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在项目设置裁判规则比赛规模等方面日趋成熟。文章通过对全国武术功力大赛中由比赛器械引发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可行性解决办法与建议,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为全国武术功力项目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武举制度是从唐朝开始实行的选拔武艺和军事人才的制度。武举和武学的建立不仅激发了民间的习武热情,并对当今学校体育教育产生重要影响。表现在:武举制影响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兴衰;社会思潮和制度影响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制度、形式、内容和规模;武举武学制度对当今的学校体育发展有启示作用;尚武精神的回归是学校武术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武举,史称武科,从武举制的发展到废除,作为选拔武艺人才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历史上长存了1200余年。纵括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武举制与军中武术、民间武术两大体系的构成为中国最早的武术。武举和武术的兴衰、结合在武术史上也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因此,从武举制的兴起——发展——禁锢——兴盛——败亡阶段,探究武术的发展进程,可以为今后的武术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4,(9):12-13
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旨在发掘、整理武术各拳种中全面增强身体素质和重点提高某一运动素质的功力锻炼方法,加速其体育化和竞技化进程;并以之充实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武术锻炼内容,丰富武术活动的竞赛项目和竞赛方式,推动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5.
洪浩 《中华武术》2006,(1):20-21
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顺利落下帷幕之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便召集有关人员对第二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赛项进行了论证,进而修订了《武术功力竞赛规则》。为提高竞赛项目的运动水平和裁判员的执裁能力,促进功法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于2005年9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武术功力比赛项目教练员、裁判员资格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138位学员参加了学习。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增强青少年体质,文章通过文献资料、调查分析的研究方法对青少年心理特征和功力大赛的运动比赛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功力大赛项目运动在中小学武术课程的推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武术功力大赛的发展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武术功力大赛已初步具备申请锦标赛的基本条件,武术功力锦标赛的设立是中国武术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武宣 《中华武术》2005,(11):16-16
9月28日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新闻通气会暨全国武术功力竞赛项目教练员、裁判员资格培训班开学典礼。  相似文献   

9.
武举制是古代为了选拔杰出的军事人才而创立的一种选拔制度,创立于唐朝,随后历经五代十国时期,逐渐被历史搁浅,到了宋朝宋仁宗时期才得以恢复。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宋代武举制出现前后武术的发展史进行梳理。研究指出:武举归来之前,武术在不同阶层有着差化异表达;武举归来后,军事武术、军事理论以及军队中的武术表演较之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与乡村武术结社组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鲁夫 《中华武术》2004,(10):16-16
本刊记者在开封举办的全国武术功力大赛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期间获悉,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举办地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这次比赛活动,决定以此项比赛为主要内容,与中国武术协会一道主办为期一周的“魅力佛山——2004年佛山武术文化节”。并经中国武术协会批准,将“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举办时间由原定的11月14-15日推迟4天至11月19日(周末)  相似文献   

11.
明代武术发展与明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是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军事的需要为武术发展提供了最大驱动力,武举制的推行和武学的建立为武术发展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制度保障,日本刀法的传入促进了中日武技之间的交流。随着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武术也在这一时期最终完成了它的平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盛唐时期的武术发展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盛唐时期,尚武之风是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武举制的创立客观上推动了武术的发展,贵族武术开始随着社会变革而逐步没落,同时,中国武术在这一时期开始走上了最早的国际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助历史资料,采用地域文化学研究方法,探讨武举制发展的历史背景;以清代山东武举人和武进士人数的地域分布情况为例,统计了清代齐鲁地区武举人数与武术拳种的地域分布情况,分析了武举人数与地域环境、习武风气、民族性格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轻功的源流进行考证分析,研究认为轻功的出现源于军事与政治需求,而刺客群体所掌握的轻功后来转移至盗贼群体。因为小说的催化作用,民国时期轻功与武术相结合,并成为后者的一部分。武术中的轻功因受小说的影响而变得神乎其神,这种被夸大的武术轻功因经不起实践检验而一度招人质疑。现实中的轻功包括3大类,即民间武术中的飞檐走壁、军队及训练体系中的快速越障、跑酷运动中的穿越障碍。  相似文献   

15.
张之江对武术的贡献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江是西北军系统的高级将领,他一生倡导武术。他曾经创办中央国术馆,举办国术国考,建立"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提议并组织三次武术出访,从而大大提升了武术的社会地位,促进了武术竞技的发展,并把武术纳入教育系统,而且拉开了武术走向世界的序幕。其国术思想使武术在失去军事发展重心时另辟蹊径,使武术从以军事技术和民间技击术为主的运动向近代体育方向转型,其国术思想对于武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功夫剧是以真功夫和历史文化内涵为依托的功夫文化电视剧,文章在对新功夫剧的概念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从武术传播学、电视剧学等理论角度出发,认为新功夫剧是我国武术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分析了新功夫剧《少林寺传奇》的成功之道,探寻出新功夫剧对武术传播的积极作用,认为新功夫剧可以传播并丰富中国武术文化、为国内外观众树立起真实的中国武术形象、丰富武术影视传播理论以及吸引更多的武术爱好者,有效扩大武术习练人群。  相似文献   

17.
宋代武举制发展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宋代武举制的产生、发展与完善等过程进行梳理,研究结果认为:宋代武举制几经波折终于形成制度;通过兴武学,颁武经,设武举,使宋代武举在制度上逐渐完善起来。但由于初期统治者严重防范心理和中后期"重文轻武",致使宋代武举制并未能实现以武强国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运用文献法,比较广东、湖南的体育发展轨迹,发现不同历史阶段,影响体育发展的主因不同:军事斗争是推动古代、近代体育特别是武艺发展的主因;近代“强国保种”的救亡思想加速了西方现代体育的中国化,也影响了传统体育特别是武术的正常发展;现代西方强势文化特别是体育文化的入侵使得我国传统体育被边缘化,武术等传统体育在活动样式、价值体系甚至文化内涵都深受西方文化的侵蚀。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特征、地理位置等也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和平年代犹显突出。  相似文献   

19.
体育产业归属于第三产业,武术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功夫在全球享有美誉,少林武术产业则在我国武术产业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北少林武术产业建立相对完善,南少林武术产业正处在起步中.文章着重对南北少林武术产业进行罗列、分析与比较,促进南少林武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网络游戏以其发展速度快、传播范围大、影响面积广、推广速度迅捷等诸多优势,成为国内外广大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手段。"功夫网游"对传播与发扬中华武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某些方面又为其发展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使"功夫网游"沿着健康轨道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部分功夫网游之间存在的问题与弊端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归纳与分析,同时,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期望为"功夫网游"的健康成长以及传统武术传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