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渭大学精神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人精神、科学精神、批判精神,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几个相互关系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就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特别是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爱好和平精神和重德精神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论述与评析。认为孙中山光大、高扬、拓展、升华了这些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5000多年发展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高度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也是新时期新实践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它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时代性,是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和新时期精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精神一词,《辞海》释为:“指人的内心世界现象,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其他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大学何以为“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大学为什么是大学而不是其它,在诸多社会组织中大学何以独一无二?本文试图从大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精神两方面着力回答这个问题。构成大学的基本要素就在于,大学之大有“大家”谓大;有大师谓大;有大学生谓大;有灵性的校园文化氛围谓大;有探究学问的博大和追求真理的伟大谓大,大学之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存在,大学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为:自由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林娜 《江苏高教》2015,(2):22-25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在实现办学目标、贯彻办学理念和形成优良校风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探讨了大学精神的内涵及其特征以及大学精神的作用,并进一步从面向社会与行业、营造校内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扎根地域文化和提炼有特色的校训四个方面阐述了培育大学精神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中华武术精神中华武术精神的最初形态表现为各门各派所提倡的武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左传·宣公十二年》就对武德作了规定。它提出“武德有七:禁暴、戢兵、保土、公定、和众、丰财”。武术界历来视不讲武德者为恶者,各门派均有“未曾习武先修德”和“短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与之教”的格言。少林戒约中提出“习此术者,以强体魄为要诣”,倡导“济危扶贫,匡扶正义”和“不可逞强凌弱之举”的德行。到了近代中央国术馆也曾把“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作为武德规范。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武术和各门派都有自己的规范和崇尚的武德…  相似文献   

8.
泰州教育文化是古今泰州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教育文化。泰州教育文化历史久远,素有尊师重教、勤学苦读、虚心好学、注重平民教育的优良传统,由此形成泰州教育文化的内涵和特质。这主要表现在:重教兴学的尚文精神;勤学苦读的学子精神;学高身正的大师精神;注重平民教育的民本精神。  相似文献   

9.
王丽娟 《文教资料》2006,(14):24-25
自十九世纪末期以来,中国史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西方史学和社会思想,中国史家抱着愈益开放的态度,当下中西史学交流更加密切。本文从求真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四个方面,对中西史学精神进行了比较,对于中国史学扬长避短,以及促进中西史学的交流,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被列入大会的主题,“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则是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早生成和最为重要的精神形态,具有其鲜明特征、科学内涵和丰富样态,进而也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谱系,亦即建党精神谱系。建党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子级谱系形态和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一体三层五面”的内在结构,绘就了宏大而有序的精神图谱。从价值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对建党精神谱系进行多维考察,从学理层面对其本然依据、实然逻辑和应然规范进行深入探究,对于厘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建党精神谱系的研究和宣传,大力推动建党精神谱系的时代化、具体化、大众化,使之内化为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自觉,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精神教育具有发展、充实和升华人格以及化解调适功能,建构和实施精神教育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2.
精神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重要力量,它主要表现为精神凝聚力、精神创造力和精神约束力,这三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从萌芽、成型到发展、壮大,总有与其相适应的民族精神相伴随.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产生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岳飞精神是多方面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其根本精神,勇于开拓精神、热爱专业精神、廉洁奉公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精神和刻苦学习精神等也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项南同志为党的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形成了独特的崇高的精神理念。可以把项南的精神理念和思想情趣概括为“项南精神”,研究项南最重要的就是研究他的精神。章对项南精神的核心、基本内容、时代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项南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最宝贵、最值得发掘和弘扬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的概念界说与研究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科学合理地界说“民族精神”,对于深入的学术研究非常重要。然而,国内外学界对民族精神仍然存在许多不同看法。本分别概述西方学和中国学界说民族精神的主要思路与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地把握民族精神概念所应有的视阈、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精神的迷失与消隐--试论新时期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化精英的知识分子理应对社会、人类的历史和命运保持一种审视或反省的思考态度,理应成为人民的喉舌,在行为中体现出必要的高于一般俗人的道德良知,但在新时期叙事本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却呈现出迷失与消隐的状态。本大致勾勒了这种现象,并真诚呼唤知识分子精神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论精神与精神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探讨“精神”的定义和人的“精神性”存在及其构成的基础上,针对当代教育的深层弊端论述加强精神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面对日益技术化和工艺化的当代社会,人们在发挥教育促进物质生产的作用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引导,尤其要注重人的精神生活的调适和精神信念的形成,这是当代教育走出唯功利主义误区的重要选择。此外,文章对“精神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关系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浅谈学习江泽民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泽民同志认为,优秀博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因而应当学习和弘扬党和国家老一辈领导人的革命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伟大的抗洪精神、优良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光荣的“五四”精神等优秀的民族精神,变伟大的精神力量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红岩精神根植于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一个典型时期的集中体现。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团结统一、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劳勇敢的奋斗精神、坚贞不屈的崇高品格等等优秀的民族品格。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依然应该在与时俱进精神指导下,在理论和实践上,努力弘扬红岩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