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高窟十六国时期洞窟的颜料使用特征及颜色分布王军虎,宋大康,李军(敦煌研究院)MichelSchilling(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一、前言莫高窟创建于十六国时期(公元366-公元534年),现存该时期开凿的洞窟有七个,即:267、268、269、27...  相似文献   

2.
张胜温画卷,是大理国时期保存下来的较为完整的一幅卷轴画。为南宋大理国王段智兴时期的画工张胜温所绘。署款年代为盛德五年(南宋孝宗淳熙七年,即公元1180)。张胜温画卷保存至今正好是八百零三年了(注一)。  相似文献   

3.
直到目前,在史学界研究大理国与宋朝关系者并不多,有,也多限于经济关系方面,这主要是宋朝统治者心存偏见等历史原因造成的。事实上,大理国与宋朝在政治关系方面尽管比较疏远,但大理国对宋朝始终是“内向”的,只不过大理国谋求与宋朝友好的愿望和行动被宋朝统治者所拒绝,关系疏远的责任不在大理国而在于宋朝统治者。一方面,大理国积极要求臣属于宋,与宋朝建立良好关系;另一方面,宋朝错误地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而采取了错误的政策,如宋朝地方官吏(边臣)以“尊王攘夷”之旨累累拒绝大理国的友好、朝贡、通商的请求,造成大理国与宋朝之隔离。  相似文献   

4.
试论十六国时期的商业及其特征朱和平从建兴四年(公元316)刘曜攻陷长安城,西晋最后一个皇帝愍帝出降,到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北魏灭亡北凉,共计120余年中,北部中国陷入了"无月不战"的十六国时代。战争频仍,使社会经济遭到了又一次空前的大破坏,曹魏西...  相似文献   

5.
苏轼密州遗迹考宋惠国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和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苏轼曾先后两莅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的密州。第一次是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州治在今诸城市)达二年有余;第二次则夏朝奉郎起知登州(州治在今蓬莱市)途经密州作短暂逗留。宋代之密州,...  相似文献   

6.
白族聚居在我国云南大理。张家界一带的白族则是宋末元初从云南大理迁来的,据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云南各族古代史略》记载:南宋末年,蒙古窝阁台汗死,其侄蒙哥继承歼位,为了统一全国,蒙哥派遣军队从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向南来进攻。由于长江天险,久攻不下,只好改变战术,采用迂回包抄之法,令皇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率军20万人,从上都(今承德)出发,经河北、山西、甘肃、青海。四)11,渡金沙江至云南,于公元1253年攻下大理国,设立云南行省,在大理设置大理路,并利用大理王段兴智父子充当向导,平服其他部落,后忽必烈率…  相似文献   

7.
公元938—1254年,继南诏国之后,段氏在云南建立了大理国政权。大理国的疆域,据《元史.地理志》记载:“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地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凡三千九百里而远;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省境内的黑水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凡四千里而近。”由此可知,大理国基本以云南为中心,并包括附近的川西南、黔西等地。大体上说,南诏和大理国的疆域基本和元代所设的云南行省的境界略同。  相似文献   

8.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见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彩色插图)位于云南省西部高原白族自治州境内的大理.大理左顾苍山,右眺洱海,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是滇西南高原上一个美丽的都市.大理是夷语"好渡"的意思.五代时候,这地方有个大理国,为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白族段思平所建.1253年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始建云南省.改大理为太和,属大理府管辖.  相似文献   

9.
针对邓拓先生《中国救荒史》及民国报刊关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云南大理地震灾情不确记载与报道,根据《民国十四年三月云南大理凤仪等属震灾报告》《云南大理凤仪等属地震区域图说》《云南地震考》和《民国十四年四月云南三迤各县荒灾报告》等一手资料,对1925年3月16日云南大理强烈地震的次数、灾区范围、死伤人数等予以补正,提醒后学注意经典著作和报刊中可能存在的作者自身难以控制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西州回鹘前期历史考索玛丽亚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漠北的回鹘汗国在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中崩溃,其中有十五个部落的回鹘民众在首领庞特勤的率领下西迁,在焉耆建立了安西回鹘国,后经分化、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西州回鹘国。因其国都设在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高...  相似文献   

11.
<正>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隋灭陈统一,结束了近四个世纪(中间有西晋的短期统一)的分裂割据局面。这是继秦并六国之后,我国封建社会里又一次影响深远的统一活动。如同秦统一一样,隋统一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顾承甫,何泉达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下简称《行记》。)四卷,日本高僧圆仁撰。圆仁于承和五年(公元838年)至承和十四年(公元847年)作为请益僧在中国巡礼。《行记》便是他在这十年中所写的日记,其中保留了大量的唐代口语词,对研究晚唐时期的汉语词汇极有价值。本文拟对下列语词加以诠释。辛苦“辛苦”一词在《行记》中多次出现,其所含语义有以下三种:(一)指身体痛苦难受。如:①自初漂着以来,蚊虻甚多,其大如蝇,入夜恼人,辛苦无极。(卷一)②本国朝贡第一舶使下,水手、射手六十余…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古代史教材时,细心的学生会发现有些古代的地名经常发生变换.例如现在的南京古代就有过“建业”、“建邺”、“建康”等多种名称。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孙权在这里置建业县,三国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迁都到建业。晋武帝太康三年改为建邺.那么“建邺”为什么又改成“建康”了呢?这是因为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晋愍帝司马邺即位。为了避“邺”字讳,于是把“建邺”改成了“建康”。  相似文献   

14.
自元宪宗三年(1253)冬忽必烈率领十万大军攻克段氏“大理国”至洪武十四年(1381)年最后的梁王把匝刺瓦尔密自杀身亡,蒙古人占领并统治云南长达128年之久。这段时间里,史料记载的入驻云南的蒙古人主要为诸王、仕宦、骑兵和牧马人等。  相似文献   

15.
仙游最早置县时间是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当时,由莆田县析出西部设清源县,公元742年,泉州改称清源郡,因郡县同名,同时也因民间盛传何氏九兄弟在九鲤湖湖边苦炼丹药,丹成,兄弟们各乘一鲤成仙去了的故事,清源县更名为仙游县。公元979年,析仙游县的游洋镇、莆田县的百丈镇、永福县(今永泰县)的陈山头和福唐县(今福清市)的氵祭头、百丈岭、下庐岭一带山区置兴化县,县治设在游洋(古邑)。同时,设太平军(后改称为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军治设在游洋。公元983年,军治从游洋迁入莆田城内。公元1313年,兴化县治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化大视野的角度,仅就唐代渤海国与东北亚邻国和地区双向交流中的开创性的历史地位,描述了历时229年(公元698──927年)“海东盛国”──渤海国利用东北文明古道进行这一交流具有互通有无、互惠互补的双向特点。  相似文献   

17.
陆离 《家教指南》2011,(1):53-57
榆林窟第19窟大礼平定四年题记为大理国僧俗四人巡礼榆林窟时留下的题记,时间在五代两宋时期,大礼应当为大理的同名异写,平定是大理国的年号。该题记具体反映了当时地处西南地区的大理国与西北内陆边陲宗教文化的交流情况,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8.
长沙国历经两个多世纪(公元前202-公元37年),她创造了自楚国以后长沙地区出现的第二次繁荣,是长沙地区经济发展链条中最美艳的一环。罗庆康教授撰写的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沙国研究》就是第一本研究长沙国文化的力作。《长沙国研究》是被湖南社会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138页《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的“南诏”政权在第140页中的《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中变为“大理”政权,说明:一、南诏政权一直存在到五代十国前期;二、大理政权是由南诏政权直接过渡的。然而,这两点都是错误的。《辞海》对段思平的介绍中有“唐昭宗天夏二年(公元902年),贵族郑买嗣灭南诏。其后,历经大长和国(902~928)、大天兴国(928~929)和大义宁国(929~937)。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原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五代十国存在时间为907年到979年,故建议将《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的南诏改为“大长和(大天兴、大义…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喜爱古文和历史,在学术上则偏向于理学。自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进京散馆,至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充江西乡试正考官出京,在京十三年,主要以理学为己任。31岁(公元1841年)师从唐鉴,32岁(公元1842年)与倭仁“以实学相砥砺”,34岁(公元1844年)作《五箴》以自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