗议活动正在渐渐平息.在这场媒体论争尘埃落定之后,反思中两方媒体在这些事件中的表现并探究其深层原因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天剑 《新闻窗》2009,(1):96-97
2008年3月14日,西藏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发生后,西方媒体公然造假,违背新闻的真实性,肆意歪曲中国的国家形象。在随后开始的奥运圣火传递中,西方新闻媒介又偏袒“藏独”分子,干涉中国内政,纵容国际反华势力的活动。中国的国家形象被严重妖魔化,中国对外传播事业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伦敦奥运会后发布的数据表明受众观看奥运的方式已经出现了变化,手机和网络成为观看奥运的新宠,社交媒体成为获得奥运资讯的重要渠道.同时,“用户生产”创新了奥运报道格局.笔者分析了在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共存的格局里,“大众造”给“专业生产”带来变化和影响,并提出了对奥运报道新大众时代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韩敏  敖利 《东南传播》2022,(11):80-83
近年一批在华“洋网红”的自媒体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以及海外的YouTube等社交平台走红,他们为西方互联网用户开启了“近距离”“全景式”观察中国的一个新的信息渠道。本文以在华“洋网红”与西方主流媒体的论辩视频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他们与西方主流媒体的对话与论辩策略。“洋网红”视频作品以“我”在中国现场的真实生活经验有力破解西方偏见,并且通过对话主体多元化、对话视角全面化、对话身份多重化等多重对话机制与西方媒体展开论辩,为国际用户知晓真实的中国图景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中西媒体对北京08奥运首金报道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中国和西方部分主流媒体对北京奥运会首金的文本报道,从报道主题、写作角度、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试图阐述中西媒体在奥运报道差别中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9.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开幕在即,像以往一样,媒体在奥运赛场外展开的较量已提前燃起火炬——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奥运”。对2000年中国媒体奥运大战来说,一支新力量的加盟,不得不令人瞩目,那就是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20.
论"十大关系":奥运报道的观念准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运会四年一次,而中国做东道国是百年奥运史上第一次。“和平崛起”的中国将在2008年迎来热度最高的世界目光。无论对中国还是中国媒体而言,这都是全面展示实力、提升国际形象的机遇。在中国媒体摩拳擦掌积极筹备奥运报道之际,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与《新闻与写作》联合推出“备战奥运报道”专栏,其主旨在于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角度探讨“一切为了人”的人文奥运传播理念,以期对2008北京奥运报道有所助益。冯惠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