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汉时期经学对史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时期,儒家经学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和正统学术,对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经学的繁盛为史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为史学编撰准备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和著作形式,丰富了史学的历史认识和历史理论。另一方面,经学的独尊又使史学失去了独立的人格意识和认识模式,导致史学地位下降,沦为六艺之末,妨碍了史学的进步和成长。这可以从司马迁、刘向等人的著述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学术界一直就司马迁思想的倾向而争论不休:是正统的儒家思想?还是逍遥的道家思想?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司马迁思想的主导方面是崇尚道家的。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学术界一直就司马迁思想的倾向而争论不休是正统的儒家思想?还是逍遥的道家思想?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司马迁思想的主导方面是崇尚道家的.  相似文献   

4.
《史记》中的神话材料从多方面反映了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如民族、政治、天命、德行等,构成中国史学传统的重要特色史语,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宗文同志在《略论司马迁思想的基本倾向》(《苏州大学学报》一九八二年二期)的结尾时说:“司马迁思想的基本倾向是属于儒家的,这一问题应成为我们研究司马迁及其伟大著作《史记》的根本出发点。”既然这一问题是“研究司马迁及其伟大著作《史记》的根本出发点”,那么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就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经过探讨之后,我认为司马迁思想基本倾向不是儒家,而应是道家。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编委、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历史系朱杰勤教授,于一九八三年六月初应邀来我校讲学。朱教授作了题为“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和方法”的学术报告,细微全面地剖析了司马迁治史的思想和方法,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史记》  相似文献   

7.
《史记》中体现了司马迁强烈的宣扬汉德之情。这在《史记》表明著史目的的自序和其他篇章中有非常明确的表达。“宣汉”思想是司马迁继承父亲的遗愿和对史索职责更深层认识的结果。是史学实录精神的要求,也是他内在思想的逻辑旨归和进步史观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8.
李长之先生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重新出版了,这对我们研究司马迁和《史记》来说,是很有意义的。长之先生的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和评价司马迁及《史记》的专著。长之先生在这本书里,以他特有的优美的笔调,高度评价了司马迁和《史记》,并从哲学、史学、美学、文学的角度全面分析、论证了司马迁及《史记》的思想和艺术。全书充满了闪光的语言、精辟的论断、深刻的论述和翔实的引证,尤其是其中许多富于开创性的见解,更给人以无限的启发。以后的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论著中的不少的论点,都可以从长之先生的这本书里找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是一位通晓兵略的历史学家,他对战争和军队问题有系统而独到的理性认识.他的战争观是其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对战争起源、战争定义、战争性质及民族战争等有深刻的见解.司马迁的战争现直到今天仍有其闪光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以其具有强烈人民性的巨著《史记》,奠定了历史科学的基础,而为炎黄子孙所世代敬仰.一部《史记》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秦汉以前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也使我们有幸看到作者唯物的进步思想.其中《货殖列传》一文即是司马迁唯物的进步思想的充分表述,此文不仅仅是为“货殖”立传,而是从总结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去寻求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集中反映了司马迁唯物的社会历史观和进步的经济思想.在我们欲图充分发展商品经济以推动四化进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真研究一下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我认为是有益的.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做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典籍,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史学。从先秦到清末,历代史学大家都学习、研究《周易》,他们观察历史变动、思考现实斗争的方法,也大都得益于《周易》。《周易》对传统史学的影响,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仅就《周易》与司马迁史学思想的相互联系做一初步探讨,以期能通过这一探讨加深对司马迁史学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易与天地准"的历史思维是司马迁史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周易》方面的原因,一是司马迁方面的原因。《周易》自身的属性与它在秦汉时期的地位使《周易》思想成为司马迁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司马迁的家学渊源与易学流派等是司马迁形成"易与天地准"历史思维的重要前提。"易与天地准"历史思维主要表现为对《周易》原文与易理的引用。  相似文献   

13.
章学诚首先是一个正统的士人.他在正统与传统、主流与边缘、现实与理想之间执著地思考.在正统的学术都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考据意识的时候,他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学术模式,这不是他个人之错,是一种传统士人的宿命.章学诚有一种正统不兴而欲续之的传统精神.章学诚重视正统学术"辨章考镜"的精神,但并不停留在单纯的考据,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应用性研究,即应用文献资料解决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从而重构历史,重写历史,这是他以史经世学术的最高层次和终极目标.章氏的学术思想最为显著的,就是他的以史学评估理论为重要特征的文献阐释学体系,也就是梁启超所谓"历史哲学".他身处边缘而心系传统.他的一系列思想为传统的思想作了一个最后的中世纪式的无奈总结.章学诚的"士人本位"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坚守传统的"道德本位",卫道成见很深,有强烈的权威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是我国两汉时期著名的史书。司马迁和班固两人的家世、才学及遭遇都有许多共同之处,然而史学思想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这种差异,并从两汉统治者对史学的影响来探考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及其名著《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解放后所有文科著述教材 ,都对司马迁和《史记》作了高度评价 ,罕见有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和《史记》的成就与不足作一分为二的认真评述的。如果对大量的史料加以分析 ,即可见《史记》既有重大成就 ,也有严重失误。《史记》诸多失误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一、司马迁与班固经济思想产生的背景比较司马迁与班固同为我国汉代的良史,司马迁在西汉,以《史记》开史学之先,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班固在东汉,他本《史记》之体例,以《汉书》开断代史之先.所以后世以"史班"或"班马"并称.他们二人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之处.毛泽东同志说:有比较才能鉴别.比较研究二人的经济思想,对于弄清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脉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与普鲁塔克人物传记中的历史比较具有相同之处,即两者都紧紧围绕传记人物性格的同与异两方面展开,都具有比较发达的历史比较类型意识和明确而细致的比较观念;不同之处则在于,从比较史学的观点来看,普鲁塔克传记的重点是在比较认识的第一阶段———异中求同,侧重于表现传记人物性格的共性和道德理想性,因而其史学比较还局限于道德史学的范畴之中;司马迁则在异中求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同中求异,因而列传中历史人物一方面能够同真实的历史联系起来,以展现历史的个性,突出地体现了传记的史学比较特色;另一方面也表明司马迁的比较史学思想突破了道德史学的桎梏,进入了探求历史规律———“成一家之言”的思想境界。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各自历史观念和世界观的不同。从现代传记史学观念来看,司马迁的比较史学观念更符合现代中西史学比较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与司马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历史上,欧阳修是继承司马迁最有成就的文史大家。在人格精神方面,欧阳修继承了司马迁硬骨头精神,不屈不挠从事史书写作;在史书修撰上,继承了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在文学思想方面,既继承发展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提出“穷而后工”理论,又深得司马迁文学创作的神韵。  相似文献   

19.
"大统一"的历史观是司马迁的一个重要的史学思想.司马迁"大一统"的历史观贯穿于<史记>近三千年的历史记述中,围绕着这个理念,司马迁在书中确立了中华民族是黄帝子孙的观念;对秦的统一,浓墨重彩,高度评价;对汉代国家统一,社会繁荣昌盛大加赞颂,从而为后世史学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孔子作《春秋》对后世史学的影响很大。司马迁著《史记》以继《春秋》为己任 ,推崇《春秋》和孔子思想 ,在史学上继承光大孔子的学术思想 ,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