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股权性质、资本结构、现金流量与研发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2003—2008年披露研发投入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性质、资本结构、现金流量以及盈利能力对上市公司R&D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研发强度显著高于国有控股公司,高负债水平对研发强度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发展能力和企业规模与研发强度显著负相关;每股现金流量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不相关,但对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还发现盈利水平对当期研发强度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下期研发强度有显著正影响,即盈利水平对研发投入决策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2.
在对我国上市公司专利的数量和类型刻画的基础上,考察了R&D活动对企业价值和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R&D活动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其中R&D投资能提高企业价值和经营业绩;目前上市公司的专利创新程度不高,发明专利的数量少于非发明专利数量;尽管专利拥有量能提高企业价值,专利数量越多,对企业价值的贡献越大,但不同质量的专利对企业业绩有不同贡献,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专利能显著提高企业业绩,创新程度较低的其他类型专利却不能有效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在目前我国创新相关机制不完善的环境下,市场还不能有效甄别不同类型的专利.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关注内部治理机制中的股权性质和两职设置对R&D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我们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运用混合截面层次回归估计了2007-200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R&D强度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R&D强度对当期和后一期的企业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影响;(2)国有企业性质负向调节R&D强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3)实证结果更倾向于支持现代管家理论,两职合一正向调节R&D强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R&D活动正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已有对企业R&D绩效的研究没有得出一致结论,论文以电子信息业上市公司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各期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值,分析R&D投入对公司业绩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电子信息业上市公司的R&D投入水平普遍不高,R&D投入强度与经营业绩不存在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5—2007年连续披露R&D支出信息的107家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Q值均一假设与Q值非均一假设两种情况分别建立计量模型对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上市公司R&D支出、无形资产对企业市场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果;(2)在国内现有数据库条件下,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代理变量,虽然对企业价值存在影响,但不十分显著,存在一定的应用约束;(3)技术创新的企业价值增长作用未体现明显的行业差异性,高新技术企业并不具有显著的知识资产价值转化效率优势;(4)相较Q值均一假设模型而言,Q值非均一假设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优度和解释力度,能更好地解释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层面上决定了众多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而大企业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本文利用1995—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14个3位数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企业规模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2)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以专利度量的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3)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4)不论是对技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国有企业比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沪深两市105家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选取衡量高管团队背景特征的六项指标、高管激励的三项指标及企业R&D投入的两项指标,构建高管团队背景特征、高管激励与企业R&D投入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高管团队教育程度和专业背景与企业R&D的人力资源投入水平显著正相关;职能背景与企业R&D经费投入水平显著正相关;而高管团队年龄与企业R&D的经费投入水平显著负相关。(2)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正向促进了企业的R&D投入水平。(3)高管股权激励在高管团队年龄和企业R&D经费投入的之间关系上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高管晋升激励在高管团队性别和企业R&D人力资源投入之间的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2011-2013年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所享受的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为研究对象,选取托宾Q值作为企业价值的代理变量,考察企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是否能够提升企业价值。研究发现,加计扣除优惠强度可以显著提高企业价值;研发投入强度对加计扣除优惠强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标是分析中国企业作为技术并购企业的经营业绩。采用非参数双样本Wilcoxon显著性检验,验证了企业技术并购后经营业绩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并购后,经营业绩均值显著提高;(2)并购后,经营业绩每一年年值都显著高于并购前;(3)并购后的第一和第二年营业收入逐年提升显著,净利润逐年提升不显著。最后,本文指出了结论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9—2013年我国493家上市公司的1 132组观测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出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在社会责任表现以及创新程度方面的差异,再通过一个非平衡面板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表现显著优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但其研发创新投入却不如民营上市公司;(2)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这种正向影响,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表现得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为显著。基于以上结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识别研发投入中高社会效益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提升本身的社会责任表现。  相似文献   

11.
郭秀强  孙延明 《科学学研究》2020,38(9):1630-1637
选取2000-2017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1470家企业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研究研发投入、技术积累与高新技术企业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机理,以及该效应在企业是否在高新区内注册、是否公开上市上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市场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内部研发投入相比较财政研发投入能产生更好的市场绩效。高新区内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拥有独特制度优势,导致研发投入向市场绩效的转化效率更高,但财政经费资助的影响效应相比高新区外的影响较弱。拥有上市融资资格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受到融资约束较少,使得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效果相比未上市而言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产品多样化企业在研发战略上可能与产品单一型企业存在很大不同,这种区别可能会影响到对企业进行研发补贴的政策效果。在此背景下,以2008-2015年在上交所和深交所连续八年交易的所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中国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验证企业产品多样化对研发补贴政策绩效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企业产品多样化的程度越高,研发补贴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政策绩效越差。结果表明,为了提高研发补贴政策的整体实施绩效,应减少对产品多样化程度过高的企业的资助,这一结果可以为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研发补贴政策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以知识、信息为特征的新经济社会,R&D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优势的基本保证,企业的R&D投入能给企业带来未来市场价值.从微观企业主体的角度对R&D投入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以中国沪深两市2002至2009年披露R&D投入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经营利润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各期R&D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都与企业经营利润正相关,并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R&D资金投入的滞后期为1期,R&D人员投入的滞后期为2期.此外,企业股权性质和所处行业性质也影响到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盈利能力推动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以深圳证券交易市场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股权结构和公司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的提高降低了公司的研发投资,而股权制衡则促进了公司的研发投资。进一步,在区分公司类型和市场化指数的情况下,研究表明,相比较非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投资之间显著负相关;相比较市场化程度低地区的上市公司,市场化程度高地区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投资之间显著负相关。提出要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需完善大股东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朱志红  高洁  徐平  邱书香 《科研管理》2020,41(10):145-155
以中国沪深两市112家石油石化上市公司2012-2016年数据为样本,就企业研发投入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资金投入对石油石化上市公司成长性存在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其正向影响存在滞后性,滞后期为三年且影响程度在滞后二期达到最大值;研发人员投入对石油石化上市公司成长性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公司规模和资本结构等亦对公司成长性存在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强化研发管理、增加长期持续性研发投入和完善创新人才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研发绩效粘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四海  邹萍 《科研管理》2016,37(2):37-46
本文以我国2007~2012年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的敏感性以及这种敏感性的不对称特征。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不断加快,我国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的敏感性,同时这种敏感性存在不对称特征,研发支出上升时企业业绩会显著上升,而当企业研发支出下降时企业业绩并不会显著下降,即存在粘性特征,并且研究发现这种粘性会受到企业家自身的专业认知与企业成长阶段的影响。本文在研发支出周期性特征的基础上发现研发绩效存在的粘性特征,丰富了研发支出相关文献的同时,为企业的研发决策提供了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7.
CEO年薪报酬、研发投资强度与公司财务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振 《科研管理》2014,35(12):129-136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了CEO年薪报酬、研发投资强度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高新技术企业的CEO年薪报酬与研发投资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关系;虽然非高新技术企业的CEO年薪报酬与研发投资强度之间存在负向互动关系,但关系不显著;(2)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对公司当期和上期财务绩效分别具有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关系;当期和上期财务绩效对公司研发投资强度分别具有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关系;而非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与公司财务绩效的互动关系相反,并且关系不显著;(3)高新技术企业的CEO当期年薪报酬与公司当期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关系;虽然非高新技术企业CEO的当期年薪报酬与公司当期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向互动关系,但关系较弱。本文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现有相关研究文献,而且在优化CEO年薪报酬契约,矫正公司研发投资不足和提高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等方面,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而R&D投入是技术创新最重要、最主要的内涵。因此,R&D投入与企业业绩相关性的研究,成为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以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盈利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挖掘影响R&D投入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我国高科技企业产生的盈利对其研发投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数据分析说明它们是相互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以2010—2013年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763个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讨论真实盈余管理与RD支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与创业板上市公司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则创业板上市公司的RD支出程度就越少;同时还发现上市公司中存在真实盈余管理的零阈值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